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最外围的“大圆”包裹内部“三教”(中圆)与“九流”(小圆),用意明显。 准确地说,大圆应称作“混元图”,表示一种终极性或本根性的旨归。 从宇宙论上说,“大圆”寓意宇宙大化原始返终,周流六虚,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为此大化中之“沧海一粟”,同源异流。 三教九流从特定角度、层面展示了这一流转过程,而其本源则浑然一体,圆融无二。 中间的圆圈应称作“三教混元图”,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 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 若稍换角度,遮住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 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 三教圣人的区分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准确地说,佛教人物并无“头饰物”),而其余部分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源)的深刻含义。 中间最小的圆圈应称作“九流混元图”,置于长者手中的画轴中间。 此图由九片轮状型叶片(或花瓣)绕圆心组成,呈逆时针旋转。 “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为先秦学术派系,后泛指各种学说与思潮,九片叶轮(或花瓣)或有代表“九流”之意。 九lun转动不停,寓指“九流”圆融无碍,或借花瓣长开不谢,寓指“百家”恒久流传。 整幅图以“九流混元图”为核心,向外辐射,富有动感; 除儒道人物头饰有异外,以佛教人物鼻尖与“九流混元图”中心连成中轴线,两边保持严格的对称关系。 人物衣袖宽大舒展,有道教“阴阳鱼”圆润笔法的特征。 “混元三教九流图”上方就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集中阐述三教合一的宗旨,批判“曲士偏执,党同排异”的狭隘心态。 作者简介: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号句曲山人,自称“三教中人”。 明乐律学家、历算家,明宗室郑恭王朱厚烷之子,朱元璋九世孙。 《河南通志》说他“儿时即悟先学。稍长,无师授,辄能累黍定黄钟,演为象法、算经、审律、制器、音协节和,妙有神解”。 “少嗜音律,长而益得其趣,是以乐学之说颇异于众”。 20岁时,读《性理大全》、《洪范》、《皇极内篇》等哲理著作,并精研《律吕新书》(宋蔡元定著)等数理著作,颇得要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