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门牌号


作者:杨葵,唐大年,陈晓卿     整理日期:2014-08-22 21:08:38

《门牌号》集结了位于北京、安徽、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台湾等地或知名的寺庙建筑,或具有年岁的古旧住宅,或在青春岁月留下深刻印记的中学大学校园,或伴随成长岁月的剧院住所,内容翔实生动,或让人心生感慨,或令人忍俊不止,非常具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杨葵:作家,著有散文集《在黑夜抽筋成长》、《过得去》,电影剧本《黑白》,电视连续剧剧本《找不着北》,等等。
  唐大年:中国第六代导演,编剧。
  陈晓卿:著名纪录片导演,代表作《森林之歌》《舌尖上的中国
  目录:
  王府井大街22号_杨葵
  北兵马司3号_袁鸿
  长安寺_杨葵
  定福庄东街1号_刘心印
  东直门内北顺城街2号_张钧
  分司厅胡同_金铭
  沙滩北街乙2号_马丹妮
  史家胡同51号_麻宁
  戏楼胡同的人与事_孙小宁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_杨葵
  朱辛庄北农路七号_唐大年
  番禺路127号_乔争月
  窄巷子32号_翟永明
  大慈寺路23号_肖平
  黉门街79号_何小竹王府井大街22号_杨葵
  北兵马司3号_袁鸿
  长安寺_杨葵
  定福庄东街1号_刘心印
  东直门内北顺城街2号_张钧
  分司厅胡同_金铭
  沙滩北街乙2号_马丹妮
  史家胡同51号_麻宁
  戏楼胡同的人与事_孙小宁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号_杨葵
  朱辛庄北农路七号_唐大年
  番禺路127号_乔争月
  窄巷子32号_翟永明
  大慈寺路23号_肖平
  黉门街79号_何小竹
  大楼底——解放路2号_陈晓卿
  咏春体育会_林聪
  青田街七巷六号_亮轩
  武昌街一段7号_杨葵
  《王府井街22号》杨葵——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门牌号。
  大多数北京人不会记得这个门牌,但一提起院儿里的首都剧场却谁都认识。这座具有50多年历史、带有明显苏联建筑风格印迹的剧院大名鼎鼎。它气度非凡地挺立在高高的台阶上,米黄色的剧场和门前象牙白的华表对于拾阶而上的观众有一种近乎关怀的高雅俯视,每次来看戏,步入剧院的刹那,我都能感受自己被接纳、被包容,这让我觉得愉快。更多的时候,不演戏的时候,这剧院、这华表就将目光投向门前车水马龙的王府井大街,半个多世纪的兴衰荣辱也就这样无声地悄悄流过了。无论舞台上的热闹,还是后台的繁杂,以及剧场身后办公楼里的风起云涌,它都寂寂不动地全部接纳了。
  我是20多年前同北京人艺结缘的。那时我刚到《北京晚报》当记者,负责跑戏剧。记得每次去人艺采访,我都不紧不慢地走出东单西裱褙胡同,搭乘108路电车,灯市口西口站下,然后向北走,先是路过商务印书馆,再走几步就是人艺了。有时采访之前开个小差,就在更远一站的美术馆下车。先去中国美术馆看个展览,再到不远处的三联书店买本书,最后向南折返回来。路过社科院考古所门前的书店,呆呆地看着橱窗里装帧严肃的“某某号墓”一类的高深发掘报告,琢磨会儿是否需要进去看看。一过马路,人艺就到了。《鸟人》、《哗变》、《天下第一楼》的宣传海报花花绿绿的,马上把我带入了戏剧的繁华世界。说繁华是不确切的,那是对考古而言,实际的情况是从我跑戏剧开始,戏剧始终是寂寞的。自从1992年于是之挥别《茶馆》,人艺属于大师和老艺人的辉煌时代也就此告别了。
  如今不做戏剧记者很多年了,可还是会常去首都剧场看戏。每回进入剧场,坐进大红的座椅,安静地等待灯光渐暗,心里暗暗数着数,期待着享受大幕开启的精准节奏,就像晨曦中慢慢推开一扇窗。那种清晰、严谨、舒缓、典雅的气息立刻融化了我。“大幕布开启是真的……”这是多少人艺人心底的座右铭,多少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都随着大幕的开启被吸纳了,净化了,这种大气、近乎安慰的包容是别的剧院所没有的。但有时想起人艺,心情会变得复杂,特别是过其门而不入的时候,我甚至庆幸自己不是人艺的一员,而一直是以一个旁观者、朋友的态度,来看待,来感受这座剧院的。因为辉煌的舞台背后,在剧院的后半截(首都剧场的前面被用作剧院,后面是办公楼、排练厅及宿舍)上演的悲喜人生,实在令人唏嘘……
  ……





上一本:汉宫春晓图 下一本:二十四节气知识全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门牌号的作者是杨葵,唐大年,陈晓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