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


作者:王邦维     整理日期:2014-08-22 21:49:27

   王邦维主编的《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上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季羡林与东方学”研讨会上发表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多数是季羡林先生当年的学生,后来又大多在北京大学工作,成为季先生的同事。也有的虽没有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经历,但写了文章,也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文章的内容因此都与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和季羡林先生有关。本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学术论文,作者全部是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内的教师,既有已经年过耄耋的老教授,也有目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年教师,还有毕业不是很久的年轻教员。他们分别就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中题目撰写了论文,同时发表在几个学术研讨会上,后来又经过修改,收入本书。这些论文,部分——只能说是部分——体现了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的一些特色。
  目录:
  北京大学东方学学科建立暨季羡林教授执教六十周年志庆(代序)第一部分季羡林与东方学季羡林东西文化观与东南亚文学研究拿来·送去与季羡林先生的“送去主义”季羡林先生的治学精神我们的系主任季羡林教授点点滴滴的永恒记忆季老心中的“春天”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的创建季羡林的“和谐”观季羡林先生的留学经历与他的学术成就穷搜百代以竞厥功继往开来华梵共尊季羡林先生与印度文学季羡林与中印文化交流季羡林与东方比较文学季老对敦煌文化研究的一大理论贡献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看东西文化交流季羡林先生创造了多少财富季老给西方送“大礼”季先生鼓励、提携和指导我从事尼泊尔研究我与母校北大季羡林教授与主题学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封神演义》中几个与印度有关的人物《摩诃婆罗多》的正法观穆罕默德·伊克巴尔字里行间苏菲诗人法利德丁·甘吉·谢格尔美国外语非通用语种的教学与研究早期佛经中的偈颂翻译菲尔多西和《列王纪》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道路阿拉伯音韵图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特点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的女性人物中国小说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从越南喃字诗歌的语言表达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释道在越南传播的特点缅甸的两次文学改革运动从《琉璃宫史》看东吁王朝的皇族婚姻感受与体验:宗教和道德的关系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泰、缅、束三国政治文化中的佛教因素作为地方性神圣历史的神话:菲律宾阿拉安一芒扬民族的神话观对人认知与日、汉语授受动词对比简析“终止形与连体形同化”对动词活用变迁所施的重要影响浅论日语文字系统之特殊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韩国汉文文学史叙述方法刍议对一部分高句丽地名的分析方位词“上”字的韩国语释义韩国语学习词典释义研究数字与原始楔文的起源浅析赫梯神灵赞美诗中的修辞手法从东方国别文学、地域文学到比较文学编后语





上一本:龙年说龙 下一本:余姚古桥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的作者是王邦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