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蛋壳里的北京人


作者:王春元     整理日期:2014-08-22 21:21:09

回溯北京城百年风雨变迁追索城与人气脉精神关联。北京城就像蛋壳,是一个精致、优雅而易碎的存在,离开了这个壳,生存于其中的人将无所依附,有的人可以轻易地击碎它,有的人则把它看得高于生命。因此,王春元说:没有一个人伟大得过一座城。本书通过样式雷、朱启钤、单士元、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罗哲文、王世襄等人,追寻历史的现场和细节,触摸北京城的内在的精神气质,试图重构城与人的精神气脉关联。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王春元把这次写作称作一次“拧巴”的写作。本书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是众多读者深入了解北京城历史、文化、气脉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王春元:高级记者,畅销书作家,资深电视制作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后在北京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习。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在20多年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中,广泛触及了中国社会各个区域和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态,2006年开始在电视与文学的夹缝中游走,先后出版《忏悔无门》、《灵魂21克》、《转身》、《老实赢天下》等作品而被人们熟知。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他经历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僵化与回暖过程,也痛苦的体验了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由精神-物质-精神的自我修复的文化变迁过程,使他的人格在两种社会形态的挤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生命意识和文化批判态度。
  目录:
  序言蛋壳里的北京人
  最后一个哲匠之殇
  兴隆木厂第十四代传人马旭初访谈
  一个华丽家族的悲情谢幕
  美迪奇家族
  “样式雷”第十代传人雷章宝访谈
  谁动了北京的第一块城砖
  朱启钤嫡长曾孙朱延琦访谈
  衰老帝国的最后~抹落日斜阳
  建筑大师刘敦桢之子刘叙杰访谈
  风情绝世的城市女祭司
  粱思成遗墉林洙访谈
  溥仪出宫单老入宫
  单士元之女单嘉筠访谈
  一个蓝眼睛美人的北京乡愁序言蛋壳里的北京人最后一个哲匠之殇兴隆木厂第十四代传人马旭初访谈一个华丽家族的悲情谢幕美迪奇家族“样式雷”第十代传人雷章宝访谈谁动了北京的第一块城砖朱启钤嫡长曾孙朱延琦访谈衰老帝国的最后~抹落日斜阳建筑大师刘敦桢之子刘叙杰访谈风情绝世的城市女祭司粱思成遗墉林洙访谈溥仪出宫单老入宫单士元之女单嘉筠访谈一个蓝眼睛美人的北京乡愁老舍之子舒乙访谈罗哲文最后的沉默心声营造学社最后一个会员罗哲文访谈玩赏也可以是一道人生风景北京城里的扯淡事儿(代后记一)假如我是卡梅隆(代后记二)参考书目蛋壳里的北京城——1900年后北京的城垣状况与拆除全纪录第一封来信——写给《忏悔无门》春元:读完你的大作总是静不下心来,睡不好觉的毛病又发作了。按时下的说法,这本书是有些“卖点”的。首先,书中主人公李春平是第一封来信——写给《忏悔无门》春元:读完你的大作总是静不下心来,睡不好觉的毛病又发作了。按时下的说法,这本书是有些“卖点”的。首先,书中主人公李春平是个大款,有的是钱,是当下社会的宠儿。有个社会学家给我画了个“金三角”,分别是钱、权、色。意思是,在这个三角中,你只要拥有其中一项便可以轻易地换取其他两项,便可立足于这个社会了。社会上人们对钱的向往,已经超乎道德规范和法律的约束,你我有目共睹。有个极端的例子,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姐妹双双为大款做情人,母亲陪着,我亲眼见到,无话可说。对钱、权、色外加一个“名”的发自内心的追崇,衍生了社会上形态广泛的畸形,如普遍的道德感的迟钝,普遍的法律意识的淡漠,普遍的人际关系的紧张,普遍的个体心态的焦躁等等。谁会以为这样一个社会形态是健康的?更要命的是,那些极左理论的溃解,让国人的信念体系土崩瓦解,旧的信念体系被打破,新的又未建起,信念与信仰出现了大段的盲区,大段的空当,人们各自为战,专门利己。可爱的国人,男女老少,经常围观,起哄,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的麻木状态。现在的气氛是娱乐的,通常又是集体娱乐的,而这种集体娱乐总是表现在对一个人、一件事、一种思潮突然迸发的狂热,他们把他们一次次抛向高空,嘴里整齐一致地喊着他们自造的语汇,直到他们兴致全无,任凭被抛者重重砸在地上,故事就收场了。集体娱乐的制造者甚至是无心插柳,而集体娱乐的参加者却在显示力量,炫耀威力的过程中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我在集体娱乐参加者的身上是无法感受任何所谓团队之威严的,到底还是一盘散沙,起哄就像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啊。我是不是扯远了。反过来再说李春平的钱吧,看过你的作品,顿觉李春平的钱也来之不易,它搭上了自己的青春和唾手可得的三份以上的爱情。我总是想,让李春平交出钱,把青春和爱情还给他,他愿意吗?愿意交出钱,也换不回青春和爱情!当然,有钱可以买一些像青春一样的感觉,可以买一些像爱情一样的东西,这解决不了质的问题,画饼充饥罢了。不知是你的笔下生花还是李春平命中呈现的灵性,我要说,那几个女孩太可爱了。她们无一例外都拥有青春的美丽,无一例外地执着于干净爱情,无一例外地视金钱如粪土,无一例外地选择孤傲和自尊结束往事。当我看到李春平拿着大把钱换不回任何一个回心转意的时候,我扔开书拍起桌子:幸亏中国还有女人!我去过三回重庆渣滓洞,馆长说,那么多女犯人,一个叛徒都没有。我见过两回李春平,印象平平,因为不知他有多少钱,更不知钱的出处,只觉得他还葆有着超过实际年龄的外表,坐立不安,静不下来。看完此书,我对李春平生出许多敬意,不为别的,只为他的忏悔之意,他现在是个慈善家,我相信他的慈善事出有因,他在反思过去,尽最大可能弥补他的过失造成的别人的心灵之痛。虽然他常常无功而返,但只忏悔这一事,就足以让他在数以亿计的国人中鹤立鸡群,因为国人中会做坏事又不会忏悔的人太多。“文革”过去了许多年,受害者捶胸顿足,至今不忘,我们有那么多受害者,你见过几个加害人?好像让万千生命泯灭、让山河染血的一场空前浩劫是四个人干的似的。其实,许多多年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加害人,他们既没有对别人行为的宽容,也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自省,只能冤冤相报。随手翻到一篇随笔,讲的是“破四旧”,文中有这样两句:“破四旧,没有任何人敢于提出非议,实际上,当时的大多数人是给予相当支持的,而且这种支持具有很大的真诚成分。”二战之后,德国人忏悔了,赢得了世界的宽容;日本人不自省,至今被世界人民揪住不放。关键之处在于,不自省、不忏悔就意味着不知错,不知罪,就意味着那些非人道的做法可能卷土重来。李春平的经历,四百年一个,可谓传奇人生,李春平的自省,原始又缺乏规划,却是当今中国的稀缺资源。因此,这本书在阅读本身和传播思想的范畴内都说得过去了。你能投入这么大精力去写大部头,我也佩服,这年月,读书人少,写书人无动力,全靠着和自己过不去了。思来想去,用提笔书信的方式与你交流,想把自己的心底的想法说得准确一些,是否如愿,只有天知道。此致敬礼!崔永元2006年3月30日北京城拆砖的始作俑者拆北京城这笔历史旧账应该算在谁头上?因为我们的视野无法占有最多的历史档案,往往容易失之片面,容易被伪装的现实遮蔽双眼;百年城市发展最大的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社会巨大变革和传统生活方式、生活轨迹之间的矛盾,每一个站在固有价值上的批评者都是没有办法跨越的。近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城市发展中的困扰,自然滋生了对悠远北京生活的回味与怀想,对这件伟大艺术品被破坏产生了很多情绪化的东西,而且主要矛头指向了近六十年,更多责难于政府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不作为。其实这笔账应该从历史上看,真正的北京改造从一百年前就开始了,或者说,这是一个顺应工业革命和时代潮流的历史选择。北京城的拥堵早在一百年前就开始了,起因就是京奉和京汉两大铁路在北京的交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面对列强不得不签城下之盟,列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让工业文明的怪兽—火车驶进雍容静雅的北京城,而在以农耕文明方式和封建帝权思想笼罩的神州大地上,老旧北京的城市建设完全违背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生存还是毁灭?早在一百年前就摆在了当时的北洋政府面前。所以对旧城的改造是在这样一个变局中无奈的选择,这就有了北京城这个中古时期地球表面最伟大艺术品第一块城砖被拆除的由来。随着蒸汽机隆隆的轰鸣,北京的拥堵不可避免—当时的前门与正阳门之间被东西瓮城封闭,出入城门必须穿过瓮城门洞再经正阳门门洞,而正阳门外即是京奉、京汉两条铁路干线的终点,可想而知,冷兵器时代用以防御的城门已经很不适应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所带来的改变,拥塞已十分严重。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此前曾任内外城巡警厅厅丞,京师市政督办(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的朱启钤深知这一点,并为此大胆提出拆去瓮城,保留箭楼,在正阳门城墙两侧各开两个门洞的改造方案,以疏导交通,便利市民出行。虽然是为方便市民着想,但计划公布后举城哗然,认为此举“破坏京城风水”,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朱是一位有见识、有胆量、敢于领风气之先的官员,他扛住压力逆舆论而行。朱启钤曾写道:“訾余为坏古制侵官物者有之,好土木恣娱乐者有之,谤书四出,继以弹章,甚至为风水之说,耸动道路听闻。”当时的美国公使芮恩施评价他,“作为一个建设者,他成了北京的奥斯曼男爵”—奥斯曼是法国塞纳省行政长官,对巴黎有过大规模市政改革,建设新的给水和沟渠系统,建设新的宽广的林荫道,开辟公园。 1915年6月16日上午,天空下着濛濛细雨,正阳门改造开工典礼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主持下进行。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大总统”袁世凯特赐银镐一柄,上镌:“内务部朱总长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朱启钤用这把银镐在众目睽睽之下拆下了千年北京城墙的第一块砖,标志着北京旧城改造的肇始,朱启钤也被称为“开启民治北京先河”第一人。朱所使用的银镐现存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展览馆。尤为难得的是,朱启钤不是那种利用长官意志一味蛮干的人,他不仅有着开明意识而且不乏现代管理观念,称得上是实干加巧干。他首先用改造后京奉、京汉两路局将得到的便利与利益打动了两路局长,使他们同意出经费和车皮支持该工程;又动用自己在警察厅的旧关系调用了一部分工兵解决人力不足问题。为避免拆下的渣土堆积占地,他让两铁路局将铁轨直接铺到东西瓮城脚下,这样便可直接装车运走;同时,他利用瓮城拆下的旧砖,聘请德国建筑师为箭楼加建了挑出的西式平台和栏杆,这样既节约了材料,与箭楼的原色调保持了统一,又为古老建筑增添了现代气息。改造工程结束后,有效地缓解了前门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千年帝都转身的重要标志事件:中山公园与中南海有了拆除第一块城砖获得突破的信心,朱启钤加快了老城改造的脚步。天安门南面,正阳门(俗称“前门”)之北,原有一座三阙的大清门(明时称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一十间,称“千步廊”,是旧王朝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三十四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两门到东单、西单分别称为东、西长安街,两门之间为“天街”,即今长安街之前身。千步廊和天街围合成了一个T字形的小广场,它不仅为皇家举办重大活动之用,同时也通过长长的走廊营造出庄重威严的气氛。1915年,被拆除瓮城并在城楼两侧增建券洞后的正阳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提供)帝制终结后,千步廊日久废弃不用,而且也影响广场周围的交通,朱启钤便将其拆除,把拆下的砖瓦木料运到社稷坛,规划建设北京市的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1914年,朱启钤开始发动绅士、商人捐款,将社稷坛开辟为供游人休憩娱乐的场所。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拜国家政权的的神圣所在,这一身份和用途的改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中央公园”又名“稷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它是北京最早开放的公园,当时建设的主要景点诸如四宜轩、唐花坞、水榭、来今雨轩、习礼亭、格言亭、投壶亭、迎晖亭和兰亭八柱等,仍然是现在中山公园的主要景点,当年园中还有一楹联—“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所有这些改造体现了朱启钤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还千年帝都于人民大众。随后,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也被拆除,长安街整体打通,以前的“御街”成为了供民众出行的通衢大道。当时的首都令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广渠门外坟墓荒草,没有道路可言,没有公园,没有博物馆,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朱启钤当内务总长时还兼着京师市政督办,辟出公园后他又开始整理北京街市沟渠,把那些“水道湮垢、民居昏垫、阛阓殷填、成苦不便”的地方为之“辟城门、开驰道、濬陂阪池、治积潦,尘壤壅户者除之,败垣侵路者削之,经界既正,百堵皆兴”。 中国的城市之前因为军事的需要从没有植过行道树,朱启钤第一次在北京道路两旁种上槐树,沿护城河栽上杨柳,这才有春绿冬白,盛夏时我们头顶的浓荫。帝制终结后,民国政府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国家首脑办公地的选择。民国成立之初,大总统府设在中南海里,而原来的“三海”与紫禁城浑然一体,总不能总统府的大门还进封建帝王的午门吧,总统府在紫禁城里打圈子有违新政!于是,朱启钤把中南海南侧的宝月楼下层改建为“新华门”,拆除楼南侧的皇城墙,大门一直通向了西长安街,门内又建大影壁遮挡内部景象,门外路南修起了一长溜儿西式花墙,以示整齐严肃,同时也遮挡了当时设在路南的外国兵营。这一改,上下都赞成,此后国家首脑办公地长久地被确定在了这里。这就是中南海新华门的由来。后来,朱启钤对皇城又不断进行了一些小的改造,至今还在沿袭。过去,紫禁城外还有个皇城,圈子很大,人们要从鼓楼去前门,只能绕开皇城从西四、西单、西长安街、棋盘街到前门,要不就要出宣武门顺护城河往东到前门,要走小一天的路。朱启钤考虑到“皇城宅中,宫墙障塞”只有“禁御既除,熙攘弥便”,顶着种种诽谤和重重阻力,打通修建了府右街,南、北长街,南、北池子等南北干道。南长街他设计的拱形街坊门,既与皇城红墙色形一致,又美化了新街。这一改造,大大便捷了京城南北的往来交通。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以后,侵略日军妄图把北平建成侵略中国的军事、政治基地,他们开辟了西郊新市区和东郊工业区,并以东、西长安街作为交通联系;他们还对北京城的交通大肆改造,1939年,侵略日军在内城东西各辟一门,东为启明门,就是现在的建国门,西为长安门,即现在的复兴门。但实际上,说是城门,其实只是将城墙扒开个豁口。日伪统治者还修建了建国门至西大望路、复兴门至玉泉路的东西延长线。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建设局在长安门的城墙豁口修建了极为简陋的城门,命名为“复兴门”,而启明门都没有再修城门,只是将名字改为“建国门”。由于有了这两座城门,长安街就延长到了建国门和复兴门。……





上一本:碰撞融合: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下一本:安塞腰鼓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蛋壳里的北京人的作者是王春元,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