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


作者:邱耕田     整理日期:2014-08-14 11:11:11

本书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11BKS012)。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规律、价值、意义、表现形态、实践路径等问题。本书认为:改革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因而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观;在差异性原理的视阈中,中国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形态,将发生与自身以往相比而言的更好更快的变化;科学发展是一种包容性发展、竞和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低代价发展;深入把握科学发展,离不开发展模式的视角,中国的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发展的模式才能既彰显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又在与当今强权世界的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及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施行科学发展必须建设好整体文明,因为科学发展只有在整体文明的正式形成和有效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实现。
  作者简介:
  邱耕田,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政治伦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社会发展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展哲学导论》(独著)、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低代价发展论》(独著)、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合著)等多部论著;2007年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代价发展研究”(已结项)、2011年再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的主持项目“科学发展研究”(在研);曾在《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6篇;所发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五篇,“论点摘编”了九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了27篇次;曾获得四项省部级科研奖励(中央党校一项,广西省级三项)。
  目录:
  导言
  一、科学发展观:含义、主题和实践之路1
  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学问1
  2.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科学发展3
  3.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4
  二、本书的特点和创新点5
  1.特点: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审视科学发展7
  2.创新点:观点的创新性和方法的创新性8
  第一章社会发展论
  一、发展:关于事物方向性变化的综合性概念2
  二、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3
  1.社会发展的多维阐释4
  2.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9
  3.社会发展的五大功能14
  第二章科学发展的动因、属性和意义导言
  一、科学发展观:含义、主题和实践之路1
  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学问1
  2.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科学发展3
  3.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4
  二、本书的特点和创新点5
  1.特点: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审视科学发展7
  2.创新点:观点的创新性和方法的创新性8
  第一章社会发展论
  一、发展:关于事物方向性变化的综合性概念2
  二、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3
  1.社会发展的多维阐释4
  2.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9
  3.社会发展的五大功能14
  第二章科学发展的动因、属性和意义
  一、科学发展的动因18
  1.在国内,追求科学发展是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18
  2.在国际,追求科学发展是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客观要求21
  二、科学发展的属性27
  1.从“科学”谈起27
  2.科学发展属性的哲学分析29
  三、科学发展的意义39
  1.发展的意义:是什么40
  2.发展意义的陷落:一种最严重的发展代价41
  3.科学发展必须是一种富有意义的发展45
  第三章科学发展思想资源的历史追溯
  一、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展思想萌芽49
  1.重农思想49
  2.民本思想51
  3.“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53
  二、西方社会由古及今的科学发展思想萌芽55
  1.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思想55
  2.人本思想56
  3.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61
  4.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6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思想74
  1.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74
  2.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科学发展
  追求“可持续向度”提供了理论依据82
  3.科学发展的实践进路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87
  第四章差异性原理与科学发展
  一、物质的差异性存在及发展原理92
  1.西方哲学史上的差异思想93
  2.马克思主义的差异思想及其认识论意义94
  3.差异及其差异性原理的哲学地位97
  4.差异和联系、发展的辩证关系99
  5、差异和矛盾的辩证关系101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差异化的过程101
  1.差异性社会和差异化发展102
  2.差异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105
  三、差异性原理视阈中的科学发展108
  1.差异问题上的两种错误108
  2.差异问题上的科学做法109
  第五章如何推进科学发展:基于国际视角的分析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及警示115
  1.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116
  2.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教训及其警示119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教训129
  1.发展永远是硬道理129
  2.只有稳定的中国才有发展的中国129
  3.处理好人“口”和人“手”的关系130
  4.通过科学发展疗治“拉美病”131
  5、必须坚持发展的自主性133
  第六章科学发展的人本向度
  一、以人为本的完整内涵135
  1.发展的效果要由人民“说了算”135
  2.广大民众的态度是检验发展效果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137
  二、科学发展是一种包容性发展138
  1.包容性发展的内涵138
  2.为什么要实施包容性发展141
  三、科学发展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本原则143
  1.发展性原则143
  2.平衡性原则144
  3.制度建设的包容性原则146
  第七章科学发展的和谐向度
  一、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两大“形而下”问题148
  1.发展之“不够”问题148
  2.发展之“不和”问题149
  二、超越竞争性发展149
  1.竞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150
  2.竞争与发展的内在关系151
  3.竞争性发展导致了发展关系的极大不和153
  三、走进竞和性发展156
  1.竞争与和谐的统一157
  2.竞和性发展具有极大的先进性158
  四、如何实现竞和性发展159
  第八章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向度
  一、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161
  1.可持续发展:关注→理论→实践161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164
  二、科学发展为什么要追求可持续发展165
  1.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内涵166
  2.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存在172
  3.可持续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解科学发展之可持续品质的基础173
  三、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向度的基本原则173
  1.自律性原则174
  2.创新性原则178
  3.科学发展要坚持自律原则和创新原则的统一182
  第九章科学发展的低代价向度
  一、代价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84
  1.代价的含义184
  2.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185
  3.代价与发展的关系189
  二、如何认识和推进科学发展:一种代价论视角的分析191
  1.科学发展必须走低代价发展之路191
  2.推进科学发展要确立代价意识193
  三、实施科学发展必须调控代价195
  1.我国发展代价付出的复杂性195
  2.代价调控的原则和做法197
  第十章中国发展模式与科学发展
  一、认识发展存在的“问题—模式法”201
  1.“模式”的含义202
  2.“发展模式”的含义203
  3.“问题→模式”认识法204
  二、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发展模式的博弈206
  1.文化与发展及其发展模式的关系208
  2.“权力”=“发展力”211
  3.“文化认同”?“利益认同”!215
  三、中国发展模式应当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217
  1.何谓“中国发展模式”217
  2.辩证把握中国发展模式的内涵218
  3.对比分析视野中的中国发展模式221
  第十一章整体文明与科学发展
  一、整体文明的内容和特征225
  1.整体文明的含义及其内部关系225
  2.整体文明的特征及生态文明的特殊性228
  二、整体文明提出的依据和意义230
  1.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生活”理论230
  2.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文明实践233
  3.提出并建设整体文明的意义235
  三、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文明236
  1.建设整体文明的具体要求237
  2.建设整体文明的基本原则246
  第十二章矫正社会激励机制与科学发展
  一、激励、社会激励和负向社会激励248
  1.社会激励发生的原因和机理248
  2.负向激励机制的含义和特点250
  二、负向激励机制的危害性及其造成的原因251
  1.负向激励机制的表现和危害性251
  2.激励机制发生失范的原因253
  三、矫正激励机制的思路和对策254
  1.构建“行为归化制度”254
  2.社会环境对社会成员的“强化”机制256
  第十三章建立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建立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意义258
  1.有助于弥补以GDP为核心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局限与不足258
  2.能为科学发展提供一套判断标准,使科学发展更加具体化和清晰化259
  3.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259
  4.有助于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科学发展落到实处260
  二、国内外有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基本情况260
  1.国外关于发展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260
  2.国内关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262
  三、建立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265
  1.全面性原则265
  2.适量性原则265
  3.导向性原则266
  4.可比性原则266
  5、稳定性与动态性原则266
  四、建立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267
  五、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运用和调整270
  1.科学确立考核评价主体,形成一个相关主导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并与群众评判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主体270
  2.科学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将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70
  3.科学对待考核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270
  结束语:高扬科学发展的精神
  1.追求内源式发展的自主精神271
  2.主动改过的纠错精神275
  3.立新完善的改革精神276本书的特点和创新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实践,已经迈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换言之,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科学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而伴随着人本理念的确立,近些年来,确保民生、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议题和中央施政的重点。“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例如,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等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科学发展是一种全面协调的发展,这种全面性、协调性正在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得以体现。科学发展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中国大地已经吹响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号角,“美丽中国”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等等。
  科学发展作为实践的“主旋律”,必然要波及到理论领域,从而成为理论界的“主话题”。经对中国知网“源数据库”(含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会议)的检索,从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国内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中,篇名含有“科学发展”字样的文章(谈科技发展的文章除外),约有7200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对某一领域或方面、某一地区或单位的科学发展之成绩、做法等情况的介绍或报告,约占总篇数的97.5%;其次是具有一定概括性但仍从某一学科或政策视角对科学发展进行解释或建议类的文章,约占2%;再次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分析阐述的文章,约占0.5%。此外,自2004年以来,学术界出版了十多部主要谈论科学发展的著作。总之,理论界关于科学发展的研究渐趋热烈,并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理论“风景线”,而这些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我们深化认识、进行新的理论创造的“踏脚石”。
  但令人稍感遗憾的是,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对科学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次的研究,缺少学理性的透视、系统性的把握以及批判的锋芒,尤其是缺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话语来研究和表述科学发展。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智慧之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使我们从宏观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角度认识科学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在感性和现象的背后来把握科学发展,而这样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研究的学理的高度和深度正是本书所要追求的。





上一本: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下一本:法脉:圣严法师禅修精华3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哲学视阈中的科学发展的作者是邱耕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