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养感悟(上下)》根据作者霍宪章多年的人生经历、见闻进行提炼升华,总结了漫漫人生一个人需要以什么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社会、工作、家庭、爱人、朋友、财富、知识等种种问题。这本书是作者与读者分享感悟、心路的过程,通过个人感悟、经典事例、名人箴言等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增加读者追求幸福的能力。 目录: 上册 一治学篇 (一)教育 (二)求知 (三)学习 (四)智慧 (五)勤奋 (六)真理 二修身篇 (一)修养 (二)人格 (三)善良 (四)诚信 (五)谦虚 (六)朴实上册 一治学篇 (一)教育 (二)求知 (三)学习 (四)智慧 (五)勤奋 (六)真理 二修身篇 (一)修养 (二)人格 (三)善良 (四)诚信 (五)谦虚 (六)朴实 三齐家篇 (一)爱情 (二)家庭 (三)勤俭 (四)责任 (五)和睦 (六)生活 下册 四社交篇 (一)处世 (二)交往 (三)友谊 (四)礼仪 (五)宽容 (六)和谐 五理想篇 (一)志向 (二)信念 (三)信仰 (四)工作 (五)践行 (六)奋斗 六价值篇 (一)奉献 (二)助人 (三)敬业 (四)爱国 (五)荣誉 (六)财富 七守纪篇 (一)目由 (二)纪徨 (三)守法 (四)廉洁 (五)自徨 (六)慎独 八幸福篇 (一){建康 (二)乐观 (三)慈善 (四)孝廉 (五)进取 (六)知福 (一)教育个人感悟教育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所以说,接受教育和主动学习一样,都是需要终身践行的事情,在人生的过程不可或缺,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对教育都有过许多论述,孔子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人们的品行和修养;鲁迅认为“教育是要立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如何让人成为一个人;蔡元培则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主张因材施教,发挥每一个人的个性与特点,为社会服务;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强调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社会上对教育定义和理解各有差异,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却相对一致,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在教育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比知识获取更加重要。教育只有以核心价值观凝神聚魂,才能真正立德树人,培养身心健康、品质高尚的有用人才。总之,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的影响,而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教育应该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自身和世界,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制定正确的方针、规划、制度,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无论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国家而言,教育总是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又分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社会发展功能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热情歌颂了少年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他的这种认识是具有前瞻性的,值得今人深思,重视青少年时期教育和培养。 教育的根本应该是对个性的尊重,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人文教育,我国虽然一直注重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但人文教育在我们的学校课堂里却非常缺失。 人文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 教育应该坚持从人性出发,以追求幸福和自由为根本,以真善美和对人的尊重为途径。我们应该清楚,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别上。人文教育的失缺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野蛮的可怕后果,那就是异化人性,扼杀灵性,因此,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坚持育人第。一,修业第二。 教育是振兴国家之本,教育是民族兴旺之基,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途径,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 ……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