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下游北岸,隶属温州市。勤劳、聪颖、纯朴的永嘉人民,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欧越文化,而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本书展示了既具各地汉族共性,又具区域特色的吴越民俗和永嘉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奠基人姚周辉教授,1957年11月1日出生于云南,2012年4月8日因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神秘文化”研究专家。教授,温州大学民俗学学科奠基人姚周辉教授,1957年11月1日出生于云南,2012年4月8日因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神秘文化”研究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社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云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图书馆馆长,兼任过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图书馆学会副常务理事长,云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云南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图书情报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2002年3月从滇池之畔的昆明来到了东海之滨的温州。开设过“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大学写作”、“公文写作与处理”、“民俗学研究方法与田野作业”、“中国民间信仰”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也许是血管中流淌有少数民族血液的缘故(母为壮族),对少数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对诸如巫医、气功、灵魂、鬼神之类的神秘文化也颇有兴趣。曾数次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和浙江温州洞头海岛及永嘉楠溪江流域进行过海岛渔民民间信仰及古村落文化等方面的田野作业。独撰并出版了《神秘的幻术——降神附体风俗探究》、《神秘的符咒——民间自疗法及趋吉避邪风俗研究》、《失衡的精神家园——中国民间灵魂、鬼神、命运信仰研究与批判》3部学术专著。前两书曾在大陆再版和多次印刷并被台湾书泉出版社列入“文化探秘”书系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合著《畲族民间文化》学术专著一部(排名第二)。主编《中国民俗知识丛书·云南卷》一部,参编《民间文学概论》、《写作》教材各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两项(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三),主持厅级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1项,厅级奖两项。学术研究中既不盲从也不自负,喜用多学科理论对所感兴趣的课题展开多视角、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注重学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远远说不上聪颖早慧,只能勉勉强强列入“小器晚成”之流。既然如此,当然不敢四处炫耀而只敢“夹着尾巴做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目录: 概述篇 一、家庭、家族、宗族与村落管理风俗 二、交际与互助风俗 三、生产风俗 (一)农业生产风俗 (二)林业生产风俗 (三)手工业生产风俗 (四)交通运输风俗 (五)商贸风俗 四、日常生活风俗 (一)服饰风俗 (二)饮食风俗 (三)起居风俗 (四)防病治病风俗 五、人生礼仪风俗概述篇 一、家庭、家族、宗族与村落管理风俗 二、交际与互助风俗 三、生产风俗 (一)农业生产风俗 (二)林业生产风俗 (三)手工业生产风俗 (四)交通运输风俗 (五)商贸风俗 四、日常生活风俗 (一)服饰风俗 (二)饮食风俗 (三)起居风俗 (四)防病治病风俗 五、人生礼仪风俗 (一)生育风俗 (二)婚恋风俗 (三)祝寿礼俗 (四)丧葬礼俗 六、岁时节令风俗 (一)岁时风俗 (二)节令风俗 七、文体与娱乐风俗 八、信仰风俗 九、语言风俗 十、陋俗 十一、其他 专题篇婚娶、丧葬、岁时节令及禁忌风俗与传说 一、嫁娶风俗及传说 (一)婚前礼俗 (二)成婚礼俗 (三)婚后礼俗 (四)填房(续弦)的特殊婚姻形式与传说 二、丧葬民俗及传说 (一)葬前礼俗 (二)丧葬礼俗 (三)葬后礼俗 三、传统时令节令风俗及传说 (一)传统时令风俗及传说 (二)传统节令节日风俗 四、禁忌风俗 (一)生产禁忌 (二)日常生活禁忌 (三)节日禁忌 (四)人生礼俗禁忌 (五)医药禁忌 (六)其他禁忌 后记【昆剧】永嘉昆剧历史悠久,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俗话说:“南昆北昆,不值永昆。”永昆与南戏一脉相承,它的唱腔具有独特的风格。最早,永嘉昆剧包括在“三合班”(高腔、昆腔、乱弹)里,后在清咸丰七年,由昆剧净、丑阿桃儿师公发起,计20多人,组织了第一个昆社班,取名“同福”。排演了《荆钗记》、《琵琶记》、《玉翠龙》等40多个正本、近百出折子戏。 百多年间,永嘉昆剧人才辈出,如著名正生叶联金、正旦高玉卿、名丑夏盛桃、小生杨银友等。其演技高超,众口皆碑。 【戏班】戏班即农村职业剧团,俗称“兜兜班”,分乱弹(也称瓯剧)、京剧、越剧、和调等,分布在西川、岩头一带。演员大都是农民,农闲即聚,农忙即散。其服装、道具虽简陋,倒也齐全。一般的村戏班有二三十人,拥有传统剧目数十出,也有临时编演的。其内容无非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农民、村妇尤喜爱那些“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之类的团圆戏。尤是乱弹,唱腔优美,口白温州话,更受观众欢迎。 每逢农村庙会、神诞、圆谱、开光和春节等,许多宗族或村子常请戏班来演出,甚至通宵达旦。一般均在庙宇、祠堂或野外搭台演出,其费用合族开支、或挨户分摊。 【木偶戏】木偶戏古称“傀儡戏”,俗称“木头人戏”,通过演员操纵木偶表演各种戏曲故事。县内仅四川就有十几个木偶班,以应界坑村金岩蒙家庭班最受欢迎。全班中生旦净丑末角色,都是岩蒙与其妻、子、女、媳等扮演。木偶戏不论在草坦、厅堂或野外均可演出,道具简单灵便。不仅演各种单台戏,也演《西游记》、《南游传》等连台戏。因费用节省,表演滑稽优美,最受山区妇女、孩童们欢迎。 【敲鼓独唱】敲鼓独唱永嘉鼓词的前身。盲艺人坐在人家檐下的小凳上,把一面圆鼓竖在膝头,用左手紧紧夹住,右手拿一条鼓箸咚咚咚地敲起来,边敲边唱。昔西溪山区农村,秋末至春初农暇之时,是敲鼓独唱的盲艺人们最得意的时刻,他们把这一活动季节称为“冬收”和“春收”。但大多数盲艺人肩携一条布袋,一头放圆鼓,一头盛谷米、蕃茹芋,沿门讨唱。追溯敲鼓独唱的历史,最初源于唐代佛教盛行时。那时,一些佛教徒们不仅能讲唱经卷,也能唱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 【鼓词】艺人们因敲鼓独唱单调乏味,便采用板琴伴奏。原先用钢丝琴,后改用牛筋琴,便成为琴、拍(也称三粒板)和“抱月”等乐器配合的优美动听的鼓词。鼓词曲目繁多,词路广,词韵严格,词文中有好多诗词曲赋,还插进“药名诗”、“十二月花名诗”、“花会诗”等,一唱三叹,引人入胜,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曲种。各地农村逢庙会、寿诞,或农暇、春节,都爱请艺人来唱鼓词。西溪山区有的人家还愿请艺人唱“三官词”。虽然听众只有自家与邻家数人,寥寥无几,可是艺人仍唱得十分卖力。主家对请来唱三官词的艺人招待殷勤丰盛。 【灵经】灵经独具一格,与一般鼓词不同,它有大锣、大鼓和拍伴奏,没有牛筋琴,其音乐较古老,具有道教音乐色彩。永嘉农村逢庙会,也有唱灵经的,永嘉艺人以陈春鹤最为著名,他擅唱《南游》。“游地府”是《南游传》里的一个片段,描述陈十四娘娘为了挽救他人,冒生命之危赴“阴司地狱”的惊险情节。陈春鹤演唱时用大锣连击,伴以板和大鼓,使人听了胆战心惊。在唱《南游》时,庙宇里要用纸扎白蛇、青蛇及神娘收妖等道具体现相关情景。 【道情】道情又名“单个”,即一个人左手夹着道情筒(也叫长筒),用右手指在长筒上轻轻敲起来,同时唱词文。道情艺人与鼓词盲艺人一样,也是沿门讨唱。一般是唱一段短词,收些谷米、蕃茹芋之类。但逢喜庆人家,就去唱“红包”,酒足饭饱之余,就唱成本的词文了。俗有“永嘉道情瑞安词,三天三夜听不厌”之说。道情艺人以枫林徐顺杰、碧莲李锡金、四川叶昌松为著名。 【莲花】莲花是由道情演变而来的,又名“双个”,即两人合唱。分上下手、大莲花、对口莲花、讲唱莲花与伴琴莲花等。莲花所唱的词目、曲调和道情相同。有《刘文龙》、《双仙斗》、《双江渡》、《双金印》、《高机吴三春》、《黄三袅与林定郎》等。昔日农村庙会、开光、婚宴、寿诞、“孩子对周”都要请艺人坐台登唱。西溪昆阳潘清迪全家,都会唱莲花,女艺人朱翠月更将莲花形成独特风格,她唱的《刘文龙》驰名永嘉,享誉鹿城。 【排街】昔日西溪有些艺人,常流落在温州市城,一人打道情筒,一人打“七子妹”,串街走巷,沿门讨唱。温州人俗称“排街”、“三跳”、“对口莲花”。卖艺者站在各家店堂外面,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如到南货店就会有如下唱段。 甲:咳——,南货店里摆果子景,荔枝圆眼摆头门。 乙:咳——,陶朱公是你亲师父,魏丞相贩卖南货招牌金。 甲:有个糖霜白员外,新娶木耳黑夫人;所生冰糖甜公子,重用核桃老家僮。 乙:青梅阁上把书读,打发柿儿去进京,私定终身“麻巧”会,细皮白肉糖金杏。 排街者边走边唱边赞,向店家讨彩和恭维。主人便施给铜板、角子、烟、枣,或给一把鲜滋滋的虾狗弹(虾蛄)。排街虽不能上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然则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花鼓】花鼓源远流长,奉郑元和、高万德为祖师。碧莲垟坑女艺人王宝凤,其好几代人都唱花鼓。学唱花鼓的艺人,大都是出身于寒门的女子,沿门讨唱浪迹江湖。女艺人常穿彩衣,打扮娴熟,多姿,加以唱腔动听,给人一种赏心悦耳之感。民间就有“这个媛儿,像个花鼓囡”的俚谣。 唱花鼓用的乐器主要是花鼓和锵锣,唱时用一头扎有红布条,形如夏枯草的锤子打击,锤子发出一种柔软悦耳的咚咚声。其唱词是七字句的韵文,内容是短小的民间故事,如《周德明卖油》、《卖桃郎》、《玉蜻蜓》、《蔡玉英告状》等。顺口好唱,群众喜听。 【三条槌】三条槌是永嘉古老稀少的曲种,一度只有碧莲昆阳老艺人潘清迪与其女儿会演唱。表演时,女艺人胸前挂一面小圆鼓,双手拿着三条一尺来长的小木槌,旁人拿着小锣伴奏。女艺人轮番抛着三条槌,忽上忽下,抛上落下,抛槌击鼓的动作敏捷优美。锣鼓停下,女艺人便唱起婉转悦耳的小调。虽然没有管弦伴奏,但其锣鼓敲击激扬,唱腔清脆,余音如缕,引得人们赞赏不绝。三条槌在长街、陋巷、村头路尾,流动表演,曾兴盛一时。但在旧时,这一曲种近于游艺杂技,难登大雅之堂。 【参龙】每逢年宵灯市都会舞龙,这已成为民间传统习惯。参龙灯师在香案桌旁坐定,由击鼓大锣手伴奏,灯师演唱吉利词、祝福词,接下来唱故事歌、故事诗,一般是七言韵文。参龙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词目有《上门景》、《香案景》、《贺六神》、《祝贺人丁》、《唱古人》等。唱古人包括《三国》、《岳传》、《杨家将》、《陈十四》、《洛阳桥》等。高明的灯师通古知今,无所不晓,不论摆什么香案或哑谜,能随时编词,参歌赞和。 【龙船儿】该曲种具有独特风格,但迷信色彩浓厚。一些富户想向陈十四娘娘求拜许愿,求得孩子,便修造龙船,赠送给在江湖唱散曲的艺人,游遍天下,宣扬陈十四的威灵显赫。龙船的式样美观,身长七尺三,呈梭子形,船首画有龙头,后画有龙尾,船内筑有神龛,雕着陈十四神像。有一个大架子与船底相连,停下歇船,走时背船沿村走乡,登门演唱。击打乐器是小铜锣和“单皮”。演唱时,龙船艺人一手拿双槌打击两种乐器,发出悦耳的回旋交响之音,边打边唱。词目与道情、莲花大致相同,唱的也是七言韵文,有《董永遇仙》、《七姐下凡》、《十二行孝》、《黄氏女修行》等曲目。有时也唱《西游》、《隋唐》等大传片段。唱时,善男信女上香祭祀,施以谷米绒帛,新妇还施以彩线与红包。 【吹打班】吹打班也叫吹班或丁班。分散在全县各地,已有数百年历史。一般由4至8人组成,每班设有正吹、副吹、鼓琴师、琴师、六锣等。乐器有小鼓、鼓板、小钹、京胡、二胡、琵琶、唢呐、箫等。演奏曲目有京剧、昆剧、乱弹、和调以及一些民间曲调。生、旦、净、末、丑各行其当。有的吹打手既能唱主角,也会唱旦角。一些宗族或村子每逢婚丧礼仪及庙会、圆谱、扫墓、迎佛祭祀等,都请来吹打班。送丧时,吹打班边走边吹。在旧式婚礼坐筵酒宴,吹打班艺人们唱一段,吃一会儿酒,增加不少热闹气氛。吹打班吃酒的头位是打鼓板师坐的。 【讲传】讲传也叫“讲古”,即讲故事。夏日乘凉,乡村农人围住讲故事的人,要他讲古传、讲笑话。常讲的有三国、封神、绿牡丹、粉妆楼之类。既讲正传,也讲片段。均讲本地方言,易懂、易传。 【田歌】田歌也叫农歌、垟歌,是农夫在田里所唱的歌。农民在田垟劳动,感到疲劳乏味时,便唱些田歌,振作精神,自娱自乐。昔日替财主做长工(相帮)的人,尤善唱此类歌谣。如唱农事节候歌:“清明风筝飞满天,谷雨绿茶摘嫩尖。立夏桑枣樱桃样,小满养蚕又种田……”长工叹唱的是:“二月叹苦话长工,半盆肥羊肉半盆葱。头夹夹是肥肉,二夹夹来菜和葱……” 【山歌】山歌也叫撞歌,即牧童对歌。一群牧童在这山放牛,另一群在对面山放牛,牧童们便挑逗对方唱歌,越唱越有劲,总想胜过对方。对的歌一般多为谜歌,内容丰富,但也粗俗。如:“杉树杉,杉树杉,杉树砍到砌三间。三间楼上砌稻秆,三间楼下作洞房间。哎喳,沙来。”唱谜歌时这方唱:“格呢方言,“什么”之意。生卵生一千?格呢生卵生水边?格呢生卵生八个?格呢生卵叫皇天?”对方接唱:“蚂蚁生卵生一千,团鱼生卵生水边,黄头雀生卵生八个,黄草鸡儿生卵叫皇天。” 【情歌】情歌也叫小调,一般指农村男女恋情之歌,朴实无华,深沉而炽热,多为口语。永嘉农村常唱的有:《十劝郎》、《十二杯敬酒》、《摘青梅》、《十二送郎》、《十二守孝》、《隔园会》等。如《十二思郎》中唱:“三月里,想我郎,桃杏花正开,手拿了,青丝缎,做双绣花鞋。为我郎,剪短了,多少花绒线。插好龙,绣好凤,不见我郎来……”但也有些情调低下,如《手扶栏杆》、《五更采花》。也有色情下流的,如《十八摸》、《纺棉纱》等。 【船歌】船歌指舴艋船老大所唱的歌。楠溪沿江有许多船民,经常放运山货到温州城,又从城里运来商品。夜间,船夫以划桨动作为节拍,纵声歌唱,以振作精神,消除疲劳,歌词粗犷,饶有生活情趣。有时二船并进,男女对唱应和,类似情歌。如,男唱:“一条滩水白溜溜,一朵鲜花插滩头,该朵鲜花若送我,不用撑船过滩头。”女唱:“一条白栗桨软悠悠,左也捎来右边划。背脊晒爻乌龟盖,那有好亲家你乐人。” 【儿歌】儿歌即童谣,包括游戏歌、催眠歌、绕口令、谜语谣等。是孩提时母亲教给孩子的歌,如《点指班班》、《跳河沙》、《洗沙淘沙》、《上山马儿跑跑》等。也有教急绕口令的,如《牛和油》、《羊和墙》、《桌棋子》等,用以启发儿童的智慧。 【猜谜】猜谜是农村男女老少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谜语也叫做隐语,通过打一事物或人名、地名,让人猜谜底。猜谜颇能启发智慧并富有情趣。昔菇溪四月八庙会时,有人把谜条贴于灯上,称做灯谜。 【猜拳】猜拳也叫豁拳。猜拳是农村喜宴助兴取乐的一种方式,为二人对豁,同时伸指说数目,猜准为胜,输的一方被罚喝酒。 【放鸢】放鸢也叫放风筝。俗云:“正月灯,二月纸,三月麦笛吱吱叫。”农村二月初至清明放风筝,是农村儿童爱玩的游戏。纸鸢有禽鸟鱼虫等式样。在夜晚放的叫鸢灯。清代高鼎的《村居》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画面。 【七姊妹敬酒】永嘉与青田、仙居、缙云交界的界坑、上董村,流传着一种古老的舞蹈——七姊妹敬酒。以七个村姑配以丝弦音乐、舞蹈的形式,敬酒给宾客,充满轻松活泼的情趣。 【武术】楠溪人剽悍、善习武。西溪瓯渠是著名的“浙南武术之乡”,这里绝大多数中青年喜爱武术。俗谚有“瓯渠的雄鸡出来也有三路柴棒”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