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探寻生死秘境


作者:吴玉天     整理日期:2014-06-14 17:05:58

作者在参考各种生死哲学的基础上,主要从佛教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以及面对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对现代人如何处理好生死问题,如何活得有意义、死得从容、有尊严,提供有益的心理帮助。
  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自然规律。对人来说,生死只会有一次,有过濒死经历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绝大多数人无法体验生死,也不可能参透生死的本性。但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生死经历之中,以及佛陀与高僧大德的教言之中感悟到生死的本质,由此而更加深刻地认知生死。那么,佛教持什么样的生死观?佛教有哪些关于生死的论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死、怎样正确的对待生死呢?这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
  
  作者简介:
  吴玉天,1954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当过兵,后经自学于1977年考入大学,现居天津。自1979年起,对佛教发生了兴趣,对佛教广泛涉猎,后学藏传佛教。1992在藏地参访了一年,拜在晋美彭措法王等多位上师门下,著有《访雪域大师》一书,影响很广。后长年赴藏地学习,对佛教具有较深的研究。此丛书是其多年对佛教哲学理念研究、参学、修行的总结。对研究佛教与人生意义之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1.世间诸法皆有漏,皆是苦
  佛陀将这个世界定义为“娑婆世界”,意为“堪忍世界”,另一解释是为“秽土”。
  2.业力流转
  有这样一句俗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积累福报是十分重要的,而积累罪孽则是很可怕的。
  3.人身难得
  佛陀讲人身难得的目的,是要使人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人身,并用这个来之不易的人生修行解脱,不要再沉沦在轮回之中受苦了。
  4.世法无常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着。但理想能否实现,却不是我们自己能说了算的。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寿命日减绪论
  1.世间诸法皆有漏,皆是苦
  佛陀将这个世界定义为“娑婆世界”,意为“堪忍世界”,另一解释是为“秽土”。
  2.业力流转
  有这样一句俗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积累福报是十分重要的,而积累罪孽则是很可怕的。
  3.人身难得
  佛陀讲人身难得的目的,是要使人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人身,并用这个来之不易的人生修行解脱,不要再沉沦在轮回之中受苦了。
  4.世法无常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着。但理想能否实现,却不是我们自己能说了算的。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寿命日减
  人们称长寿者是“有福之人”,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享受长寿的福报。而这样的有福之人若是放纵欲望,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做缺德的坏事,那他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丧失掉自己在前世得之不易的福报。
  6.有生必有死
  我们的身体太脆弱了,如水中的泡沫一样,不用太大的风暴,就是有一个刺扎一下,就能使泡沫破灭。
  7.不必怕死
  曾有一个有天眼功能的人对末学说,他在无意之间,看到妇产医院的楼顶上有一大群的灵魂等着投胎转世,他们之间似乎还在讨论着什么。
  8.未成就前要怕死,以此提起猛利的出离愿
  佛教认为,了生脱死的关键是要通过修行证悟到生死的本性。如此,才能解脱轮回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了断生死,避免继续在轮回之中受苦。
  9.因忧无常而提起念死之心
  “观无常法”乃是一切修法的基础,如果能够将“念死无常”的法门修好,任何法门都可以修成功;如果没有建立起“死无常”的观念,那么纵然是修了无上大圆满法也是无法成佛的。
  10.放弃对世法的执著
  众生放不下世法的原因,就在于众生看不到世法虚妄的本质,而是认为名、利、毁、誉、苦、乐、讥、称等世间八法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因此就要争、要夺、要不惜一切手段来攫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哪怕是因此而被杀头也要干。
  11.不执著于寿命之长短
  当时,魔王波旬现身对佛说:“你的寿命到了,应该走了。”此时,以释迦佛的能力完全可以宣布自己多住世一段时间,但佛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自己的世缘尽了,于是答应入灭。
  12.放弃对死亡的执著
  作为修行人,最关心的应该是自己的一生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对得起上师佛法。
  13.发出离解脱之菩提心
  贪图享乐与发愿出离是对立的,因为贪图享乐者必定会留恋这个世界。所以,欲出离轮回必当祛除享乐心,而应发起菩提心。
  14.以正确的方法可以长寿
  长寿与钱财不成正比,与权力成反比,与习气成反比,与欲望成反比,与罪业成反比。
  15.以修行正法获出离解脱
  如果你想灭除轮回中的无尽苦难,就要出离轮回;倘若要出离轮回,就应为自己而选择未来的目的地。
  16.利用中阴界的机遇获得解脱,圆满成佛
  就在智慧光出现的同时,代表人道的暗蓝色的光向你而来,穿透你的心。在傲慢的驱使下,你将恐惧的逃离耀眼的黄光,却喜欢人道的暗蓝色光,因而对它执著。
  17.引导亡者获得出离
  当人死后,会见到明耀的各色光与暗淡的各色光。明耀的光是佛光,而暗淡的光是六道之光。
  18.依照佛教的仪轨办丧事
  只有具备了愿菩提心的人才具备真正为他人超度的能力。除此以外,大德高僧还要有修证,要具有将死者的顶门打开,送死者的神识冲出梵穴的法力,否则是无法超度亡灵往生的。绪论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的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逃脱。是故,生死是一个重大而沉重的话题,是世界上一切问题之中最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个问题搞清楚,其他一切问题都不会真正搞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回避对死亡的研究。
  生死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谁都逃避不了。而其中却有着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隐秘。比如,生的意义是什么?认为什么会死?人死后是不是就彻底的没有了?如果死后依然存在,那他又是以何种状态生存的……如此等等。有关生死的问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秘密,因此在生死的领域之中,我们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内容。
  陈建民上师曰:“夫修行人大事未明以前,如丧考妣;大事已悟之后,为他未悟,亦如丧考妣。”此言意思是说,世间任何学问与课题都比不上生与死的问题大。若是连生死问题都没有搞清楚,那就如同死了爹妈一样。而在搞清楚了生死问题之后,面对更多的众生未悟到生死的道理,未发解脱生死的愿力,还是如同死了爹妈一样的痛苦,这是菩萨悲悯众生的崇高境界。
  对一般人来说,生死在一生之中只会有一次。而有过濒死经历而再生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绝大多数人无法体验生死,也不可能参透生死的本性。但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生死经历之中,以及佛陀与高僧大德的教言之中感悟到生死的本质,由此而更加深刻的认知生死。
  能认识到生死本质的智者不会惧怕死亡,他们会在死亡未来临前未雨绸缪;而在死亡来临之时,能够坦然应对死亡。倘若我们因怕不吉利而忌讳谈到“死”字,对生与死这样的大问题愚蠢地回避,而不是通过研学佛法而了悟生死的本性,并在出离轮回与了生脱死上下功夫,那么,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必然就会手忙脚乱,难以应对,结果只能随六道轮回流转受苦。倘如此,我们就与那些走路不看陷阱,一旦堕落陷阱就后悔莫及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生与死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正是因为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的生命,一切有信仰的人都关心自己死后的去向,所以,生死的问题以及死后的去向就成为了一切宗教的重要话题,这个命题也是宗教能得以存在的最重要原因。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之中,只有佛教对众生的生死问题讲得最深刻、最透彻、最彻底、最明白、最能撼人心魄、最能令人猛醒,故佛教也是将生死问题解决得最彻底的宗教。佛教不仅揭示了生死的本质,还为众生指明了一条通过修行而了生脱死的道路,并为未获得解脱轮回束缚的众生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归宿,那就是最快乐、最美妙的极乐净土。
  可以说,整个佛教的教义都是围绕着了脱生死轮回这个大题目—从悉达多太子应度化众生的因缘诞生,到他看到了生老病死的残酷现实而出家,直至他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了脱了生死轮回,最后到佛陀示现涅槃,整个过程都围绕着佛陀对生与死的证悟。佛陀在一生之中所讲述的一切经论与教法,都阐述了佛陀对于生死轮回本性的认知;而在佛陀所有的教言之中,也都显示出了佛陀证悟宇宙诸法本性与生死本性的大智慧。
  学佛、修佛为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现世的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能够获得出世间的了生脱死,为的是使我们能够看破生死幻象,放下对生命的执著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最终借由修行而获得涅槃的永生。
  因此,作为一个修学佛法之人,理应比凡夫更注重生死问题。修学佛法之人如果连生死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其所学的佛法对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利益,这样的“学佛”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现在很多人学佛的目的发生了颠倒,他们学佛似乎只是为了谋求世间利益,为了升官、发财、出名、被人崇拜,以此获得成就感,以及确保家人与自己的平安等等。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世间利益最多只能维系几十年,当人面对死亡时,一切世法都会毫无意义,纵使你有亿万家财、权倾朝野、名声震天,此时你一分钱、一点权力也带不走。这时,你将不得不面对死亡的问题,面对死后流转到哪一道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么在来生你将不得不在恶道中遭受极大的痛苦。而若想解决好生死轮回这样重大的问题,就必须学习佛法,并经由修行实践来获得真实的出离,这才是我们学佛的根本目的。
  那么,佛教持什么样的生死观?佛教有哪些关于生死的论点?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死、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死呢?这个问题就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世间生死人皆惧,持执正见可无忧
  我们先来看看众生是怎样看待生死的。一般说来,世人在对待死亡方面会持以下几种态度。
  一是怕死
  不论是天道的神仙,还是阿修罗道、人道、畜道、鬼道的众生,都十分爱惜自己的生命,留恋自己的身体。在众生的眼里,死亡是恐惧的,而对于死亡的恐怖感是任何人都难以超越的。即便是那些能够笑对死亡的英雄豪杰,在内心中也惧怕死亡,只不过是他们努力控制住了这种惧怕的情绪而已。即便是有着宗教信仰的人,知道自己死后能上天堂,将会去到自己所信仰崇拜的神佛、天主、教主那里,他们对于死亡也还是会心存恐惧。他们不仅害怕生命的消失,亦难以割舍自己在世间的亲人、财产与事业,故众生求生的欲望会在死亡的那一瞬间强烈地表现出来。
  五明佛学院的希阿荣博堪布在微博中说:“蝼蚁尚且贪生,只要是一个有情众生,最爱惜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我们自己往往连别人的一句辱骂,或是增加了一根白发的痛苦都无法承受,那么被剥夺生命的痛苦可想而知。”
  人为何会怕死?佛教认为,除了由众生天然所具有的“我执心”—对自身的执著而产生的爱护自身的本能因素之外,还因为凡夫众生习惯性的持有“断见”所致。这是一种基于对生死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邪见。不幸的是,凡夫只能看到自己能见到现实世界,如人道世界与畜道世界,而无法看到宇宙之中的天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等其他四道的世界。因此,人们就会不相信除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多维空间的、凡夫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而在这些不可见的世界中,有的很恐怖,如妖魔与地狱的世界;有的很悲惨,如饿鬼的世界;有的则很美好,如神仙所居的天道与佛陀法界、诸佛菩萨的净土;有的很混乱,如阿修罗残酷争斗的世界。
  因为凡夫无法见证到这些世界,所以就会认为一旦自己的肉身消亡了,自己也就“没有了”。于是,人们自然而然的会将死亡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如灰飞烟灭般消失的断灭的死,而看不到人的身体之中还有一个永远也不会死的灵魂。其实,死亡只是肉身皮囊的消亡,而众生那不死的灵魂则会以另一种形式获得重生。这个轮回会因亡者生前所造的业果与因缘,不断地流转于六道之中,某一世可能会上升为善道,享受生活;某一世也许会堕入恶道,遭受苦痛,这种随业力而飘荡的现象就称为“轮回”。
  由于人们看不到死亡后的再生,所以就会错误地将死认为是生命的彻底终止与结束,而不是生命的另一次重生。因此,人们当然是既不能接受自己消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亲友“不在了”的现实。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将死亡与绝望、恐怖联系在了一起。不论任何层次的众生,对于死亡都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即便是不会说话的牛羊在被宰杀的时候也会流下眼泪,并拼命地挣扎逃脱。
  古典小说三言二拍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曾有一财主在家中建了家庙,并请来了一位高僧住于家庙修行。某日,此家杀猪。猪拼命挣脱,跑到了家庙之中,见到高僧就下跪,眼中流泪。高僧知猪在求救,于是就对它说:“汝前世造业,故今生得了这畜生之身。我虽可以凭着老脸与施主去说情,救你不死,然而你的宿债却未还,也不能以畜生之身修成圣果。还是受了这一刀之苦,还了这宿债,我再送你到个好人家修行解脱吧。”此猪闻言,叩首以拜,然后转身离去,毅然被村夫绑缚杀之。高僧叹曰:“此自造之业,难免一死还债也。”待猪死后,高僧于定中将其神识送往善良之家投生。因此度化之缘,此子长成之后就拜在了此高僧门下做了徒弟,用尽一生修行成道。此乃因猪惧怕死亡而产生出了巨大的出离死亡的大愿力,幸而有缘得遇了大德高僧度化,方能转生善良之家,并在来世依止高僧修行,从而了脱了生死。所以说,众生若能因对死亡的恐惧而发出离心,才能修行正法获得解脱。故由此可知,对死亡的恐惧之心也可成为入道修行之善因。很多信佛的众生都是因为惧怕生死轮回,才皈投了佛法,始得诸佛与善知识的度化。
  反观我等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数次在轮回之中沉沦起伏,转世投胎,不知死过多少次,然而却未领悟到生死的本性,也未寻找到出离生死的正确途径,而且还被缠缚在一层又一层的业缘之中。再看看那些被宰的牛羊,它们曾在六道之中无数次漂泊。而流转于生生死死之中的我们,又岂能保证自己在以往生生世世中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无始以来,我们与其他众生又何曾未互相做过父母儿女、兄弟姐妹?
  世人不仅怕死,而且在生活中乃至文化上也会回避与死有关的内容,认为这是不吉祥的。比如,中国人很怕“死”这个字眼,竭力回避这个“死”字,有些人甚至连“四”字也忌讳,认为四与“死”字同音,就认为不吉利。然而,永远听不到“死”字,就可以不死了吗?总听别人说祝愿自己长寿的吉祥话,就真的能长寿么?光说吉利话是解决不了出离生死的问题的,对人唱喜歌、祝长寿只是凡夫的一厢情愿,只能用来自欺欺人,获取一时的开心与满足感。亲友们在为人祝寿时皆会说:“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然而此时,我们又不由得感叹:这美好的祝愿仅仅是我们的心愿与美好的理想而已,实际上是很难成为现实的,还真不如外国人祝寿时所唱的那句“祝你生日快乐”来得实在。
  回避提及死亡并不能解决死亡的问题。佛教认为,回避死亡是修行解脱的障道法。怕死是没有用的,生与死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无法改变的。死神并不会因为你惧怕它的到来,它就不来找你。所以,智者不会回避死亡的问题,而是积极地面对死亡,并为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生死的问题,并用佛法的智慧来解除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与错误认知,进而用佛法的修行来改变自己在死亡后的去向。
  死亡到底是不是很可怕?很多有过濒死经验的善良之人在回阳后描述过“死亡”后的经历。有的人在灵魂出离身体之后,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非常宁静优美,感到很舒适。有的人体验过灵魂出窍后在空中飘荡的感觉,并在身外回望到自己的肉身,这种感觉令人惊奇无比。这种感受与濒死的感受是相同的,是很舒适的,并不可怕。有了这样类同死亡时的感受,你就会明白死原来就是自己的意识从肉身之中走出来,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有了这样的经验,对生死也就会产生新的认识,也就不惧死亡了。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在死时则会看到中阴界里有着无数的冤亲债主向其讨命,故惊恐万状。如以整人害人为业的康生在死前就曾在医院中见神见鬼,大喊“有鬼”,要人为其“打鬼”,被医生护士所嘲笑。此皆因其一生害人无数,当阳气将尽时,冤魂向其索命所致。
  二是想要长寿
  因为怕死,所以人人皆想长寿,想永生不死。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帝王皆如此。皇帝让人呼自己“万岁”,这本身就体现出他对生命长青的渴望。遗憾的是,长寿是祝愿不来的。封建帝王的势力不可谓不大,在人间的势力可谓登峰造极,人皆呼其“万岁”。可是除了传说的黄帝“获长寿,驭龙而升天”外,世间的凡夫皇帝纵然享尽山珍海味,服尽滋补膏丹、长寿仙药,施尽“采阴补阳”之术,最终也没有一人能不死。
  秦始皇为寻求不死的仙药,给了徐福很多钱。结果只是富了徐福,而并没有给秦始皇带来长寿。在皇帝们尚未“万岁”之前,就都已魂飞丰都,做了皇陵之魂、地府之鬼。这个人人必死的规律绝非能以世间的权势、金钱、地位等因素为改变。
  为了能获得长寿,人们千方百计的保养身体,甚至不惜杀生来进补。有些人大吃龟蛇与珍稀动物,妄图以此“延寿”;而有些邪门外道之徒对生死的理解也十分荒谬,他们不愿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以节欲、修练、禅定、导引等正确的手段获得长寿,而是将长寿寄希望于神的保佑与服食毒性强烈的“仙丹”之上,或祈祷外道鬼神之上,实乃一大颠倒!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雍正,都迷于服食仙丹神药以求长生。封建帝王因幻想长生而屡屡因服用道士们炼就的“外丹”(含铅、汞、紫石英等有毒的壮阳之物),从而致使中毒身亡。即便世间真有能使人长生的“外丹”,也必须是修炼深厚的人服用才能驾驭得了。凡夫服此,无异于服食毒药,自寻早死。
  还有的人将长寿寄希望于“阴阳采补之术”上,欲效法彭祖“驭女而寿活八百”。然而,当今社会上谁又能掌握如此深奥的修炼方法?即便是有,谁又能寻找到众多的女性为自己做“增寿服务”?公安机关岂不早就将其当成流氓而送入监牢了?前些年,有位气功大师在旅馆搞“练功双修”。大师与其“双修”的八对男女当场被公安局以“流氓罪”逮捕。可见,在现代社会难以实行这样的“长寿法”,更不要说很多人修这个法是不是真正为了修行,是不是真的能有效,也许就是在借修炼之名来满足自己对色欲的贪求。再说了,即使这些条件都俱足,修炼这些法术的人也通过修此法获得了长寿,那么,他最终是否还是要死?在死后,他是否能超脱了生死轮回?
  世人羡慕神仙能长生不死,但神仙修成的是“真人”,这是以修内丹的形式将自己的元神修成三花聚顶、五炁朝元的真身,而不是使这个肉身皮囊永远不坏、永远不死。虽然,气脉与内丹的修持可以使人长寿,但到了最后,当神仙的肉身因衰老到无法继续维系生存时,还是要“羽化”的,也就是肉身还是要被抛弃的。而这个“与天同寿”的“真身”在某层天的寿数尽了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死?是不是超越生死?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神仙还不是下界再次修行么?故佛说六道之内皆有生死,天道的神仙也无法超越生死。因其难以达到将自性融入宇宙的空性之中,达到无余涅槃的境界,因而神仙不能永离生死与轮回。而佛教注重的是法身成就,法身一旦成佛,就永离了生死,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此,道教的《慧明经》在开篇就写了这样两句话:“天上人间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那么,人们的寿数到底能不能改变?寿命到底能不能延长?答案是能!但这要看怎样改,由什么方法来改。延寿是一个系统的修为,倘若方法不对,途径不对,就会失败,甚至会导致减损寿命。在下曾见到过几位修炼道教功法的修行人,其中有的人修炼的很刻苦。在下的一位邻居在六十岁时相貌如同四十岁一般,冬天只穿一件衬衣,在风雪之中一点都不感到寒冷。后来,他却修炼的走火入魔,认为自杀后就能升天,他在与妻子商量好后,就杀害了妻子然后自杀而亡。石家庄有一位修道教的女居士每天祈祷神仙,甚至舍家上山修仙,其意志十分坚定。然而,她很快就死在了山上,被神仙“召唤”去了。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能在人间活多久,而是死后能去哪里。如果能去往佛国净土,获得那里的永久居留权,再也不遭受人间的诸苦,这才是最究竟的幸福。如果不能获得解脱轮回束缚的胜利,即便能在世间停留再久、寿命再长,最终还是免不了一死。倘若死后对于自己的去处还是做不了主,而是去了恶道,那么即便能长寿一百岁、两百岁、五百岁、一千岁,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的列车无论把你拉多少里地,它总会到站。而到达了这个站后,你会走向何方呢?即便你修成了神仙,具有很大的神通法力,能与天同寿,但还是有寿数的,当天福尽了的时候,你就会下界受苦。
  当然,要想出离,需要在人世间付出很大的代价,不仅要修行正法,还要舍弃很多物质享受。故而,要想了生脱死获得永生,不能寄希望于这个必定会毁坏的肉身不朽上,而只能依赖于自己的法性修成为法身佛。只有修成了法身佛,自性才能与宇宙空性融合,从而达到了生脱死的涅槃的境界,这是真正的无生无死的永生。
  在下做拙诗一首,以抒此意:
  命短求长何复期,香灰未冷断鼻息;
  麻姑献寿无常笑,果老离尘倒驾驴。
  总有孤魂怜野鬼,神仙无奈舍肉躯;
  但得法性光明耀,抛却幻身不可惜。
  





上一本:神奇圣人王阳明1+2 下一本:论语演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探寻生死秘境的作者是吴玉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