作品介绍

治法与治道


作者:王斐弘     整理日期:2014-08-22 21:58:37

《中西哲思之源文丛:治法与治道》以恢弘视角探讨“大宇宙”的哲学脉理,以人性为内核剔刺“人”这一“小宇宙”的内蕴,深入研究立基于人性基座上建构社会秩序的不同方略。
  ★系统清理了中西哲思中诸多以讹传讹,重新审视和阐发了蕴藏在中西哲思里的真知,正本清源,返本开新。
  ★以宇宙学、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文献学等多视角切入、融会贯通,积淀为“大文化哲学”,重释经典,与国人迫{需要透彻、赅备、中正、融会的大文化哲思相契。
  ★一卷在手,文史哲法的精华尽览;潜心研读,博雅睿智的素养日增。
  目录:
  第一章作为中国法制之源的治法——先秦法家引论
  天下显赫的法家——彪炳史册者有九人——皋陶——法家昭焯者有二:理论切世——功业赫赫——综而论之——分而言之——从管仲、子产、邓析,到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慎到与韩非——法家人物:两个时期或三个阶段——法家何以中绝?——治法的“基因”——中国法治的本原——科技不振与制度失范——执法与“总有例外”——民情腐败——先秦法家群体与古罗马法学家群体
  第二章管仲:集“三不朽”于一身的春秋第一相
  一、不同史籍中的管仲及其传奇
  管仲简介——《史记》:“管鲍之交”——“鲍子遗风”——内核与真意——杜甫的“贫交”——《管子》中的“管鲍之交”——“五不如”——苏格拉底与德尔菲神庙——“民之父母”的意涵——一箭之仇——春秋时代的天作之合——诡异的彭生:死与轮回——君位之争
  二、图霸之路:事件、人物与功效
  由鲁返齐——不同典籍的载述——内政与外交——袭蔡伐楚——前因与后果——寝席之戏与伐人之国——曹沫之约——何以信立于诸侯——霸业顶峰:葵丘会盟——“尊王”带来的功效——攘夷之功——伐山戎救燕——齐人救邢——封卫于楚丘——卫懿公好鹤——召陵之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第三章言行轶事:管仲的功过与评说
  一、不同典籍中的管仲轶事与言行第一章作为中国法制之源的治法——先秦法家引论
  天下显赫的法家——彪炳史册者有九人——皋陶——法家昭焯者有二:理论切世——功业赫赫——综而论之——分而言之——从管仲、子产、邓析,到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慎到与韩非——法家人物:两个时期或三个阶段——法家何以中绝?——治法的“基因”——中国法治的本原——科技不振与制度失范——执法与“总有例外”——民情腐败——先秦法家群体与古罗马法学家群体
  第二章管仲:集“三不朽”于一身的春秋第一相
  一、不同史籍中的管仲及其传奇
  管仲简介——《史记》:“管鲍之交”——“鲍子遗风”——内核与真意——杜甫的“贫交”——《管子》中的“管鲍之交”——“五不如”——苏格拉底与德尔菲神庙——“民之父母”的意涵——一箭之仇——春秋时代的天作之合——诡异的彭生:死与轮回——君位之争
  二、图霸之路:事件、人物与功效
  由鲁返齐——不同典籍的载述——内政与外交——袭蔡伐楚——前因与后果——寝席之戏与伐人之国——曹沫之约——何以信立于诸侯——霸业顶峰:葵丘会盟——“尊王”带来的功效——攘夷之功——伐山戎救燕——齐人救邢——封卫于楚丘——卫懿公好鹤——召陵之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第三章言行轶事:管仲的功过与评说
  一、不同典籍中的管仲轶事与言行
  《左传》二则——管仲仅受下卿礼——以德、礼使郑伯乞盟——崇德——鲁连致书燕将——高士高论——乱世奇才——奇人以奇文评高人高行——咏田横——《韩非子》十二则——管仲待鲍叔之助——泰侈逼上——管仲禁厚葬——齐桓公好服紫——隰朋治内,管仲治外——桓公患索官——著名的“五人论”——考据与史实——桓公醉酒遗冠——齐桓公成霸业,是谁之力——管仲以公而国人谤怨——为君易与不易——桓管猜隐语——《国语》:管仲教桓公亲邻国——王道的一抹残退的亮光
  二、对管仲的评价
  诸葛亮的极度推崇——孔子对管仲的四处评价——辨“三归”——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反观孟子——荀子对管仲的评价与定位——《淮南子》的名论——苏洵的评说——梁任公评管仲——管仲研究者的评说——经略家——典范品质与治世才略
  第四章读书论世:管仲的时代与《管子》的作者和主旨
  一、管仲身处的时代
  读其书而论其世——必求其“真”乎——管子身处的时代背景——与其身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思想特质——综治
  二、《管子》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质疑的起始——《管子》作者——全部遗著说——部分系管仲所作——由多到少的代表——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否定说——后人掇辑说——附会说——不知何人所作——伪书——推测系何人所作——罗根泽:《管子探源》——依托论——“管子学派”的论文总集——成书年代——非一人一时所编成——搁置论——取向与价值
  三、《管子》的主旨与归属
  今本《管子》何以分八大类别?——不可解——张固也的分析——《管子》内容宏博精深,包罗甚广——百家思想之源——“杂烩”?——以道家为主说——以法家为主说——道、法折中说——归之于“杂家”——归于法家的理由
  第五章哲思论:《管子》的万物本原说
  第六章哲思论:《管子》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第七章哲思论:《管子》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第八章治法论:《管子》所见法的内涵与作用
  第九章治法论:《管子》的道法观与立法论
  第十章治法论:《管子》的执法论和其他治法思想
  第十一章治道论:《管子》的综治思想
  第十二章治道论:《管子》的政治思想(上)
  第十三章治道论:《管子》的政治思想(下)
  第十四章治道论:《管子》的经济思想(上)
  第十五章治道论:《管子》的经济思想(中)
  第十六章治道论:《管子》的经济思想(下)
  第十七章“古之遗爱”的子产及其治世大略
  第十八章“事断于法”与邓析之死
  第十九章李悝的治国之道
  第二十章吴起传奇
  第二十一章政论合一:商鞅的治世理论与实践(上)
  第二十二章政论合一:商鞅的治世理论与实践(中)
  第二十三章政论合一:商鞅的治世理论与实践(下)
  第二十四章申不害的“术”与法
  第二十五章稷下先生
  第二十六章出道入法:慎到的尚法与“势”
  第二十七章中国“尊无二上”与西方早期图景
  后记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不雪
  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团,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乎,公乎,胡不复遗其冠乎!”由于这是辩难文章,有无其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借此阐发的思想。韩非眼中的管仲,会以桓公遗冠而行宽政,但在韩非看来,这虽然在小人中洗刷了耻辱,却在君子中滋生了耻辱。尤其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分赐给贫穷的人,是赏无功;审查狱中囚犯而放出罪轻的人,是不诛过。“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这就是韩非的观点。
  (9)齐桓公成霸业,是君之力,还是臣之力?韩非引出此一话头,很有意味: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臣请譬之:君者,壤地也;臣者,草木也。必壤地美,然后草木硕大。亦君之力也,臣何力之有?”
  在这一段中,有意思的是叔向与师旷对管仲等人的不同比喻。在叔向看来,管仲善于裁剪,宾胥无善于缝纫,而隰朋善于装饰衣边。齐桓公呢,等衣服做好了,拿起来穿就是了。因之认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臣之力。而师旷则认为,君主好比土地,臣子好比草木,只有土壤肥美,草木才能茂盛。所以,认为此乃君之力。
  韩非以“或曰”,通过引述史典与事典,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叔向和师旷皆一偏之辞,之所以成就霸业,“必君臣俱有力焉”。
  此论对于一向偏激的韩非而言,则是公允持平之论。但一般而言,均认为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如司马迁所说,乃“管仲之谋也”。事实上,韩非也不止一次地认为:“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在韩非看来,用人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有法术赏罚,对此,他申述了法术的功效并做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舟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伊尹得之,汤以王;管仲得之,齐以霸;商君得之,秦以强。此三人者,皆明于霸王之术,察于治强之数,而不以牵于世俗之言。”
  ……





上一本:生命的欲望 下一本:生命与意识的起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治法与治道的作者是王斐弘,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