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神话传说总是与史前遗迹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而这些史前遗迹的建造水平又都远非我们现代人所能及。久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似乎重合到了一点,人类的祖先与外星的生命有着怎样的联系?研究谁是创造人类的神灵?神灵有着什么样的策略?翻看此书,你也许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瑞士]埃里希?冯?丹尼肯(ErichvonD?niken) 1935年4月14日生于瑞士,世界未解之谜的最权威作家。1968年因一部关于外星人与早期人类文明的关系的著作《回忆未来》而一举成名,成为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之一。他是“古代宇航员理论”的提出者及完善者。他的探索人类文明不解之谜的系列著作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并被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拍摄成多部专题片。1969年,美国电视专题片《寻找古代宇航员》就是根据丹尼肯的作品《众神的战车》制作的;1993年,德国卫星电视1台根据他的《宇宙的踪迹》拍摄了25集电视系列片;1996年,美国ABC/Kane电视公司制作了长达一小时的专题电影《众神的战车——神秘再续》,并在全球同步放映,这部电影还在1996年的ABC电视网播放。1996-1997年,ABC/Kane电视公司再度与丹尼肯联手,制作了一部专题电影,在《发现》频道播放;1996年9月26日,德国最大的电视网RTL转播了这部电影,当时仅欧洲就有490万人观看。至今,丹尼肯在全球25个国家巡回演讲3000多场,其中超过500场是在世界各个大学举行的。丹尼肯本人亲手创立了考古、航天及搜寻地外文明研究会。该组织在世界上拥有广泛影响,会员多达1万人,既有各个阶层的普通大众,也有专家学者。 目录: 神话传说时期!/2 刚开始一切都不一样/70 海因里希?施里曼事件/100 由哥伦比亚引出:神的策略/200 世界第八大奇迹/250 试读章节: 神话传说时期! 有不同的意见并不可怕,怕的是有意见却不敢说出来。 ——拿破仑(1761-1821) 任何一种幻想之境都比不上现实世界美妙离奇。 如果可以踏着时光的足迹回到千年以前,那我一定要讲一个精彩绝伦却饱含争议的离奇故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一起回到过去,回到19世纪的美洲,共同探索历史的奥秘吧! 当年,人们从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以及英国等地,大规模迁往美洲新大陆。在这众多的迁徙者中,有个叫约瑟夫?史密斯的苏格兰人,他和妻子带着八个孩子来到了纽约州的帕尔米拉。 史密斯一家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与文明隔绝的世界。在这里,人们要想生存下去,必须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1776年到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而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仍旧过着贫苦匮乏的日子,外来迁徙者经常与当地的印第安土著发生矛盾冲突。 这些怀揣着希望的欧洲移民非常勤奋,不仅给美洲大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还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宗教观念。他们把从家乡带来的信仰的种子撒在这片未经开垦的土地上,从此各种宗派教会便如杂草般在这里迅速蔓延开来。各教派的圣徒争先恐后地在此地奔走,传经布道,他们向大家许诺,只要信仰他们的宗教,死后就能升入天堂,享受荣华富贵,否则,就会下到地狱,遭受十八般磨难。各门各派的教堂和庙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那阵势就像魔鬼亲自来到人间,定要把这片新土地上的居民搞到神经错乱方肯罢休。 在众多教派中,有一个教派叫长老教会,它宣扬权利面前人人平等,并以耶稣的名义为此进行流血斗争。跟许多人一样,史密斯太太带领三个孩子加入了长老会。在这里,她18岁的儿子约瑟夫遭了罪,因为他既不相信传教士所说的神灵,也不相信长老教会的教义。然而,在9月21日晚上,这个不信教的青年经历了一次神灵显圣,此后便一切都变了。如果没有那个夜晚,也许约瑟夫?史密斯(1805-1844)永远只能是个无名之辈。 约瑟夫?史密斯亲历神灵显圣 这天晚上,约瑟夫跟往常一样躺在床上,突然间,就像梦幻之境一般,一道亮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从亮光里走出来一位身穿白袍赤裸双脚的天使,他说自己叫摩罗乃,上帝派他来告知年轻的约瑟夫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使摩罗乃说,在离约瑟夫家不远的山上,埋藏着一本用金页片刻成的书,书中详细讲述了美洲大陆的居民和他们先人的故事。金页片中夹着一块盾牌,盾牌上面紧粘着两块石头,这两块石头就是传说中的神石乌陵和土明,可以帮助我们翻译书中的古文字。除此之外,在地牢中还藏有一个神圣的指南针。摩罗乃之所以告诉约瑟夫?史密斯这个秘密,是因为他被上帝选中了,不但要负责翻译书中的部分古文,还要负责将此部分内容传播于世。说完这些,天使就消失不见了。 一阵寂静。 突然间,摩罗乃使者又出现了,他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又补充到,地球在不远的未来会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届时饥荒将会在各地肆虐。然后又消失了。 也不知道,究竟是由于上帝吩咐一项天使传达一项,还是天使摩罗乃总是丢三落四,在9月21日的这个晚上,他确实又第三次出现了。他警告约瑟夫,除了特许的人外,约瑟夫不可以把卡莫拉山上的秘密告诉任何人,否则他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约瑟夫?史密斯在预言神地的发现 由于天使三番两次的到访,约瑟夫一晚上都没睡好觉。早饭时,睡眼惺忪的约瑟夫跟父亲讲了夜里的离奇经历。跟其他欧洲移民一样,约瑟夫的父亲也虔诚地信仰着上帝,毫不怀疑神灵显圣的真实性,他嘱咐儿子一定要找到上帝使者所说的圣地。 在帕尔米拉以南,距小村庄曼彻斯特不远处,卡莫拉山耸出地面。此山南坡较缓,北坡略峭。约瑟夫?史密斯就是在这座卡莫拉山的山顶找到了埋藏已久的宝物。关于寻宝的过程,他这样写道:“装有金页片的石匣被压在一块很大的石头下面。从上面看去,石头中间圆形部分比较厚,露出土层,边缘部分相对较薄,掩埋在土里。我挖开泥土,发现一个柄,就用它来充当杠杆撬开大石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石匣,果真看到天使说的金页片、神石乌陵和土明以及那块盾牌。匣子是石制的,用水泥粘合在一起。石匣底部有两块石片,页片和其他东西就安静地躺在石片上面。”(1) 像所有发现宝贝的寻宝者一样,兴奋和激动已不足以形容年轻人此时的心情了。当约瑟夫颤抖着双手,试图取出这些宝物时,突然遭到一阵电击。再一次尝试,又一个趔趄。然而约瑟夫并不放弃,第三次去取宝物,这次他被强烈的电流直接击倒在地。 这时,天使摩罗乃出现了。他说现在时候未到,以后每年的这一天,约瑟夫必须准时到此接受新的指示,待时机成熟之日,他自然会得到这件神圣的宝物。 这一等就是四年! 1827年9月22日,上帝的使者摩罗乃亲自将刻有文字的金页片、盾牌以及两块闪亮的翻译神石乌陵和土明,交到约瑟夫?史密斯的手中。摩罗乃拍着这个22岁小伙子的头,对他说,一定要好好保管这神物,不可因粗心大意将宝物丢失。 我不敢肯定,故事是否真的如其所说,但是,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圣经《摩门经》中,确实是这样记载的,上百万摩门教的信徒也都毫不怀疑。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就是这群虔敬而勤劳的教徒们日夜向往的朝圣圣地。 我不知道,约瑟夫?史密斯是一个宗教心理变态者、一个狡猾的蛊惑人心者,只想在这宗教乱世俘获人心,还是一个完全无我、虔诚、追求真理的先知。 我不知道,1823年9月21日的那个晚上,到底是谁神秘拜访了这个年轻人,然后又在4年以后将埋藏已久的宝物亲手交给他。也许那是一个背叛了自己信仰的印第安人,这个知道有关这些古老金片故事的印第安人将他族人埋藏金片的秘密透露给了约瑟夫?再或者,是一个白人寻宝者,因为他需要一个助手,所以不得已把这个秘密告知约瑟夫?史密斯?也有可能,这个小伙子只是偶然发现了宝藏,为了使故事听起来更精彩刺激,他就虚构了神灵显圣? 我不知道,不知道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我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有这样一段时间,约瑟夫?史密斯拥有过这些金页片! 十一个见证人 在翻译神石乌陵和土明的指导下,约瑟夫?史密斯终于在第21个月完成了此书部分内容的翻译。1829年6月的一天,在征得了天使摩罗乃的同意后,他把翻译出来的东西拿给三个人看。这三个人——奥利佛?考得里、大卫?惠默和马丁?哈里斯——是经过约瑟夫细心考察,被认为很可靠的人。他们仨发誓自己亲眼看到了那些金页片以及其上的文字,并将誓言写在纸上。 这份誓言的可信度很高,因为在此之前,这三个人与史密斯及其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没有任何来往的,其中两个甚至还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在看到金页片之后,这三个人便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摩门教。至死没有反悔过他们的誓言。 在三人写下誓言的两天后,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史密斯又向另外八个人展示了他的宝贝。这几个人拿着页片,颠来倒去看了个遍,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于是,他们也写下了同样的誓词并盖上了印记(2):各个国家信仰此教的信徒,不分性别,不分语言,不分民族,在此证明,应此书译者小约瑟夫?史密斯的请求,我们见证了他的金页片,页片文字皆为古体,雕刻方式特别。我们发誓,我们看到并且亲手摸过这些金页片,我们可以保证,史密斯确实拥有这些贵重之物。我们以神的名义向全世界起誓,我们见证了这些金页片的存在。我们发誓,我们所言,句句属实,天地可鉴。 克里斯汀?惠默、雅各布?惠默、小彼得?惠默、约翰?惠默、海勒姆?佩奇、老约瑟夫?史密斯、海润?史密斯、塞缪尔?H.史密斯这十一个人中原本没有一个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成员。在此之前,他们都极度虔诚地着忠于自己的信仰,维护着自己心中的神灵。由于害怕死后上审判台受到惩罚,所以他们对自己原本的信仰都很一心一意,不敢背叛。正因为如此,这十一个人的誓言显得尤为可信,它使得这段曲折离奇的故事变得很真实。 摩门经 除了这十一个人的誓言证词外,还有一项能证明史密斯确实曾经拥有过这些金页片的证据,那就是他翻译的文字内容!史密斯一直在声称,他所叙述的事情整个过程绝无虚构的成分。 据史密斯讲,这些金页片比当时手工制作的金属片还要薄,由三个金环串联成书,书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15厘米。其中三分之一的书页可以毫不费力地翻开,而另外的2/3却是封在一起的。史密斯将书页上的字符摹拓下来,经科学家鉴定,这些文字为改进后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现在我们看到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摩门经》,就是在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翻译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只不过又加入了一些耶稣预言。在《摩门经》原本中,这些耶稣预言是不存在的。后来,为了使美国社会更容易接受摩门教,也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教义,《摩门经》被修改过好几次。 在我们听来,这个有关金页片的故事是那样的让人兴奋,然而对史密斯来讲,这个故事却是那么令人伤心。因为在他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翻译后,金页片就被天使摩罗乃收回,再次沉睡于大地之中了。所以,除了已完成的翻译,还有那十一个人的誓言证词外,可怜的约瑟夫再也拿不出其他证据来证明,他曾拥有过这些金页片长达两年之久了。 但不管怎样,年轻的摩门教从此开始生根发芽了。当然,它的发展过程也并不一帆风顺,期间充满了斗争和悲剧。就在《摩门经》诞生后不久,史密斯和他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就遭到了他人的嘲笑和挖苦,甚至还招来美国信奉正统派基督教教徒的敌视。这些正统派基督教教徒严格遵守《圣经》的教诲,坚决反对批判性的神学以及先进的自然科学。直至今日,美国依然不乏这样的教徒。约瑟夫?史密斯和他的哥哥海润?史密斯不久以后便被关押了起来。1844年6月27日,一群暴徒冲进伊利诺斯州的迦太基监狱,枪杀了史密斯兄弟。勤劳虔诚的摩门教信徒找到他们的殉教者,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们祈祷。 在几经驱散和打压之后,摩门教不但依然顽强地生存着,还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展壮大起来。到现在摩门教已经拥有五百万虔诚的信徒了。团结的教徒们聚集在一起,继续壮大自己的队伍。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摩门教已经史无前例地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教派了。 由中东向美洲大陆进发 假设有一条河,河的左岸是几千年以前,河的右岸是几百年以前,那么只有一座摇摇晃晃、松松垮垮的吊桥连接着河的两岸,桥面满是腐朽的木板。我们当代的研究学者们要想从河的左岸到达右岸,只有冒着掉进桥下湍急旋涡的危险,勇敢地踏着危险的木板前进。但这座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飘摇的桥上,有一块木板是依然坚固的,那就是《摩门经》中的《以太书》和《尼菲书》。 《以太书》共有24页,描写的是希伯来家族的故事。《以太书》译本中写到,大约公元前30世纪末,在巴别塔建设时期,希伯来人民祈求上帝,救他们脱离战争的苦海。上帝听到了希伯来人的祈祷,于是指引他们浩浩荡荡地穿过蛮荒之地,越过汪洋大海,最终来到美洲海岸。这个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这次远行历时344天。至于这支大军是从美洲大陆的哪一个海岸登陆的,《以太书》中并无记载。然而,书中第二章第四节中的一段摘录我们或许会感兴趣:希伯来人来到宁录山谷(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后,上帝从天上下来,同希伯来兄弟交谈,之后上帝就又回到云层之上,消失不见了。 希伯来人在地上行进,上帝就在天上为他们带路,同他们交谈,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他们刚穿过洪荒之地,又来到汪洋大海之前,于是上帝指导他们建造了可以在水上行驶的船。 这些船不大,在水面轻盈漂荡,宛若一只大水鸟。 除了轻巧之外,这些船还非常密封,甚至可以用来做盛水的器皿。船底、船壁,还有船的上部,都相当严实,舱门一关,俨然一个密闭的容器。整条船有一棵树那么长,梭形的船头,大大减少了行进时水的阻力。当希伯来人遵照上帝的指示建造好8只小船时,他们却犯了嘀咕:这船没有窗户,要是把唯一的一扇门关上了,船内不就漆黑一片了吗?不过不用担心,上帝既然如此吩咐,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上帝还准备了16块发光的石头,每只船上放两块,344天的照明完全没有问题!太神奇了! 一切准备就绪,船队从海上出发了!这些装载着种子和牲畜的船只一路风雨无阻。途中,他们时而被惊涛骇浪拍打到海底深处,时而又遭遇狂风暴雨的袭击,但始终毫发无损,海水实在拿他们无可奈何。因为这些像器皿一样密封的船就是他们的诺亚方舟,每当它沉到海底,他们就大声呼喊上帝,求助于他们的神灵,这时,上帝就会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海面上。手捧《以太书》,读者总会忍不住惊叹。《以太书》的译本中哪怕只有一丁点是可信的,我们也能从这一丁点可信的部分中发现上帝把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子。 究竟是什么神灵组织了这次航行? 上帝创造了人类,又用一场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之后上帝以彩虹为证,与幸存者定下永恒的约定,不再用大洪水毁灭大地(《创世纪》,第9章第10节)。然而,不守规矩的人类却妄想与上帝平起平坐,于是他们建了一座通天塔,就是巴别塔。此举激怒了上帝,他一怒之下,将人类遣散到世界各个地方(《创世纪》,第11章第1节),这其中就有希伯来人。他们乘坐大鸟一样的船,借助神石发出的微光,漂荡了三百多天,终于来到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 可是我不明白,上帝既然已经打算给这些人重生的机会了,为什么又要让他们千辛万苦地造船越洋呢?全能的上帝为什么不弹指一挥,瞬间将这些无助的子民送往目的地呢? 是上帝没有这个能力,还是他不想这样做?对于这个问题,故事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上帝确实是有心帮助这些人逃离苦难的。莫非,上帝让他们远渡重洋只是想借此教给他们造船的技术?然后,上帝忘记了教他们给那些黑咕隆咚的船舱安窗户,只好用发光的石头来弥补他的过失?也许上帝并没有兴趣创造奇迹,只是想要帮助这些可怜的人儿自食其力重获新生?就算是这样,上帝也只需教给人们建造一些平常的船即可,大可不必教他们建造这些像坚果壳一样的小船。建造了这些像坚果壳一样的小船也就罢了,这位在风里云里穿梭的伟大上帝,为什么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风平浪静的环境呢? 多年后的未来,永恒的全能的上帝再也不想现身了,这着实让人恼火。难道他就不怕人们在千年以后怀疑他的万能吗?是他,惹得人类不断地追问:什么是科技?什么是奇迹?他创造了一个永恒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永恒的谜,这实在不是一项明智之举,他没考虑到,日后人类能学会批判性思考。 跟其他人一样,希伯来人战战兢兢地踏上了前往美洲大陆的征程。难道这领路人就不能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保佑他的子民平安渡过大洋了吗?5000年前的上帝到底是怎样一个神灵啊? 神话传说其实就是史前那段晦暗时期的文献记录,但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类总是把古老的传统风俗统统抛弃。在小亚细亚帕加马古城图书馆里收藏的50万册图书统统被人类销毁了;耶路撒冷古城以及亚历山大城里的图书馆富丽堂皇,也被人类毁掉了;阿茨特肯帝国和玛雅城里的图书馆,更是被人类付之一炬。不仅如此,就连先人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也被人类彻底毁掉了。日后他们又辛辛苦苦地搜集历史碎片,通过费脑筋的拼图游戏,从残缺的拼图碎片中想象人类主宰的模样。我们无法从这些残存的历史碎片中推断出其存在的年代,因为那些编年史作者们不加选择地记录一切。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亲历的,统统纳入书中,把现代的、古代的、远古的故事,编织成色彩斑斓的地毯。时光荏苒,杂糅在一起的各种故事被搅棒胡乱地搅拌后,形成了一圈圈的年轮。这些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圆圈,每一圈中都蕴藏着不同的故事。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头洋葱,只有一层层剥开这头洋葱的皮,才能发现里面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而当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这个核心时,却发现它并不是当初预想的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不要迷信权威,而要用头脑、智慧,去分析历史,诠释历史之谜团。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前人的风俗传统中发现历史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也把我们的历史留给了充满好奇的后人们。就在此时,未来,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蓝宝石上的书 《古犹太人的传说》(3)一书中写到,亚当被驱逐出伊甸园,天使拉结尔奉命带给他一本刻在蓝宝石上的书。拉结尔告诉亚当,此书蕴涵了无尽的知识,他会从中大大获益的。于是,人类的祖先亚当每日参读,终于渐渐领悟到了此书的价值。后来,他把书的每个章节分藏在了不同的岩洞中。 书中写道:“比一个人的四肢和血管、躯干和器官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和动机。” 通过钻研此书,亚当学会了观察天象:“他研究月球、金牛座、猎户座、天王星等天体的运动轨迹,他精通不同的天象所代表的含义,他熟知风雨雷电是怎样产生的,他明白月球是怎样运动变化的……” 一本蕴藏着人类学和星象学诸多秘密的蓝宝石书?使者拉结尔送给亚当的礼物与摩罗乃送给约瑟夫?史密斯的礼物真是一样的奇怪! 远古时代的编年史作者们书写历史,就像是现代人给一种新发现的动物取名字一样随便。一本蓝宝石书?纯粹是胡扯! 现在电脑科技如此发达,这在遥远的古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众所周知,利用半导体技术,我们可以在微小的硅片上储存上百万条信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我不禁要问:“难道那本蓝宝石书上的文字也是承载着古代先进科技的硅片?” 《古犹太人的传说》一书中记载,亚当把这本珍贵的蓝宝石书传给了他的儿子赛特,然后又相继传给了亨诺克、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艾伦,最后,以色列王所罗门(约前965—前926)继承了先人们的衣钵,从蓝宝石书中得到了无穷的智慧。 根据《古犹太人的传说》,先知亨诺克的书就是亚当蓝宝石书的一部分。亨诺克排行第七,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可以与天空的守护神和降落的天使交谈。亨诺克刻苦钻研蓝宝石书,最终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活了三百多岁,在365岁那一年,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死去,而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回归了天空。这一天,他把人们聚到身边,给他们讲授蓝宝石书中的知识:人们围绕亨诺克坐下,亨诺克又开始了他的讲课。突然间,人们纷纷抬起头,望着天空中出现的一匹骏马,骏马疾驰而下,来到他们身边。人们大惑不解地转向亨诺克,他告诉人们:“骏马是因我来到人间的。我的时辰到了,马上就要离开这里,离开大家,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你们了。”骏马就停在亨诺克面前,所有在场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一幕。当时,在亨诺克跟大家告别后,众人久久不肯离去,人们追着骏马跑啊跑,亨诺克一次又一次地求大家不要再跟着了,他焦急地请大家赶紧停下脚步调头回返,否则他们就会死去。然而不管亨诺克怎么费尽口舌,人们就是坚持不肯回去。是忠诚,是依赖,还是好奇?亨诺克不再劝阻了,他生气了:不管他怎么说,人们还是坚持跟他一起走,于是他不再劝说了。人们跟着他一起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走后第七天,人们看到亨诺克出现在云彩中,坐在一匹火红的骏马拉着的一辆火红火红的车中。犹太人的传说中关于这一事件结局的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一些人听了亨诺克的劝告后,回了家,继续过着平静的日子,而那些执意追随先知的人们,由于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不听劝告,而全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在人们死去的地方,亨诺克乘着火红的骏马升上了天空。 神的巅峰时期 从亚当出现到巴别塔建立的这段时期是神的第一个巅峰时期,飞驰的骏马,神秘的死亡,奇特的重生,各种现象都达到了鼎盛。 早在1947年,人们就不禁为历史的悠久而感慨了。那一年,人们在位于库姆兰死海西北部的11个山洞里发掘出大量公元前2世纪的手稿,这些革质的轴卷完好地保存在陶罐中。 其中一卷手稿讲到了拉麦的故事(4)。拉麦是诺亚的父亲,也是游牧民族和音乐家的始祖。 拉麦的经历虽然讲起来有些尴尬,但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值得他骄傲的。他家族的故事在他生前就已广为人知了,我想,就凭这一点,即使是到了另一个世界,拉麦也一定会感到自豪的。引出故事主角的是他的妻子巴迪?艾诺诗。她在还没跟拉麦同房前就怀孕并产下一名男婴。这件事当然令拉麦气愤不已。后来,祖父亨诺克告诉他,艾诺诗产下的孩子是天空的守护神。于是,拉麦便很慷慨地接受了这个男孩,将他视如己出,并给这男孩起名“诺亚”。在后来的大洪水中,诺亚一举成名。 后来,拉麦的亲生之子尼尔几乎重复上演了他父亲的经历。尼尔的孩子也以一种非自然的方式降临到了人世。在跟索普兰尼玛结婚后,尼尔几经努力,都不能成功地使妻子怀孕。像尼尔这样聪明才智为众人所崇拜的大祭司,无疑感到这件事是他的奇耻大辱。终于有一天,尼尔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大发雷霆,痛骂妻子,并一怒之下将妻子杀害。就在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从妻子的肚子里居然爬出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来!尼尔急忙喊来他的哥哥诺亚。他们一起埋葬了索普兰尼玛,然后又为小家伙取名为麦基洗德,这就是后来传说中著名的撒冷王(5)。 麦基洗德并非是不知从何而来的男婴。根据传说记载,当年上帝打开闸门,要用洪水毁灭其子民们的时候,天使长米迦勒来到了人间。他找到尼尔,坦言自己就是麦基洗德的生父,现在要把麦基洗德带到天堂,以躲避不久就要到来的大洪水。“那天晚上米迦勒就带麦基洗德一起走了。他把小家伙放到他的翅膀上,一起飞向伊甸园。”(6) 麦基洗德就这样躲过了洪水,生存了下来!洪水过后他又回到了人间。历史学家摩西记载到:“亚伯拉罕杀败基大老玛和与他联盟的王回来的时候,所多玛王出来,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帝王谷。撒冷王麦基洗德也带着面包和酒出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他给亚伯拉罕祝福,说:‘愿创造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给亚伯拉罕。把敌人交在你手里的至高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亚伯拉罕就把所得的一切,拿出十分之一来,给了麦基洗德。”(《创世纪》第14章第17~20节)(7) 古文献学和解经学人士每当谈到《圣经》中的这样一节内容时,都十分激动:“撒冷王在《圣经》中很少出现,他好像总是意外地介入混乱的状况,并能在瞬间扭转局面。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来无影去无踪,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悬念还是悬念。”(8) 但我总觉得,在这些故事中有些不合常理之处。在等级森严的犹太传统中,亚伯拉罕作为三大族长和宗教创始人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为什么一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无名小卒麦基洗德能给亚伯拉罕祝祷?不仅如此,亚伯拉罕还自愿拿出他所得一切的十分之一送给这个撒冷王!至高的神是个什么东西?即使是亚伯拉罕也要向他表示敬意?或者,亚伯拉罕知道麦基洗德的身世之谜?总之,麦基洗德就是出现了,不按常理地出现在了舞台上。 少一些天真的信仰,多一些大胆的推测,我们可以试着解开麦基洗德的身世之谜:一个来自外太空的人群,也就是天上那些神,通过非常规的方式生下了诺亚和麦基洗德。他们法律上的父亲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抚养长大,因为为了这个孩子的出生,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甚至搭上了索普兰尼玛的性命。巴迪?艾诺诗和索普兰尼玛都是神的选择。神创造了人类,又亲手将人类毁灭,他们没有按我们想象中神的方式行事。在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中,这场生殖阴谋的产物幸存了下来:方舟船长诺亚成了新一代人类的始祖;麦基洗德则成了人类的老师。 麦基洗德在大洪水之前存在,在大洪水之后还依然活着,这一点也不奇怪。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并且我们能通过物理实验证明出来。当时麦基洗德在天使长米迦勒的帮助下登上一艘太空飞船。飞船快速起飞,不久又飞回地球。飞船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一年,当飞船依然崭新地降落到地球上时,地球上已经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了。麦基洗德却依然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其实,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主人公是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有着相似的传说。根据《圣经》记载,大洪水中幸存下来的主人公叫诺亚;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乌特纳比西丁;在哥伦比亚的卡加巴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大洪水中乘坐神船逃生的既不叫乌特纳比西丁,也不叫诺亚,而是一个叫做穆库艾凯的人。 千年之桥 还记得约瑟夫?史密斯的《摩门经》吗?亚当的蓝宝石书、天使拉结尔、亨诺克的升天、诺亚和麦基洗德的离奇诞生,与《摩门经》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据史密斯翻译的《以太书》中记载,希伯来人乘船出海的时间大约与巴别塔建立的时间相差不远。这支队伍是在希伯来兄弟的带领下前进的,而亨诺克的父亲就是希伯来人! “希伯来”一词有多种含义,比如“天上下来的人”,就是说希伯来人是神创造的民族,因此在面临洪水的困境时,他们享有特权,被优先送到了一个新的生存之地。然而,当时船上的人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命运,而是他们子孙后代的命运。他们总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好打算,所以他们的信仰得以流传至今。 《以太书》中,希伯来人是乘坐8只没有窗户、极为封闭的小船到达新家园的。而在巴比伦的创世故事《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也有着相似的记述。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则叫做艾特兰?哈希斯(9)。在这首荡气回肠的长篇史诗中,描写了神灵恩基指导幸存的艾特兰?哈希斯造船的过程。开始不愿意学习的艾特兰?哈希斯并没学会造船的技能,恩基神为了让他有朝一日学会这项技能,在地上画出船的轮廓,并对制造过程加以详细说明。恩基神要他造的是一只带顶的船,船要密封,可以装载驯服的畜禽。船没有甲板,没有窗口。这艘阳光照不进去的船,听起来完全就是现代的潜水艇。恩基神还说,船会摇晃不止! 美国的东方学家撒迦利亚?西琴给《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以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它是集创造性、概括性、细致性于一身的一部既有巴比伦特色又有《圣经》特点的现代史诗。(10) 尴尬的问题 1827年,这些金页片在约瑟夫?史密斯手中。这位贫穷的苏格兰移民既没有学过阿拉姆语,也没有学过希伯来语,更没见过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那个时候全世界都没有一位科学家能翻译巴比伦的文字板,因为巴比伦的文物包括《吉尔伽美什史诗》,都是在约瑟夫?史密斯去世之后才挖掘出来的。但《以太书》与后来出土的文章在内容上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每个时代的同人都会戴着科学家打磨好的有色眼镜去看历史。如果这些眼镜是在精确科学如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戴上它,视力会变得很清晰。但如果把神学也归为科学的范畴,那出自这些工厂的眼镜只能使视力更加模糊。神学家们把古文献放在他们的搅杯中那么“科学地”一搅,再倒出来的就只能是浑浊的信仰了,而我们还要把这些当成科学知识的琼浆吞下去! 如果古文献中使用的科学术语过于简单,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古代编年史学家们的痴人呓语。当文献的记载实在无法解释时,人们就宁愿相信,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具备建造远洋大船的能力了。人们总是不愿意用逻辑去思考神灵的问题,而史学家们和人类学家们就不会这样! 《埃努玛埃利什史诗》中,艾特兰?哈希斯在恩基神的指导下学会了造船,这是不是作者的杜撰呢?诺亚和乌特纳比西丁也是受到神灵的启迪后,才有了造船的念头,这又是为什么呢?希伯来人船上的照明设备是在哪个魔法工厂制作的呢?如果没有智者的存在,那该如何解释诺亚和麦基洗德两位名人诞生的奇迹呢? 我相信,诺亚的奇迹并不是一个个例!苏美尔人的老祖宗诺亚跟乌特纳比西丁肯定不是一个人,后者是更老的吉乌苏德拉人。这个例子说明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学家们会对早期存在的故事进行再创造,然后把故事的主人公改造成自己民族的人物。所以在同样的大洪水传说中,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主人公。没有全世界完全一样的故事! 神灵的证据 只有摘下了有色眼镜,用批判的眼光来研究这些古老文献,才有可能发现神灵的身份特征。 与统领宇宙的上帝不同,神话传说中的神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不像仙女,能用神奇的法力把人群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尽管神灵自己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他们却只能用笨拙的交通工具来运送人群。于是,有些人认为,很显然,神灵们没有什么太空飞船,他们的科技能力很有限。他们的交通工具顶多也只是类似航天、直升两用飞机的飞行器。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的约瑟夫?布鲁姆里希在《以西结书》中找到了证据,证明《圣经》时代的人们是能够建造小型宇宙飞船的(11)。 发射台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船母体,只是地球人从来没有见过它的真面目,即四周着地的小型车辆。与美国的太空航天飞机一样,这种小型飞船只能装载很少人。在一个喷射引擎装置的制动下,飞船穿过大气层向下着落,但速度很慢。这个引擎装置是从核反应堆中获取能源的。(这时,核能的反对者一定会站出来说:人们会受到放射性污染的。简直是一派胡言。要是这样的话,那些乘核装置潜水艇漂洋过海的希伯来人在如此之长的行程中早就该全被污染致死了。) 飞船静静地悬浮在地球上方10公里处。主体的周围连接着2~4个直升机起落装置。(带螺旋装置的直升机就不会滑落吗?——怀疑论者又提出质疑了。起落装置不会滑落,因为他们是插入母体之中的。那能量来源呢?没错,是由甲板上的反应堆提供。)飞船载着人到达地球,然后通过直升机起落装置降落在地面上。(做梦吧?那些外太空的人怎么知道近地球处的大气层状况?又怎么知道什么样子的降落装置适合于降落地的地况呢?别忘了万里之遥的外太空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了,通过轨道运行情况了解这点东西岂不是小菜一碟。而且,船上的螺旋装置可以推动飞船在任何一种流动的介质中穿行,不管是酸水还是甜水,不管是石油还是酒精,哪怕是在威士忌中都没问题。这点小问题,飞机结构专家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解决了,只要将螺旋叶片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大气压。) 然后再说说飞船着陆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几乎所有古代史学家们都描写过,飞船落地时发出的噪音像打雷一样。 这小小的飞船装不了太多的人。就算有哪位神灵有心帮助希伯来人远渡重洋,那他也必须把这些人分成好几拨才行。 如果今后我们无法再发掘出更多的远古时代的文献,那就没有办法肯定,这一切究竟是在哪一个神话传说时期发生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总有那么一个时期,宇宙是被众神统治着的。 联系 如今,大部分人类学研究学者都像穿越白令海峡,孤筏远渡大西洋的托尔?海尔达尔(12)一样,认为新老两个世界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毫无争议,南美中美文化与近东文化有着众多相似之处,下面列举出了几个例子:近东地区 南美中美 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使用完全相同的历法 印加人和后来的玛雅人使用完全相同的历法 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埃及人和其他一些民族都有在巨石上凿刻图腾的传统。 印加人同样如此,在蒂亚瓦纳科、玻利维亚、萨克赛瓦曼和秘鲁也是如此。 加利利、撒玛利亚、犹太地区以及史前的法国和英国地区都有史前墓石牌坊和竖石纪念碑。(13) 在哥伦比亚也有。 整块巨石开凿的石棺。 相同的发掘物。 木乃伊。 同样拥有。 史前根据星座排列而成的圆形和矩形巨石阵。 史前秘鲁和哥伦比亚也有这种文物出土。 在现在的沙特沙漠地区有朝着天空的巨大道路标线。 同样出现在秘鲁(纳斯卡、帕尔帕)以及智利海岸。 在巴比伦和埃及,王族中兄妹、姐弟之间相互联姻。 为了保持王族的血统,印加人也这样做。 在苏美尔、巴比伦和以色列的传说中都有大洪水时,方舟渡人以及乌鸦和鸽子将幸存者们从方舟中解救出来的记载。 哥伦比亚的卡加巴印第安人以及后来墨西哥的阿茨特肯人也有相似的传说。其中阿茨特肯人的“诺亚”叫塔皮,《圣经》中有相关记载。 埃及出土了变形的儿童头盖骨,经考证这是一种当时的酷刑。 印加族也有过这种残酷的刑罚。 在巴比伦和埃及地区,进行过活人颅骨手术。 印加人以及中美南美的印第安人也懂得这种额窦环钻术。 巴比伦地区的人们掌握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 印加人和玛雅人同样掌握此技术。 一些埃及族长和赫梯族首领常戴羽毛制成的首饰或者王冠,以此来表示与飞行物的亲密关系。 印加人和所有的印第安民族都有这种传统风俗。 巴比伦人、埃及人、赫梯族以及其他美索不达米亚民族都崇拜“羽蛇”。 印加和玛雅建筑上也经常可以见到“羽蛇”的形象。(14) 埃及人通过建造金字塔表达对神灵的尊敬以及想要接近神灵的心理。 埃及村庄塞加拉有一种露台金字塔,这种金字塔在玛雅也有。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的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很相似。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塔与露台金字塔很相似。 《创世纪》第11章第1节中写道:“全世界的人们说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文字……” 在圣书波波乌(15)的《创世纪》章节中这样描述基切玛雅人创世:“他们只有一种语言。他们既不崇拜木头也不膜拜石头……”《行走在黑夜里》一章中写道:“我们迷失了方向。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我们走向图兰时,我们说同一种语言。” 《创世纪》第12章第16节中,上帝对摩西说:“举起你的权杖,用你的手将海水劈开,为以色列人开辟一条道路。” 玛雅的卡克奇克尔族是这样描写人们在大洪水中逃生的:“我们把权杖的顶部插向海底的沙子,战胜了海水。我们在图拉门前得到的这些红色权杖实在是太有用了……当我们到达海岸时,巴兰姆一奎泽用他的权杖触碰海水,于是一条大路出现在我们面前。” 《创世纪》第14章第21节记载:“于是摩西掌劈海水,上帝引来强劲的东风分开海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以色列人就行进在这条水中大道上,左右两边的海水涨起,像城墙一样。” 圣书波波乌《行走在黑夜里》写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是怎样战胜海水的。他们只管走着,好像大海根本不存在。一些圆圆的石块突出来,排成一排,他们就沿着石头路走了过去。” 《创世纪》第9章第12节:“这条彩虹连接着我和你们,以及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一切生物……” 圣书波波乌《族长的逝去》一章中写道:“你们大声呼喊我的时候我就会出现在你们身边。彩虹见证我的誓言。但是现在我感到非常心痛。” 《但以理书》第3章第21节中写着:“然后那些穿戴着大衣、外套、帽子和其他衣物的男人们就被投进了燃烧着大火的炉子里……他反驳说:可是我看到四个男子,他们没有带着枷锁,完好无事地在火中走来走去,其中第四个人看起来像是太空中的生物。” 圣书波波乌《玩球和极乐世界》一章:“那些人走进一间满是烧红的炭火的屋子,但是这些人却没有被烧到。烟雾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甚至是漂亮的面孔。人们想他们肯定会被烧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极乐世界的人们也都想不通。” 这些古书中惊人的相似让人目瞪口呆,如果能再找出更多的相似之处,那将对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假使我们能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投入在这上面,我相信,众多的谜底将会被我们一一揭开。 托尔?海尔达尔经过多年的潜心寻找,终于发现了更多的相似之处——如相同的纺织技术,相似的男孩割礼,一样的金银丝细工,相仿的武器制作工艺,等等。科学记者格尔德?冯?哈斯勒发现,在两大洲的传说中,就连好多神灵和城市的名字都极为相像。(16) 最后的疑问——南美中美文化是否传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因圣书波波乌的出现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巴兰姆?奎泽、巴兰姆?亚哈、Jqu?巴兰姆,这第一批从东方走出来越过大海的人,就这样消失不见了。他们很久以前就来到这里了。他们都活了很大的年纪,人们称他们为“上帝的仆人”。是他们把这些记录着历史的文字由图拉带到了其他地方。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墨西哥首都特诺西提特兰,阿茨特肯的统治者蒙提祖马(1466-1520)为神甫和一些有名望的重要人物做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7):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来自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而是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蒙提祖马受过很好的教育,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对祖先的故事了解颇多,他很清楚自己在讲什么。当西班牙人在赫尔朗多?柯特斯的带领下来到墨西哥城下时,蒙提祖马放弃了反抗,因为他以为是他崇拜已久的羽蛇神回来了呢。 现在两种文化之间是否存在互相影响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了。问题现在转为了:这种影响因何产生,又是何时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