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与社会》从血缘(家庭家族及宗族)与地缘(邻里乡党)纵横两条线索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成,并阐述了几千年来居绝大多数的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妇女所发挥的社会能量。 本书的七个专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如春秋战国以降的编户制度、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妇女,从世家大族、士人阶层到基层社会,其中村社结构及地方自卫力量、秘密社会等冷僻题目,更开了近年区域社会史研究及同类题材之先河。这正是这套三十年前出版、曾在读书界产生过重大反响的丛书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杜正胜:1944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伦敦大学政经学院研究。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著作有《编户齐民: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之形成》(1990)、《古代社会与国家》(1992)、《新史学之路》(2004)等。 目录: 总序林载爵 序言赵世瑜 导言杜正胜 编户齐民—传统的家族与家庭杜正胜 鼎食之家—世家大族何启民 书生议论—士人与士风孙铁刚 正位于内—传统社会的妇女徐秉愉 乡遂遗规—村社的结构张哲郎 从坞堡到山水寨—地方自卫武力黄宽重 四海之内皆兄弟—历代的秘密社会庄吉发 作者介绍著名学者杨天石推荐: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多年来两岸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在历史观、方法论、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期里,大陆学者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研究上有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因这庸俗的社会学的影响搞得面目全非。这套“文化中国”丛书有别于大陆出版的若干同类书籍。而且雅俗共赏,达到了学术上的一种高明的境界。|||林载爵:这一套“文化中国”丛书以118个题目全面性地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各个层面,组合成一幅比较完整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图像。撰写者一共96位,网罗了当时年龄约30到40岁的青年学者。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一批受到西方式现代教育熏陶,对传统中国文化又有新见解的年轻学者已经在台湾出现,成为台湾学术界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自然有着不同的视野与不同的解释。我们出版界感觉到有必要将他们集合起来,总体呈现一个全然有别于过去的中国文化的新观点与新解释。这些学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几乎都位居台湾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要位置,当年所发表的论点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以及凤凰网、新浪、中国新闻社等网站相继报道。 传统中国称“士”为四民之首,事实上,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士”这一阶层,毫无疑问,居于主导的地位。由于“士”这一阶层居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担任了最重要的角色。中国历来也就特别重视“士”的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士人的气节与风骨。………………虽然现今社会上许多人仍然认为“正位于内”才是妇女生活的理想,但可以确定的是:今日社会所赋予“正位于内”一语的意义,已不再是“唯酒食是议”,或是“谨男女之防”,而是对妇女在“齐家治国”的任务上更深重的期许。…………广土众民的中国乡村,自古以来便是立国之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