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


作者:刘文瑾     整理日期:2014-08-22 21:30:29

本书基于对当代思想气候、尤其是欧洲文学理论的这样一种观察:上个世纪在理论上是一个诗学,或者说是文学对于哲学的胜利的时代,然而这种胜利似乎只是加速了我们的失望和虚无感,因为文学自身越来越走向某种专业化,走向自我意识的自觉。阅读文学不再与“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相关,而更多地与专业理论相关。本书指出,这种文学现象仍是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延伸。当代文学在根本上并没有摆脱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问题框架,即对于自身性和主体性的追问。本书的问题是:随着上帝之死(哲学的上帝之死)而开始的对于文学和艺术自身的神圣性和绝对性的追求究竟意味着什么?本书质疑:在当代思想气候对“文学”、“艺术”、“书写”和“诗歌”所进行的朝圣里面,是否已深入反思过其中可能包含的对他者遗忘和压抑?
  目录:
  导言启示、历史与文学
  一引题一:“书”对历史的质疑
  二引题二:文学与启示的张力
  三从“面容之书”出发
  第1章面向他者之思
  一恐怖记忆与哲学
  二《圣经》的启迪与哲学的“经历”
  三宗教和现象学视野中的列维纳斯
  四研究状况综述暨本书研究视角
  第2章列维纳斯对“书”的发现一一兼论当代法国思想吋关于“书”的歧义与渊源
  第一节书的文明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哲学家与文学家对书的怀疑
  二书的辩证法:从“大写之书”到“书的缺席”
  三书的终结与“书写”的开端
  四书的变形:从“作品(1'(Euvre)”到“他者的书写”导言 启示、历史与文学
    一 引题一:“书”对历史的质疑
    二 引题二:文学与启示的张力 
    三 从“面容之书”出发
  第1章 面向他者之思 
    一 恐怖记忆与哲学
    二 《圣经》的启迪与哲学的“经历”
    三 宗教和现象学视野中的列维纳斯
    四 研究状况综述暨本书研究视角 
  第2章 列维纳斯对“书”的发现一一兼论当代法国思想吋关于“书”的歧义与渊源
  第一节 书的文明与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 哲学家与文学家对书的怀疑 
    二 书的辩证法:从“大写之书”到“书的缺席” 
    三 书的终结与“书写”的开端 
    四 书的变形:从“作品(1'(Euvre)”到“他者的书写”
  第二节 哲学的限度与“书”的自由
    一 哲学语言的建立
    二 风格的伦理意味 
    三 “书”与精神的自由 
    四 来自塔木德的记忆
    五言说与“书”之谜.
  第3章 “书’’的伦理
  第一节“书”与历史
    一历史的恶与文学的善
    二诗与哲学的古老论争:如何驯服命运?
    三 “书”与神圣历史:意义的生育(1af6condit6)与主体性的生育
  第二节“书”与身体
    一 悲剧的问题空间与隐藏的上帝
    二饥饿的谦卑与责任的极度意识
    三 饥饿与开启“书”的灵感.
  第4章对存在论语言的批判:存在的阴影与“所”说的黑夜
  第一节偶像崇拜:关于意识形态的哲学批评
    一 意识形态与偶像崇拜
    二意识形态与神圣的外表.
    三 知的僭越与超越性主体的消失
    四 先知传统与存在论语言
    五尖叫与失语:对现代语言疾病的反思
  第二节表象、艺术与存在的悲剧
    一“本质”即表象的运动
    二影像、真实、相似性
    三 “纯感性”与艺术作品的美学效力
    四“作为动词的‘所说’是‘本质’之本质”
    五存在的悲剧及其救赎
  第5章语言的起源与边界:面向他人的“言说”
  第6章从《论莫里斯·布朗肖》看现代文学与“它者”的关系
  第7章文学作为对“人的乌托邦”之预感——列维纳斯论保罗·策兰
  第8章 自由的辩难:诗与犹太性之间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出版后记导言 启示、历史与文学
    我的条件,或者说无条件,就是我与书的关系。此即“朝向上帝”本身。
    也许艺术寻求给予事物面容,她的伟大和虚谎之处都同时存在于此。
    ——列维纳斯
  一引题一:“书”对历史的质疑
    在一个充满历史灾难的世纪、一个生活意义被各种面目的意识形态和虚无主义涂抹的世纪,文学有没有可能穿过理论与现实的重重迷宫,摆脱来自于神秘抑或来自于美的诱惑,给我们的内在生命开辟一条道路,使这内在的生命还可以回应一种古老的、对人性中的爱与正义感的召唤?向文学提出这个问题既非浪漫主义的幻想,亦无关任何一种针对现代、后现代的返古思乡病,而是在经历过一个既不缺少哲思也不匮乏诗意的恐怖时代之后,伊玛纽埃尔·列维纳斯对文学的疑问与期待。
    列维纳斯是凭着对“书”,但尤其是“书中之书”——《圣经》——的理解,来向文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和期待。在他那里,广义上的“书”转义为与哲学的抽象理论思维相对的、以诗性及对话语言为主的理解方式;狭义上的“书”指犹太人的解经方式,特别是塔木德传统,其特点是将文学的自由与伦理的启迪相结合,在一种基于比喻、叙事的发散性思维中寻求对启示的理解。但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书”既不是承载知识的文献,也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发生的原初方式——人与人的相遇与言谈。因此,“书”既对总体化的哲学和历史理性构成了一种异质性的存在与批判,也对现代文学和理论关于文学的“自身性”和“绝对性”的追求提出了质疑。
    “虽然欧洲中心主义已经结束,它被如此多的暴行败坏,但我相信人的面容的尊贵表现在希腊文学和我们受其影响极大的文学中。幸亏有这些文学,我们的历史才会让我们感到耻辱。”在列维纳斯那里,“书”的自由质疑历史“存在”的方式,这是文学不可取代的使命与意义。“书”作为写下的“言说”(1eDire),这种独特的存在形式使得“人的面容透过所有文学说话”,文学因此从根本上构成了对历史逻辑的形而上学式批评。显然,列维纳斯对文学的这种理解应当追溯到他对《圣经》这本“书中之书”同历史的特殊关系的理解。
  ……





上一本:武汉巷史 下一本:古物新知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的作者是刘文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