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这种茶艺在中国几近失传,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复活这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在书中介绍了恢复茶百戏的过程以及与茶百戏相关的历史文化、诗词以及作品鉴赏。全彩印本,图文并茂,可读性、欣赏性强。 作者简介: 章志峰,福建南平人,1963年生,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茶叶专业。二十多年来矢志不渝探索研究茶百戏,曾作为中国首位茶叶专业的国际交流员被外交部选派到日本讲授中国茶文化,并学习掌握了日本茶道(里千家流)和日本花道(池坊流)。经多年实验研究,于2009年在国内首次恢复再现中国经典文化——茶百戏技艺,并在古代基础上实现突破,可以在红、绿、黄、白、黑、黄、乌龙茶等六大茶类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 目录: 第一章茶百戏的历史 壹茶百戏的含义 贰茶百戏的形成 叁茶百戏的发展与衰落 肆古代有关茶百戏的论著 第二章茶百戏与点茶、斗茶 壹茶百戏与点茶 贰茶百戏与斗茶 叁日本茶道与中国点茶法 第三章茶百戏和闽北的渊源 壹宋代闽北茶百戏盛行 贰元明时期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茶百戏流传 叁清代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点茶法流传 第四章茶百戏的价值和艺术特征 壹茶百戏的价值第一章茶百戏的历史 壹茶百戏的含义 贰茶百戏的形成 叁茶百戏的发展与衰落 肆古代有关茶百戏的论著第二章茶百戏与点茶、斗茶 壹茶百戏与点茶 贰茶百戏与斗茶 叁日本茶道与中国点茶法第三章茶百戏和闽北的渊源 壹宋代闽北茶百戏盛行 贰元明时期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茶百戏流传 叁清代闽北武夷山一带仍有点茶法流传第四章茶百戏的价值和艺术特征 壹茶百戏的价值 贰茶百戏的艺术特征第五章茶百戏的研发历程 壹初识茶百戏 贰日本茶道的启发 叁茶百戏技法和原料探究 肆文字图案初现 伍各茶类演示茶百戏的突破 陆同一茶汤图案显现变化多次 柒茶百戏作品配景第六章茶百戏所用原料的加工 第七章点茶和茶百戏演示工具 第八章茶百戏演示过程 壹茶百戏的基本操作过程 贰仿宋点茶(茶艺)演示第九章描写茶百戏的诗词 壹唐代描写茶百戏诗词选 贰宋代描述茶百戏诗词选 叁金元代描述茶百戏诗词选 肆明代描述茶百戏诗词选 伍清代描述茶百戏诗词选第十章茶百戏人物故事 壹皇帝与茶百戏 贰文人与茶百戏 叁僧人与茶百戏 肆艺人与茶百戏 伍童子与茶百戏第十一章茶百戏作品欣赏 壹表现山水风光的茶百戏作品 贰表现花鸟的茶百戏作品 叁表现人物的茶百戏作品 表现文字的茶百戏作品序言 百岁茶人张天福 欣闻志峰的《茶百戏:复活的千年茶艺》经过两年准备,即将出版,这是茶界的一件喜事,作为百岁茶人,特此表示祝贺!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于宋代的点茶法和分茶技艺就是茶文化的一朵奇葩,可惜数百年来该文化在中国未见踪迹。欣喜的是志峰经过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终于在2009年恢复再现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填补了茶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茶百戏历史悠久,现代茶百戏探索之路曲折而漫长。作者章志峰1984年毕业于福建农大茶学专业之际,就怀着强烈的兴趣开始了对茶百戏漫漫的探索历程。但由于当时国内点茶法的研究还是个空白点,对分茶的认识仅限于古籍图书上的描述,茶汤中图案如何形成一直是个谜,研究工作几经中断。直到1997年,志峰到日本留学(研修)期间才从日本抹茶道中初步了解点茶法。2004年,受外交部选派,志峰作为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再次到日本讲授中国茶文化,期间系统学习了日本茶道里千家流。他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点茶工具中得到启发,从2005年开始深入研究,起初采用现有茶叶原料加工后进行点茶分茶试验,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气馁,随后又通过对茶树品种、栽培管理、采摘、蒸青团饼茶的制作、抹茶加工、点茶和分茶技巧进行了几百次的对比试验,终于在2009年春恢复了失传已久的分茶技艺。最初是在绿茶汤中形成图案,随后扩展到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各种茶类,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间延长到2至4小时。同时,为提高观赏性,志峰还采用茶百戏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表现中国传统图案的丰富内涵,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等等。如今,茶百戏已形成欣赏和品饮兼备、点茶法和泡茶法并用的新型茶文化产品。茶百戏自研发成功后就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等媒体采访。2010年在元旦茶会上我平生有幸第一次亲眼观赏到这一中华绝技,在茶汤中显现的“吉祥”二字引起在场茶人的一片喝彩。2011年在福州4.20品茶日活动上,我有幸再次目睹了志峰的茶百戏演示,让我感到志峰的茶百戏技艺有了新的突破,真为他感到高兴。如今,《茶百戏:复活的千年茶艺》就是志 峰向世人展示中华点茶、分茶文化的第一部普及性读物,在此,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茶百戏:复活的千年茶艺》是以图文形式系统介绍茶百戏的历史、研发过程、历代描写茶百戏的诗词、茶百戏人物故事、茶百戏的原料、加工工具、演示过程和茶百戏的作品,是实用性、资料性、艺术欣赏性、学术性兼具的资料,让世人可以系统直观了解茶百戏。该书是顺应茶文化发展要求的产物,是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广大茶叶生产、销售、教学、研究人员和广大茶文化爱好者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