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河南省孔子学会,近三年来特以“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为题,倾全会之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获取了大量的调研成果,并进行了多次研讨交流。 共考证到孔子周游遗迹达八九十处之多,遍布河南18个地市。或见于现存庙宇、碑刻、墓葬遗址,或出于地方史志记载,或流于村间传说。遗址、史志凿凿有据,传说虽有些出于后人对孔子的敬仰,未必完全属实,却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文化在河南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也反映了河南自古就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地。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活动,以及这本《孔圣足迹遍河南》书籍的出版,是我们学会对国家关于中原经济区定位的响应,也是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份贡献。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濮阳 第一节首站周游到帝丘 第二节卫灵公殿前召对 第三节匡蒲受难重返卫 第四节子见南子传佳话 第五节交友有道蘧伯玉 第六节子路成仁义云天 第七节高柴执法遵师诫 第八节孔子击磬演情操 第九节孔子赴晋至河返 第十节为人为政“正名”学 第十一节传道授业为复礼 第十二节濮阳籍历代大儒 第二章新乡概述 第一章 濮阳 第一节 首站周游到帝丘 第二节 卫灵公殿前召对 第三节 匡蒲受难重返卫 第四节 子见南子传佳话 第五节 交友有道蘧伯玉 第六节 子路成仁义云天 第七节 高柴执法遵师诫 第八节 孔子击磬演情操 第九节 孔子赴晋至河返 第十节 为人为政“正名”学 第十一节 传道授业为复礼 第十二节 濮阳籍历代大儒 第二章 新乡 第一节 张寨乡里觅匡邑 第二节 长垣城内寻蒲地 第三节 习礼王村习周礼 第四节 学堂岗上听言志 第五节 参木村中留圣音 第六节 关羽勒马听琴处 第七节 蘧子故里在新乡 第八节 卫辉孔子圣迹考 第三章 商丘 第一节 夏邑孔子还乡祠 第二节 睢县匡城圣蒙难 第三节 夫子山孔子避雨 第四节 文雅台观檀树坑 第四章 郑州 第一节 孔子回车庙散记 第二节 孔子落魄郑东门 第五章 周口 第一节 孔子居陈都宛丘 第二节 弦歌台上夫子吟 第三节 陵阳台前怀仁德 第四节 贞子阁内话友情 第五节 子路巫马砍柴处 第六节 商水固墙话互乡 第七节 寿圣寺塔谒高柴 第八节 孔老陈地再相见 第六章 驻马店 第一节 孔厄陈蔡在上蔡 第二节 孔子绝粮蔡沟店 第三节 蔡家埠口问津处 第四节 夫子遇雨晒书台 第五节 孔子厄蔡制毛笔 第六节 上蔡孔门六大贤 第七节 新蔡亦有问津台 第八节 仪封古镇留圣迹 第九节 孔夫子确山借粮 第十节 孔庄来历有传说 第七章 信阳 第一节 信阳城阳寻负函 第二节 罗山也有问津渡 第八章 南阳 第一节 西峡孔子回车镇 第二节 流寓析地巫马期 第九章 平顶山 第一节 叶公问政载史册 第二节 一乡孔子四圣迹 第三节 孔夫子问村问路 第四节 止子路宿贤丈人 第五节 张村还有晒书台 第六节 骂子河畔辩伦理 第七节 负函城址在叶县 第八节 城父遗址在宝丰 第十章 漯河 第一节 问十村子路问津 第二节 召陵镇孔子思归 第三节 冷饭店圣不择食 第十一章 许昌 第一节 铁刘孔子过宋碑 第二节 化行村内三圣殿 第三节 鄢陵借粮三圣迹 第四节 孔夫子游览襄城 第十二章 开封 第一节 陈留镇北阿谷隧 第二节 孔圣过仪拜仓陵 第三节 一县孔子两行宫 第四节 封人请见在仪城 第十三章 鹤壁 第一节 颜渊不舍古朝歌 第二节 鹤壁浚县子贡墓 第十四章 安阳 第一节 曲沟忆改干戈沟 第二节 至圣适卫宿孔村 第三节 孔子留住留固镇 第四节 汤阴一县五孔村 第五节 内黄民间有传说 第六节 子夏西河传孔道 第七节 孔子菜邦借粮记 第十五章 焦作 第一节 孔子两次到义合 第二节 修武县北宣圣坡 第三节 孔子老子相逢村 第十六章 济源 第一节 孔子周游地济源 第二节 孔子得道在孔山 第三节 孔庄探访孔圣迹 第四节 过河回车在英言 第五节 《陬操》作在夫子堂 第十七章 洛阳 洛阳孔子问礼处 第十八章 三门峡 孔子西上“穷洛源” 程子良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提倡的“仁”学,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情感的美好寄托,历来都被封建统治者用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思想,也为历代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所崇尚。自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人们称为“圣者”。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时至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孔子有关“仁爱”“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等思想还有很强的时代价值,不仅可为我们建设现代化所用,也广泛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与血脉之中。他不仅是中国的名人,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巨人。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的乱世。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并起,战乱不休,人民群众受尽兵荒灾难之苦。孔子以匡世济民、恢复西周和谐平静社会为己任,长期奔走于各地,希望说服各国权势者们放弃战争,和平相处,恢复安宁。虽然到处碰壁,无一被用,但他明知不可而为之,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坚强意志。他的周游奔波,被人们定义为“孑L子人生重要阶段在路上”。 在他多次离开鲁国外出周游中,自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84年被人们称为“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最具代表性。在这14年中,他带领一些弟子曾先后到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由于当时正处于诸侯争霸之中,他仁政德治的主张,均未能被人接受。各国当权者对其或虚位以尊,或冷面以待,或爱莫能助,或干脆拒之门外。他们曾被困于匡,被拘于蒲,被追赶于宋,厄于陈、蔡之间,孔子自嘲似丧家之犬。但此次周游并非徒劳。孑L子虽未实现其变革社会的初衷,但在那交通不便、战乱不休的背景之下,能坚持14年的周游,不失为一次伟大的历史壮举,这不仅反映了孔子的坚强意志和济世救民的拳拳之心,也对孔子所创儒家学说的形成、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周游的六七个诸侯国,分属于华夏文化、东夷文化、苗蛮文化的不同层面,孔子在其间的周游既是政治游说,也是文化考察。他既接触了有法家思想的叶公沈诸梁,也多次听到了诸如长沮、桀溺、荷荼丈人等有道家主张的社会贤达的声音,使他所创的儒家学说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例如被他尊为“至德”的“中庸”思想就是其周游列国居陈时期形成的。 正是由于孔子周游列国活动是我国先秦史上的一件大事,探究其史实,研究其价值,向来被历代学界所重视。而访查其此次周游列国路线,除经过的曹国之外,其余皆在现今河南省境内,河南学者研究这一课题有着独有的地域优势。基于此,由河南省孔子学会组织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活动就应运而生了。2009年9月6~8日于济源市黄河三峡景区召开的河南省孔子学会年会,决定倾全会之力开展“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活动,组织全省各地专家学者、地方史志工作者,在全省范围开展调研,通过文献检索,浏览地方史志,实地查看历史遗迹,收集历代传闻,等等,进行对比考证,梳理研究,期望提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孔子周游列国脉络图来。会议决定成立以学会会长王笑南为总顾问,以著名儒学学者骆承烈教授为顾问,以学会副会长程子良为组长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包括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并要求各地都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延揽专家学者,或与当地学校、学会、地方史志办、文化研究部门相联合,制订计划,落实到人,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济源会议之后,各地迅速行动,相继建立了濮阳、新乡、商丘、郑州、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开封、鹤壁、安阳、焦作、济源、洛阳、三门峡等地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课题组,分别开展了范围广泛的调研考证活动,很快拿出了大批调研成果,并陆续汇集到学会课题组。学会课题组为推动考察活动的深入开展,相继召开了六次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还派人行程数千公里先后到济源、安阳、濮阳、新乡、商丘、周口、驻马店、平顶山、南阳、洛阳等地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收集整理资料。 经过三年、百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学会所开展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迹考”活动取得的调研成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都大大出乎人们所料。以往有关孔子周游的圣迹,可查者有二:一是记述此事的先秦、汉唐文献,包括《论语》《孟子》……P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