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古琴制作法


作者:陶运成     整理日期:2014-08-13 15:22:22

古琴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据记载春秋时期就已在贵族和士大夫中盛行,历代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琴家、琴派和琴曲,古琴的制作工艺也随之发展完善,制琴名家辈出,传世名琴流传有绪。本书记述了古琴制作的历史、种类及制作方法,并配以实物图片,读者从中可以全面了解古琴的材质和形制,是一部古琴制作者研习古琴制作技艺的必备教材,同时也是一部供古琴爱好者学习古琴知识的有益读物。
  作者简介:
  陶运成,字修远。青年古琴演奏家、斫琴家。祖籍山西洪洞,现居郑州。1998年起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张子盛先生学习古琴至今。主攻九嶷,兼学虞山。现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中国古琴学会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子盛古琴艺术中心郑州分馆馆长。曾担任《中国古琴民间典藏》编委会副主任。
  荣获首届香港古琴国际邀请赛(古琴演奏组)一等奖。作品“落霞式”古琴,荣获2012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大奖赛古琴制作组金奖。
  作品“混沌式”古琴,被评选为第四届“幽兰阳春”古琴大奖赛金奖奖品。
  目录:
  目录:
  
  序一/002
  序二/004
  序三/006
  前言/010
  第一章斫琴述略/001
  一、历史上的古琴/002
  二、古琴的构造和历代琴式/032
  三、古琴的审美和艺术价值/052
  第二章斫琴前的准备/061
  一、工作场地的划分/062
  二、荫房的建造/065
  三、工具的选择/067
  四、木材的干燥和存放/072
  第三章选材、音色/075目 录
  序一/002
  序二/004
  序三/006
  前言/010
  第一章斫琴述略/001
  一、历史上的古琴/002 
  二、古琴的构造和历代琴式/032
  三、古琴的审美和艺术价值/052
  第二章斫琴前的准备/061
  一、工作场地的划分/062
  二、荫房的建造/065
  三、工具的选择/067
  四、木材的干燥和存放/072
  第三章选材、音色/075
  一、琴材的选择/076
  二、音色的选择/093
  三、临摹的重要性/098
  第四章制作木胎/107
  一、木胎综述/108
  二、制作模板/112
  三、制作面板/118
  四、制作底板/119
  五、初次合琴/119
  六、附件的制作和安装/131 
  七、木胎小结/146
  第五章制作灰胎/149
  一、灰胎概述/150
  二、生漆的过滤/153
  三、靠木漆/154
  四、裱布/155
  五、中胎的制作/165
  六、合琴/178
  七、制作表胎前的调整/179
  八、表胎制作/182
  九、灰胎小结/186
  第六章髹漆/189
  一、髹漆概述/190
  二、生漆的种类/191
  三、底漆的制作/192
  四、面漆的制作/193
  五、推光退光揩清/194
  六、髹漆小结/195
  第七章配件安装及调试/199
  一、岳山龙龈的调整/200
  二、制作绒扣蝇头结/200
  三、张弦调试及其他/202
  四、常见问题的解决/205
  附录一百衲琴/208
  附录二断纹的制作方法/211
  后记/216
  部分参考书目/217此书在继承传统斫琴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论点,明确提出了古琴制作的系统思路,做到了“虽不泥于古方,而又尽出于古方”。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包罗了传统斫琴理论,乃至具体到附件的安装、使用工具等,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从传统美学的视角总结了古琴的审美特征,并以此为立足点,提出了古琴音色审美和具体制作之间的相对关系,使读者对斫琴艺术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并通过阅读本书使实践制作成为可能。
  ——许健,琴史专家、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音乐研究室主任
  关于古琴制作的资料历来很少,这是由于制作者大多不具备相关的理论修养和写作的能力,而理论家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这种情况本不限于古琴,其他乐器也存在这种状况。小陶这部书在古琴制作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并且他能够把古代的斫琴传统和当今的斫琴实践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这本书和他所斫的琴一样具有价值。
  ——毕可炜,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副会长
  此书在继承传统斫琴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论点,明确提出了古琴制作的系统思路,做到了“虽不泥于古方,而又尽出于古方”。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包罗了传统斫琴理论,乃至具体到附件的安装、使用工具等,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从传统美学的视角总结了古琴的审美特征,并以此为立足点,提出了古琴音色审美和具体制作之间的相对关系,使读者对斫琴艺术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并通过阅读本书使实践制作成为可能。
  ——许健,琴史专家、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音乐研究室主任
  关于古琴制作的资料历来很少,这是由于制作者大多不具备相关的理论修养和写作的能力,而理论家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这种情况本不限于古琴,其他乐器也存在这种状况。小陶这部书在古琴制作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并且他能够把古代的斫琴传统和当今的斫琴实践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这本书和他所斫的琴一样具有价值。——毕可炜,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副会长
    
  运成1998年开始跟我学琴,不管是《秋鸿》《广陵散》等传统大操,还是《春风》《山水情》,乃至于《三峡船歌》等新曲,没过几年,便已有小成,其钻研和勤奋,令人赞赏,常自念若干年后,必成大器。
  此后运成在学琴的过程中,收集了历代关于斫琴的文章和只言片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经常和我探讨关于古琴制作的问题,并有开始动手制作的准备,这是一个大胆而又挑战性的想法,彼时,我深知他的理论积累已经不成问题了,但又怕他吃不了斫琴的苦,且对于琴人来说,斫琴伤手是不争的事实,对以后的演奏影响会很大。我将我的想法告诉运成,然而他只是憨然一笑,我以为他或会半途而废,不想他从此竟抛开一切,真的全身心投入到斫琴里了。
  这本书收集了历代关于斫琴的论述,经过甄别、整理,结合运成的斫制心得,以传统斫制理论和传统斫制方法为基础,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系统的斫制思路,以及斫制的顺序和各工序的穿插关系,这十分之了不起,实为难得。历代知名斫琴师,都有自己关于斫制的心得,但大多斫琴师对于此都是秘而不宣的,运成总结了前人对斫制的思考,加上自己制作中的体会,并把这些公之于众,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我为他无私的执着和取得的成绩喝彩。
  ——张子盛,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天津琴院院长





上一本:维斯瓦河畔 下一本:美在青苔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古琴制作法的作者是陶运成,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