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秋(秋风)从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演变成为当代大陆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学界被当成中国思想变化的一个重要标本,也引起了公共媒体的关注。2012年以来,秋风陆续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或者与其他学者对话,本书收录了这些访谈或对话。多围绕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儒家的历史演变、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儒家与当代中国秩序构建的关系等展开。话题虽然沉重,但访谈或对话的形式,活泼自由,甚至有些学术八卦,或可见作者真性情。 作者简介: 姚中秋(秋风),陕西蒲城人,著名学者,当代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当代大陆古典自由主义代表人物,备受媒体关注的准学术明星。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弘道书院院长。曾致力于译介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普通法宪政主义,近年致力于儒家义理之阐述与中国治理秩序史之研究。个人著述20多种、译著18种。 目录: “问道书系”出版前言 自序:卫道 卷一儒家与现代秩序 儒家、公民与自治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唱片 重建我们的人生观 宪法、传统与日常生活 文化强国,除了复兴儒家别无他路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是最重要的公民教育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公民教育 自由儒学访谈录 1911—1913年:治理秩序崩溃导致民初宪政失败 以温情与敬意对待传统 温情对待传统 走出圣贤儒学乎?“问道书系”出版前言 自序:卫道 卷一儒家与现代秩序 儒家、公民与自治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唱片 重建我们的人生观 宪法、传统与日常生活 文化强国,除了复兴儒家别无他路 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是最重要的公民教育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公民教育 自由儒学访谈录 1911—1913年:治理秩序崩溃导致民初宪政失败 以温情与敬意对待传统 温情对待传统 走出圣贤儒学乎? 追求自由的儒者 卷二关于《华夏治理秩序史》 道与自由之辨 由西入儒:秋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阐释 附:一个追求自由秩序的儒者(周绍纲) 卷三因为拜孔 秋风谈孔子之道与文化中国 秋风,重拾儒家落叶 儒者的战争 附:我们血液里的儒家(曲辉、白帆) 卷四关于《重新发现儒家》 儒家本就有现代性 儒家是我们的文化空气 文化转型:重新发现儒家 儒家和自由主义:深圳对话 重新发现一个真实的儒家 回到儒家,成就健全生命 卷五关于《国史纲目》 价值重建,始于重新认识国史 儒家传统与中国政治走向 后记《为儒家鼓与呼》学者荐评 对传统文化更有信心的民族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在一个不断开放的社会中,人们重新发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这是一种正常的回归。为儒家鼓与呼,对重建一个自发的、扩展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规则很有帮助。——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秋风先生为往圣继绝学,为儒家开新篇,不仅开启了中国人的文化寻根之旅,也试图通古今之治道、究天人之宪理。中国若要复兴,必先破解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探究现代化转型的精神路径,完成文化复兴的中国命题。当代百家,儒为根脉。复兴之路,非儒可乎? ——宪政社会主义学派开创者华炳啸(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 作为当代儒家中最具表达能力,也最热衷公共事务的代表,秋风先生一直饱受争议,在这本以访谈为主的书中,他正面回应了所有的疑问。与传统时代不同,儒者会长期处《为儒家鼓与呼》学者荐评 对传统文化更有信心的民族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在一个不断开放的社会中,人们重新发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这是一种正常的回归。为儒家鼓与呼,对重建一个自发的、扩展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规则很有帮助。——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秋风先生为往圣继绝学,为儒家开新篇,不仅开启了中国人的文化寻根之旅,也试图通古今之治道、究天人之宪理。中国若要复兴,必先破解文化传统的基因密码,探究现代化转型的精神路径,完成文化复兴的中国命题。当代百家,儒为根脉。复兴之路,非儒可乎? ——宪政社会主义学派开创者华炳啸(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 作为当代儒家中最具表达能力,也最热衷公共事务的代表,秋风先生一直饱受争议,在这本以访谈为主的书中,他正面回应了所有的疑问。与传统时代不同,儒者会长期处于更严厉、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因此,辩难与交流,是其不可或缺的技艺。对儒家而言,秋风先生的努力是极为重要的经验。 ——《战略与管理》杂志前执行主编、《文化纵横》杂志执行主编高超群 《为儒家鼓与呼》自序:卫道 天行有道,人生有道,一个文明体也有其道。中国文明自诞生起,即由尧舜皋陶禹汤文武周公等圣贤引领,走出一条大道。至孔子,删述六经,六经载道。因为孔子,中国之道可道、可传、可学。 两千多年来,虽迭经冲击、侵蚀,然华夏-中国之道一以贯之,呈现为伦理、法律、礼俗、文章等各种形态,贯通于诸子思想与中国各种宗教信仰中,塑造了中国人的生命形态和中国式生活方式。 十九世纪末,中国与西方深度接触,中国之道的正当性遭遇严重质疑。不少中国人意欲走上他人的路,而与中国之道渐行渐远。这种偏离日趋激进,终至演变为全面的文明自戕。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偏离了自己的道,中国人终究无法走进天堂,中国人的生命也终究不得安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幡然回首,重新寻找中国之道,回归自家之道。从在“野”的普通农民的不自觉的回归,到学界的系统阐述,再到官、商精英之积极践履,曾经不绝如线的中国之道,在中国人面前逐渐清晰、拓展,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上道。 总体而言,今日国人尚处在“问道”阶段:人们知道有道,但只是隐约地;对于中国之道,受累于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与自以为是的骄傲,人们还有各种各种各样的疑惑、不解、误解,人们还会因为某个文化常识而争论不休。 但是,有了“问道”,就必定有更为自觉的求道,更进一步可进入《中庸》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阶段。由此,中国人必将确立自己思想的主体性,而又具有开放的胸襟,从而恢复文化的创造力;中国文明必将在经历百年困顿之后,实现新生转进。 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问道书系”,编辑邀约,乃将两三年来接受媒体访谈之文字汇编为《为儒家鼓与呼》,忝列其中。十余年前,余有道之自觉,而问道、求道,以至于卫道,而有书中文字。嗟乎!百余年来,中国之道不绝如线,今起而卫道,正吾辈之职分。亦愿“问道书系”为中国人叩问大道、寻找大道、体认大道、践履大道搭建一个包容的、开放的平台。 蒲城姚中秋谨识于甲午初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