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帮助人们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园。然而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庄子》都太过玄妙深奥,艰涩难懂。 本书将《道德经》和《庄子》辑录在一起,总结了道家的智慧精华。从生死、机心、名利、养生、自由等几个方面,以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将老子和庄子的智慧阐述出来。希望以此来安顿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超脱现实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场,过上一种合理节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质量。 作者简介: 慧钰 幼时流离琐尾,艰苦备尝,而养亲乐道,处之泰然。一直以来淡泊名利、积善行德,愿意跟从师父正化人心,救度世人。 目录: 上篇:任心而见素抱朴,我们该这样做自己 第一章道者诗性生存——回归本真才是快乐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4 2.适时做擅长的事/8 3.乘风万里,顺势而为/12 4.因环境而改变/15 5.功成则主动隐退/18 6.满足肚子而不是眼睛/22 7.宠辱不惊,心安则快乐/25 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29 第二章性情归婴儿——浮躁世界这样养心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34 2.安静胜于烦躁/38上篇:任心而见素抱朴,我们该这样做自己 第一章 道者诗性生存——回归本真才是快乐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4 2.适时做擅长的事/8 3.乘风万里,顺势而为/12 4.因环境而改变/15 5.功成则主动隐退/18 6.满足肚子而不是眼睛/22 7.宠辱不惊,心安则快乐/25 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29 第二章 性情归婴儿——浮躁世界这样养心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34 2.安静胜于烦躁/38 3.接受事实遵天道/41 4.回归自然,净化心灵/45 5.无知乃大智/48 6.闭目塞听做“婴儿”/51 7.简化生活,返璞归真/54 8.等视万物归混沌/58 第三章 物我两忘得清净——道家教你学修身 1.博大仁爱/64 2.达身轻盈/68 3.外养神内养气/72 4.忘我修身得清静/76 5.不避死,坦然视之 /80 6.行事有弛有张/83 7.不挂圣人之网/86 8.无欲以静,身自定/90 中篇:人当如水润万物,为人处世圆中有方 第四章 道法天地合大道——处世也要顺其自然 1.纠纷要和解/98 2.与人交,信为美/101 3.恕己必先宽人/105 4.要有容忍之量/110 5.以德报怨/114 6.强人所难逆天道/117 7.后其身而身先/121 8.以退为进/124 第五章 处卑守己弱胜强——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1.顺人而不失己/128 2.外化而内不化/132 3.不为外物所赋役/135 4.谦卑不是卑微/138 5.低姿态,高人品/142 6.低调处世,真诚为人/145 7.示弱的迂回处世法/150 8.先公后能私/154 第六章 德者上善若水——圆润变通好交往 1.心若渊,多倾听/160 2.切忌以“我”观物/163 3.自恃己能难成功/166 4.利万物不求报/170 5.待人言行有礼/173 6.交往时心平气和/177 7.仁善待人得真心/181 8.如水调治万物/185 下篇:无为即是有为,如此做事更成功 第七章 智者不争为争——过分强求食苦果 1.盈满则缺,做事别太满/192 2.韬光养晦成功之道/195 3.不为天下先/199 4.外其身而身存/203 5.金玉莫能守/206 6.不尚贤,无烦忧/210 7.知足才能常乐/214 8.乐极生悲,莫张狂/218 9.不求才能有得/222 第八章多言则数穷——少说还要多做 1.多说无益/228 2.话多令人困惑/232 3.行不言之教/235 4.耐住性子多行动/240 5.轻诺必寡信/244 6.不亲不仁,办事公道/248 7.做事要厚积薄发/252 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56 第九章无为方能有为——做事有分寸烦恼消 1.无为才能无不为/262 2.此消彼长,掌握分寸/266 3.趋利避害好办事/272 4.以无为用,成功没阻碍/274 5.道法自然,依时而动/277 6.凡事有阴阳两面/281 7.常无心,不走歧途/285 8.不露锋芒没烦恼/288 上篇:任心而见素抱朴,我们该这样做自己 第一章 道者诗性生存——回归本真才是快乐 如今,人们追求的都是物质的穷奢极欲,然而物质的繁荣却未必使我们感到快乐。这是为何?道家所提倡的诗性生存智慧或许能给我们点滴线索。生存的美,生存的真正快乐其实正是源自于那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和古朴,返璞归真才是永不干涸的快乐源泉。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生活本应该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之外,还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和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一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体育运动、音乐、读书等。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忘了这些美好的事物,一味地将自己投入工作之中,从而错过了人生中很多迷人的风景。 现代社会,很多人早已迷失了真正的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很多人加班加点地工作,可是回家后不仅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反而经常吵架。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勤奋工作是应该的,但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生活快乐了,人生才会和谐、幸福。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先于天地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寂寥无声,广阔无形,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它循环往复运行,从不停止。它是天地产生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勉强称它为大。广大无边则周行不息,周行不息则辽远无穷,辽远无穷则往往复复返回初始。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老子意在告诉我们,人的生活习惯必须合道,符合自然规律。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白天睡大觉,晚上怎么也不睡;上班的时候不努力工作,下班了却拼命加班。也有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幸福,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经常熬夜,没日没夜地干活。事实上,这么做,只能把自己推向痛苦和烦恼之中。 美国哲学家亨利.梭罗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有理由享受生活的乐趣。”何必把自己投入到无止境的工作之中,投入到永不满足的欲望之中呢?静下心,抛开世俗的喧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让自己回归到本我之中,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多考虑考虑别人,家人也好,朋友也好,自己也好。总之,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就算你把自己累垮了,也没有人会同情的。 有一对夫妇,每天都在为工作和生活忙碌,他们似乎没有了快乐,没有了幸福,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只知道眼前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赚取更多的钱,换得更好的物质生活。 就这样,在他们熬过一个漫长并寒冷的冬季后,他们实在忍受不了眼前的生活了,他们无法承受如此疲惫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因为妻子似乎已经得了狂躁症,而丈夫也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状态。 一个周末,天气晴朗,他们决定抛开一切烦恼,忘掉一切不愉快,把工作放在一边,远离办公室,开着车去郊外兜兜风,散散心,驱除内心的抑郁。 他们准备在一块草地上午餐。妻子说:“记得我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房,没有车,但是每天下完班你就会准时回家,给我做上一顿美味的晚餐,我们租的房子虽然小,但是我觉得特别幸福。每天晚上,我们吃完饭,你都会牵着我的手去外面散步,回来以后,我听音乐,你看书,我觉得特别幸福。” 妻子顿了顿,继续说:“可是现在,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虽然我们有了车,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你每天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我回来早了你也不在,我只能在外面随便吃一点,然后也继续工作,挣点钱改善生活,等到你快回家的时候我再回家。我觉得自己一点幸福的感觉都没有了,虽然房子很大,但是我的心是空荡荡的,疲惫不堪。” 丈夫看了看妻子,点了点头,在妻子的额头上亲了一下,对妻子的话表示理解。于是他们一起寻找原因,通过分析,他们发现,他们现在的生活之所以如此麻木、如此疲惫,都是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导致的。他们发现他们的物质条件虽然好了,可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幸福生活却没有了,他们俩成了不停地工作的机器。 于是,丈夫提议,准备为自己减速,减少工作强度,每天准时回家,不再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多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 他们这样约定,也这样做了。不久之后,他们竟然发现自己快乐了不少,幸福了不少,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每天他们都按时回家,周末就一起出游,但他们的工作却一点没有落下,两个人在事业上反而有了新的提高。 这对夫妇要是没有认识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重要性,并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那么可能他们就不会找到幸福惬意的感觉,在工作上也不会有新的提高。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幸福的感觉和金钱并不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更多的时候,他们来自我们内心的一种满足,一种适可而止的状态。 老子说:“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就是圣人会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道理。 有个成语叫作“拔苗助长”,其实也是告诫人们做事不可强为,要适度。现在很多人所处的状态其实就是在“拔苗”,殊不知,这样的结果终将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许现在体现不出来,但是等到以后,等到我们老了,可能就会吃到苦果。 无休止地加班、熬夜,高强度地工作,或许年轻的我们能够经得起,但是时间长了,必将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想要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 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在老子看来,想有为的必将失败,想占有的必将失去。就是说,有些事我们不能强求,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那么我们就不要心急。如果以牺牲将来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幸福,那么必然是不可取的。正如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孩童,便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结果天才没有培养成,却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要讲适度原则。过犹不及,凡事做得不失分寸,恰到好处,那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如此,工作的时候切勿急功近利,在我们不断追求物质条件改善的基础上,也要多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和安逸,多给自己一份安心和快乐、幸福和知足。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仅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也是一种心灵的状态,生活中做到了,那么就能收获幸福的生活,美满的家庭;心灵上做到了,那么就能让心得到解放,让心获得自由。 道家逍遥术 无为不争,才是大智大慧的表现。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追求的太多,陷入太深,所以才难以自拔。要懂得适可而止,并且运用这种适可而止的状态去为人处世,万事不强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作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此,我们才能顺道而行,才能让心灵和身体获得解放,活得逍遥自在。 2.适时做擅长的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许,你没有别人那么英俊潇洒,但你身体强壮;或许你不会琴棋书画,但你思维敏捷;或许你没有聪慧的才智,但你为人诚实,拥有别人没有的美德……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人,只是看你有没有发掘并利用自己优点的能力。 庄子说:“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意思是说,所谓的至理正道,就是各得其所。所以,在一起的不算是并生,旁出枝生的不算是多余;长的并非多余,短的并非不足。鸭子的腿虽短,但长了就一定会有麻烦;鹤的腿虽长,截去一段也同样会很痛苦。事物原本的长是不可以随意截短的,事物原本的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必要有忧患了。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点对人的发展是起帮助和推动作用的,缺点则起到一种阻碍作用。所以,优点越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缺点越多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小。不过,有优点不是成功的必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和发挥;有缺陷也不是失败的必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避开和改善。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我们看清楚自己,适时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西施的出身并不怎么样,只是一个乡间女子。后来因为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失败,在选拔美女敬献给吴王夫差的时候才发现了她,西施的美貌也因此被大家所熟知。 西施虽然长得很美,但身体一直不好,胸口经常会疼痛,所以她经常会用手捧住自己的心口,她的眉头也会因为不舒服而稍稍皱起。西施是大美女,这一动作并没有让她变丑,反而让她看起来更加美丽了。 西施有一个邻居,长得本来就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勤劳所以大家也挺喜欢她的。可是,她每天看着大家对西施的那种眼神,就觉得嫉妒,心里想,凭什么西施那么受欢迎,我却不能够呢?于是她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西施那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成为所有男人眼中的女神,可是,却一直没有成功。 无奈之下,她开始观察起西施的平时生活,看她是如何迷惑大家的。她经常在门口等着,西施每次出门回来她都仔细观察一番,不久之后,终于被她发现了奥秘:她发现西施每次回来的时候,眉头总是皱着,而且用手捂着胸口。她开心得不得了,心想,这也太简单了,原来她就是靠这个来迷惑大家的。于是,她就开始学起西施捂心,脸上也换上愁眉苦脸的样子。 之后,她就开始学着如此走路了。大家看到以后,心里都很是奇怪,因为她身体一向很好,也没有听说得什么病,怎么就突然成这样了呢?在大家看来,她还病得不轻。过了几天,发现她没有什么异样,后来,大家才知道她根本没有什么病,而是在模仿西施走路的样子。 原来她虽然长得不怎么样,但是一个勤劳的女孩,大家也都挺喜欢她,但她现在矫揉造作的样子,不仅掩盖了她的优点,更将她的丑十倍百倍地放大了。于是,大家看到她之后都跑得远远的,都怕看了她之后影响自己的情绪。 由于东施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结果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喜欢,反而让大家越来越讨厌她了。 其实,上帝是公平的,它赋予每个人一些亮点和暗影。如果我们总是拿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亮点与自己的短处和暗影相比较,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亮点,只会沉于阴暗面,没有进取之心。而懂得适时地亮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够获得大家的尊重,使自己的信心增加,使生活放射出本该有的美丽和色彩。 从前有个挑水工,他有两只水桶,一只是完好无缺的,另一只则有一条裂缝。每天早上,挑水工都拎着这两只水桶去打水。 但到家的时候,有裂缝的水桶通常已经漏掉了一半的水,所以,那只完好无缺的水桶常常嘲笑这只有裂缝的水桶,而有裂缝的水桶也常因它的嘲笑而感到十分自卑。 终于有一天,在挑水工打水的时候,有裂缝的水桶忍不住,难过地哭了。它呜咽着对挑水工说道:“真对不起,因为我的裂缝,使你每天浪费了很多力气和时间。” 挑水工听后安慰它说:“不,那不是浪费。不信,你可以看看这条回家路上的那些鲜花。它们就是最好的证明。”说完,挑水工又高兴地拎着水桶往回走了。 就在挑水工往回走的时候,有裂缝的水桶发现,不知何时,这条荒凉的小路上竟然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而且都是自己的这一边有,那只完好无缺的水桶边却一朵花都看不到。 挑水工边走边说:“我在这条路的两边都撒下了花种,正因为你的裂缝,才使它们每天都得到充足的水分,才开出了美丽的鲜花。若没有你,这条路可能会一直荒凉下去呢!” 有裂缝的水桶听后,高兴地笑了,从此以自己的裂缝为骄傲,再也不自卑了。 可见,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身的长处,并适时地将长处发挥到了正确的地方。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就写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就是说要抓住自己的本质,看清事物的根由。换言之,就是用道来洞察这个社会,以道来看待自己。如果正确地认识了自己,那么自然就会走上大道之路,自然可以顺其自然地活在这个社会上。 洞察了自己的优缺点,就是正确地认识了自我,这样的我,用老子的话来说才能找到“众妙之门”。什么是众妙之门?就是天地万物无穷奥秘的总门,理解了这个,还怕自己在这个社会上不能立足吗?还怕自己的事业不能更上一层楼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在社会上闯荡多年的人,都应该努力发掘自己的长处,一旦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那么工作自然会得心应手。 当然,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还要将其在合适的时间展现出来,掖着藏着总是没有用的,但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我们的优势就会成为一种刻意的卖弄。所以,我们要在合适的时机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将它发挥到极致。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了解别人那是聪慧的表现,但更重要的就是自知,一个人不光要看到自己的优点,还要在优点面前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能让长处遮蔽自己的眼睛,也不能让短处掩盖了自己的长处,如此,才能在自知中不断提高自己,使长处得到有效的发挥。 道家逍遥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要是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理智,那么人生之路必然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果活在短处之中,只会让自己在卑微和失意中沉沦。知晓自己的优势,适时地把它运用在关键的地方,那么自然能够“百战不殆”,在道的追求中越走越远! 3.乘风万里,顺势而为 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不幸福归因到环境上去,他们抱怨上天不公,抱怨自己没有好的生活,总是苛求这个,苛求那个,使自己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和憧憬。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他们有了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但不知道知足,还是以自己的快乐生活为代价不断向名利和地位去索取,最终把自己陷到泥沼之中。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也从来不知道满足是什么滋味。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但很多人无休止地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等年纪大了,蓦然回首,却发现留给自己的只是叹息和无奈,其他什么也没有留下。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水没有一种固定的形状,因而能因物赋形。无论多小的缝隙,水都能钻过去;无论多么不规则的石头,水都能绕过去。 老子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摆脱困境,生活得逍遥自在,就要学习水的智慧—顺势而为。只有懂得了这个道理,你的人生方能乘风万里。 从前有一位得道高僧,他是一座大寺庙的住持,由于年事已高,所以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大师在一番挑选之后,终于把目标落在了慧远和慧明两个徒弟身上。但是一时间也没有考虑好到底谁来接自己的班。 这一日,晴空万里,大师把两个徒弟叫到自己身边,说道:“我年事已高,命不久矣。今天,我准备在你们两人之中挑选一个接班人。”徒弟一听,立即拜倒在地上。师父接着说道:“我一时之间也无法抉择,这样吧,你们谁能从寺院悬崖下面攀爬上来,那么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于是,慧明和慧远师兄弟来到悬崖下面,此悬崖少说也有七八十米高,而且极其险峻、陡峭,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坠崖事故。慧明身体很强壮,开始磨刀霍霍往上爬,但是没爬多少,就从上面滑了下来。他没有气馁,一直不断地坚持往上爬,一次又一次,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但是还是没有放弃。 终于,慧明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实在没有了力气,而且全身都是伤,只能在旁边坐下休息。这时候轮到慧远了,慧远的身体比慧明差多了,可能爬不上几米就会掉下来,大家也开始为他担心起来。慧远也像慧明一样开始往上爬,可是爬了两步就掉了下来,慧远也没有放弃,掸了掸灰尘,继续往上爬,刚爬上两步,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便看到了小溪流。 慧远没有继续往上爬,而是爬了下来,往山下走去,大家都表示不解,难道慧远就这样放弃了吗?大家纷纷摇头,对慧远表示失望,大师却面无表情,只是看着慧远。在大家的视线里,慧远没有走多久,就停在了一条小溪流旁边,慧远随着小溪而上,虽然慧远越走越远,但是大家都开始明白慧远要干什么了。 慧远沿着小溪不断往上走,绕过了一个山谷之后,没有费多少力气,就到了崖顶,向大家示意。然后再次下山,来到大家面前,在大师面前站定。这时候,大家都以为大师会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懦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师却微笑着宣布慧远是新一届住持。众僧只能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大师看着大家不解的目光,于是解释道:“这个悬崖,相信你们也能看出来,不是人力能够攀爬上去的,但是只要你往上爬几步后低头看,那么就能发现一条上山之路。‘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告诉我们要伸缩退变,顺势而行啊!” 一个人,若为名利所诱,那么心中就只有前面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大师心中,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不正是他的中意之人吗?名利两字,困倒了多少世人啊!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的内容,是完全依从于“道”的啊!在老子看来,道是永恒的,是永远不变的真理,顺道而行才能长久。乘风万里,顺势而为,不就是顺道而行的体现吗? 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没有找到答案。相对于蜉蝣、夏花而言,我们的生命是如此长久,相对于地球宇宙而言,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老子告诉我们,生命的由来是有所归依的,那就是道。道是永恒的,是实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让我们摆脱空虚,使我们的生命充实起来。“惟道是从”、顺势而为,才是正确的选择。 顺势而为,其实是“道法自然”的体现。按照自己原来的样子来运行就是道法自然的实在意义。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自己的本性掩藏了起来,好的我们要说成坏的,不喜欢的又要表示喜欢,不能真正为自己活着,不能潇洒快乐地活着。顺势而为,就是让你回归本真,回归自然,顺着道的发展来发展,顺着势的进行而进行。 落实到生活中,怎么做才是顺势而为呢?其实,老子早就在《道德经》中给我们做出了指示,那就是“不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什么意思?就是真正的勇士不会逞其勇武,显出凶狠的样子;真正善于作战的战士,不会轻易就暴躁发怒;善于打胜仗的将帅,不和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这就是不与人相争的德行,就是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能够做到不争和处下,就是合乎“道”的极致了。合乎于道,那么自然就是顺势而为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就是因为处于低下的位置,谁敢说这不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呢?不争,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你要想领悟道的精髓,那么就首先得明白不争的含义。顺势而为,不是让你借着别人的势胡乱作为,而是让你学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做事,去赢得大家的信赖,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如意,心灵更加愉悦。 “富贵人间梦,功名水上鸥”,让我们的心归于平静,如明月般皎洁,如天空般淡泊,如此才能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顺势而为,做真正的自己。抛弃名利万事皆闲,找回失去的自我,认识自己,走出困局,踏上顺势而为、“惟道是从”的人生新道路。 道家逍遥术 不入名利牢笼,才能专注于眼前的事、当下的事;懂得顺势而为,才能达到洒脱、潇洒的境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没有目标,但是千万要懂得量力而行和顺势而为的道理。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不要去强求,为自己、为家人,健康快乐地活着,便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是“惟道是从”、顺势而为的最好体现。 4.因环境而改变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钻牛角尖,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因到命运上去。其实,真正的智者无论到哪里他都能很好地融入进去,因为他会因环境而改变。顺其自然地活着和面对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人生路上,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我们既不能畏惧、妥协,也不能只是忙着赶路,应该适时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风景,随时审视所走的方向是否正确,再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因环境而改变,体现了道家的思想,老子说,“道法自然”、“惟道是从”,其实也是因环境而改变的意思。中国有句俗语叫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这也是看一个人能否适应环境。适应环境不是让你失去自我,而是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有效地融入集体中,给大家,也给自己带来快乐。 一位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处处与自己作对,无论是自己的家人,还是公司的同事,他都觉得在针对自己。年轻人不知道该如何将生活过下去,觉得生活很无聊,活着没有意思。 一天,年轻人实在感觉太压抑,便到小区外面走一走。离小区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河流,很是干净,平时也有一些老人坐在河边钓鱼。年轻人正好溜达到路边,看到一个老人钓起了一条鱼,年轻人便驻足看着老人,老人显然也留意到他了,于是叫道:“小伙子,想买鱼吗?” 年轻人一听,就朝着老人走过去,说道:“大叔,不是,我就想看看您钓鱼。”说着就坐到了老人旁边。年轻人一直皱着眉头,老人也留意到了,便说:“小伙子,你知道钓鱼钓的是什么?”年轻人显然被老人的问题给问倒了,回答说:“钓的不是鱼吗?”老人哈哈大笑,说道:“我钓的不是鱼,是自己的心情啊!” 年轻人表示很不解,钓的是心情,老人继续说:“小伙子,是不是不理解啊?我给你讲讲我以前的事你就明白了。” “以前啊,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被打倒了。当时真是生不如死,我的很多同事也是在那个时候离开了人世,知道为什么吗?我心态好,我适应环境啊,我到了哪里就和哪里的同事打成一片。那个时候虽然我也不好过,但是相比其他人,我已经不错了。”说完哈哈笑了一声,继续说道,“后来,平反了,我也回到了原来的岗位,生活条件也慢慢变好。虽然我是个老人,但是走到哪里都很受大家欢迎,到喝白酒的地方我就和大家一起喝白酒,到打扑克的地方我就和大家一起打扑克。后来,我就和大家一起钓鱼了,没什么,就是身边几个老人影响的,与他们在一起啊,我开心,所以我钓的是自己的心情。” 年轻人听完以后,若有所思,便对老人说:“大叔,我觉得自己身边的人都针对我,怎么办?”老人哈哈大笑:“都针对你?开什么玩笑,我看不是别人针对你,是你针对别人吧,别想太多,大家干吗你干吗,该玩的玩,该乐的乐就行了。” 年轻人这回理解了,突然感觉如醍醐灌顶,发现自己目前的状态都是自己造成的,在公司,大家都去聚会,自己不去参加;在家,老婆做了面条,自己非得吃米饭,越想越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老人似乎看出了年轻人的想法,便说:“小伙子,只有人去适应环境,哪有环境适应人的啊!” 命运的主人是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能做自己心态的主人,因为只有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才能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环境有时候不容我们改变,所以只有我们去适应环境,不可能让环境适应我们。 老子说:“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意思就是说圣人无心于为,所以不会失败;不予把持,所以不会失去。圣人走到哪里,都是可以活得很潇洒,没有其他原因,就是适应环境。当今社会,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适应环境,那么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努力地工作和生活,到头来却一无所获,自己也疲惫不堪,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不懂得适应环境。生活可以精彩也可以一塌糊涂,关键还是看自己怎么去选择,只有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主动积极地融入环境中去,与大家打成一片,那么才能活得精彩。 老子曾对水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有修养的人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在大家所讨厌的地方,所以更接近真理。 其实,水就是因环境而改变的典型。冷了,就结成冰,温度高了,就化成水蒸气,无处不在,就算以液态的形式存在,水也是柔若不争的。虽然它不争,但是它想去哪里就可以流到哪里,不受形体的约束,可谓是至柔至善至美的典型。 聪明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走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他的境界就是顺其自然,“惟道是从”,因为他知道只要随道而行,就能自然快乐,就能长久不衰。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我们普通人“得一”后会怎么样呢?必然是受人欢迎,不争而有,幸福并且快乐。 现实中的我们显然不能像圣人那样,那么我们该如何应环境而做出改变呢?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去主动地适应这个环境。环境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们就调整成什么样的状态,就像加夜班一样,如果某一天突然让你加,可能你会很不适应,但是如果你状态调整过来了,连续加几天的话,那么自然就能适应了。 道家逍遥术 道生万物,都有其自己的道理,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循道而行,而非倒行逆施。当今社会,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如果你不能适应,那么必然为社会所淘汰。老子告诉我们要道法自然,就是让我们不能太过自我,要懂得为别人着想,要懂得适应这个社会,像水一样,流到哪里就滋润到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