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用的思想》呈现的,是一个你平时读不到的陈冠中。 是什么造就了陈冠中的思想?在《较幽的径》一章中,我们看到答案是“人”,那些在文化上影响了作者、或者曾经引发作者的思想与之共振的人;而在《两岸三地一中文》中,我们则得到另一重答案——“大时代,小事件”,是的,了解一个作者,其背景、生平是何等重要。 如果说前两章是因,本书的最后一章《走出负托邦》就是果:大时代中的人与事影响之下,造就出一个有着怎样主张和见解的陈冠中。 《或许有用的思想》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陈冠中的作品集,书中文章大多曾发表在报刊上,有他在公开场合的演讲稿,有以出版图书的序言,有为别的书写的书评,有一些关注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等。这些文章大多从文化角度切入,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人物、事物、事件做深入剖析,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城市生活文化评论”的先行者,该书的着眼点也是城市生活文化和对人作为个体的存在的思考和追问。正如梁文道说,陈冠中始终是个作家,他的自省之深足以让同时代的人汗颜。 作者简介: 陈冠中,荣获香港书展“2013年度作家”荣誉。生于上海,长于香港,曾在台湾居住,现居北京,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与美国波士顿大学。绿色力量、绿田园有机农场、香港电影导演会等发起人,现任绿色和平国际董事。1976年创办生活潮流月刊《号外》。曾在90年代中期任《读书》海外出版人。著有小说“香港三部曲”(《太阳膏的梦》《什么都没有发生》《金都茶餐厅》)《盛世》《裸命》,评论集《城市九章》等。 目录: 较幽的径 3较幽的径 9纪念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也斯 11马家辉《日月》简体版序 I4邓小宇《吃罗宋餐的日子》序 I7小宇的女人 ——邓小宇《女人就是女人》序 I9巴宇特《迷失上海》序 24办公室密谛 ——胡晴舫《办公室》序 27艾敬一九九二与一九九七 31从一九七八年说起刘天兰 两岸三地一中文 37《我这一代香港人》二一三年 简体版自序较幽的径 3较幽的径 9纪念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也斯 11马家辉《日月》简体版序 I4邓小宇《吃罗宋餐的日子》序 I7小宇的女人 ——邓小宇《女人就是女人》序 I9巴宇特《迷失上海》序 24办公室密谛 ——胡晴舫《办公室》序 27艾敬一九九二与一九九七 31从一九七八年说起刘天兰 两岸三地一中文 37《我这一代香港人》二一三年简体版自序 40世事没一本正经 ——沈旭晖《国际政治梦工场》序 45绿色+和平 ——雷克斯韦勒《绿色和平》序 48或许有用的思想 ——在一九六〇年代头几年的美国 59城市主义者的经济学 69全球化:从时髦词到诅咒 70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 90一些方向性的想法及愿景 94对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99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两则 102爱国者的宪法、公民与历史教育 113两岸三地一中文 122有社会责任的建筑师的六种面貌 126公共空间、公共物品、公共艺术 135中式工艺美术现代风格:一项辩解,两项反思 141一个时尚幸存者的告白走出负托邦 157动物的权利 162廉政与善政 167独自打保龄 172关怀与正义的辩论 177社区维权的兴起 182消费者运动的滥觞 187MEME: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 192关于香港地区法治的二三事 197社会制度的六种谬误 202社会创业家 207技术哲学的转向 212走出负托邦 217个人、制度、文化 从前我一直都说不准陈冠中的形象。最早他是全华文世界第一个写专书介绍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冷门作者,后来创办《号外》引领城市文化风潮,再后来他写电影剧本、管理唱片公司、写小说……但自从陈冠中定居北京之后,我们对他的印象反而清晰了。原来他始终是个作家,一个锐利的作家。 ——梁文道 较幽的径 两条路径当前,我曾做选择,也和众人一样,选过较幽的径,每每只是看不透,起了步,及知道是难行道也回不了头,或舍不得,当初何曾故意要成就后来的自圆其说?舍不得的理由因人而异,我的是停停走走、兜兜转转后的晕,是嵌入某个想象小共同体后,脑中释出的分泌造成的一种感觉,像微醉。 晕的日子里,想象中的小共同体(走幽径也要有同路)比世界真实,甚至迷人,似泛黄纸印上糊掉的蓝山咖啡渍——我忍不住胡说张腔。 我就是不慎看了几本书,被罚走了三十年的幽径。 那几本都是台湾书,时维一九七一年下半年,我大学第一年。 之前,作为香港较正常的体育不出色的渴望有个性的教会名校学生,我与许多同代人一样,听英文摇滚民谣,上法国文化协会看艺术片,其中不乏受青春荷尔蒙主宰的浪漫冲动。 那时候真可以说面前条条是大路,前途一片光明。好吧,我承认买过《中国学生周报》,甚 至偶然偷瞄过《明报月刊》标题,仅此而已。买书?除教科书外,连武侠小说都是租看的, 我像自己掏钱买杂书的人吗? 大概是突然当了大学生后,想与众不同吧,我干了一件迹近反香港的事:摸上藏在尖 沙咀汉口道某大厦五楼的“文艺书屋”。那里,几乎只卖台湾书。 我掏钱买了,读了,白先勇、余光中、李敖。 白先勇给我的是一本盗版书,含《纽约客》和《台北人》两短篇小说集,先看的当然是《纽约客》部分,谁不想去美国留个学交几个女生,故第一时间进入的是《谪仙记》、《火岛之行》、《上摩天楼去》。不过,不要低估年轻人的同理心,我一下也理解了《安乐乡的一日》的特殊华裔身份和普遍亚市区感觉—不无反讽的是当时的白先勇还真超前。接着,《台北人》开宗明义点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我小学会考时只背不懂的一首唐诗,经白先勇这么在书里一放就全弄明白了,况味全出了,感觉全到位了,一个香港年轻人己经准备好了,谁还会怕白先勇?台北人?外省人?长官?大班?谪仙?永远的惊梦的最后一夜?不是已经说了就是寄住在你我家的那个什么燕嘛,有什么不好懂!白先勇打开了我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没落王孙的审美眼睛。 余光中给我的是他年轻时洋气的诗集《五陵少年》。“我欲登长途的蓝驿车,向南,向犹未散场的南方”,触动着我的青葱流浪梦;“一CC帕克墨水的蓝色,可以灌溉,好几个不毛的中世纪”,挑逗着我这个不知道自己想写作的衣柜里的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