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把这些历经千百年,各族百姓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生活技艺和生活习惯呈现给读者,我社特约请相关专家学者编撰本辞典,并由民俗学著名专家乌丙安、叶大兵、陈勤建等为顾问。本书主要选收中国古今各民族富有特点的风俗事项和风俗活动,包括十二大类:岁时节令、婚姻、饮食民俗、生养习俗、寿诞习俗、葬俗、民居、服饰、游乐技艺、行业习俗、交际风俗、心意信仰习俗。作者编撰时注重知识性、实用性与阅读性,每一类中既有众多具体内容的小条目,又有一条概括与综合介绍的大条目,是读者了解中国风俗的最佳途径。 目录: 凡例 分类词目表 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岁时节令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素有节气和节日之分。所谓节气,即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即黄道而定,每个节气的时间大致l5天多一点,一年二十四节气合起来约365天。所谓节日,则是先民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对天体运行、万物生长的宇宙生命与人体生命节律交织而构成的心灵感悟和约定成俗的风俗习惯的文化展演。其中包括了我们经常谈及的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等。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但是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依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些是多个民族共有的节日,比如春节,尽管习俗不一,但却是汉族、蒙古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共同庆祝的节日。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它们和不同民族的特点、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密切相关,例如苗族的芦笙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傈僳族的刀竿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和侗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等等数不胜数。如此众多的节日,或是出于农林渔猎等生产活动的需要,或是为了祭祀与祈求神灵的保佑,又或是出于宗教、社交和商品交易的目的等,总之各具特色,共同构架了多民族丰富的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一般分布在春夏秋冬一年四个季节中。如汉族,春季节日除春节外,尚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夏季节日主要是端午节和六月六俗称“晒衣节”;秋季最主要的三大节日分别是七夕节、 ……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