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整理日期:2014-05-11 18:05:39

本书是根据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一线教授韦正翔的课堂讲稿整理而成的。此讲稿的视频在全球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排行榜的哲学类排第一名。作为从事多年马克思主义公共课的教学的老师,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
  作者简介:
  韦正翔,出生于1963年12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组副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外语课组负责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主讲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共家学派的倡立者。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
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和博士。英文曾达同传水平,能够用德文、法文、日文、俄文阅读,已录制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古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10门外语语法的部分录音(可在http://www.tudou.com/home/_78781713收听)。
曾在清华人文学院哲学系工作8年;曾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口译、笔译和译审;全国妇联国际部美洲和大洋洲处和国际项目合作处工作人员、某进出口公司的出口部副经理。曾接受联合国的联系组织扶轮国际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邀请,在美国用英文讲授了三年的《中国哲学》。曾在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和公共伦理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交换学者。曾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全球化问题的学术考察兼商业谈判顾问。曾为新加坡大型信息技术展外贸签约代理。曾随清华顾秉林校长和袁驷副校长率领的清华大型百年校庆访美团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国大学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的英文演讲和会谈。
正在写作《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中文卷)》、《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西方卷)》、《〈共产党宣言〉探究(对照汉、德、英、韦正翔,出生于1963年12月。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组副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外语课组负责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主讲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专家、共家学派的倡立者。清华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
  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和博士。英文曾达同传水平,能够用德文、法文、日文、俄文阅读,已录制了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古希伯来语、梵语、阿拉伯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10门外语语法的部分录音(可在http://www.tudou.com/home/_78781713收听)。
  曾在清华人文学院哲学系工作8年;曾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口译、笔译和译审;全国妇联国际部美洲和大洋洲处和国际项目合作处工作人员、某进出口公司的出口部副经理。曾接受联合国的联系组织扶轮国际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邀请,在美国用英文讲授了三年的《中国哲学》。曾在墨尔本大学应用哲学和公共伦理研究中心做了一年的交换学者。曾赴德国和意大利进行全球化问题的学术考察兼商业谈判顾问。曾为新加坡大型信息技术展外贸签约代理。曾随清华顾秉林校长和袁驷副校长率领的清华大型百年校庆访美团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国大学做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的英文演讲和会谈。
  正在写作《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中文卷)》、《追寻幸福: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缔造(西方卷)》、《〈共产党宣言〉探究(对照汉、德、英、法、俄文版)》、《〈资本论〉探究(对照汉、德、英、法、俄文版)》。
  主要代表作有:(1)独著《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约30多万字);(2)《有清华学生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韦正翔、张正东主编,约35万字);(3)《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18讲》(赵甲明、韦正翔主编,约45万字);(4)《博士生关注的当代问题探析》(赵甲明、韦正翔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辅助教材,约50万字);(5)独著《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约35万字);(6)独著《逃离国际经济中的伦理风险》(约36万字);(7)独著《软和平: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约26万字);(8)独译《金融领域中的伦理冲突》(约17万字);(9)独著《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在墨尔本大学的思想笔录和生活体验》(约23万字)。以上9部作品有8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化——共家学派的倡立
导论做好思想工作
第一节为什么要追求崇高?——我的人生经历
一老师的基本特征
二关于人生的大幸福
三从庸俗到脱俗的转向
庸俗的好人/开始脱俗/追求崇高/绝地逢生
第二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
一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
二领导力的培养
三心灵的进化
四如何修身、平天下
第三节考核和公正无私课堂的建立
一相对评分制
二公正无私的课堂序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化——共家学派的倡立导论 做好思想工作
  第一节 为什么要追求崇高?——我的人生经历
  一 老师的基本特征
  二 关于人生的大幸福
  三 从庸俗到脱俗的转向
  庸俗的好人/开始脱俗/追求崇高/绝地逢生
  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
  一 社会发展目标的设定
  二 领导力的培养
  三 心灵的进化
  四 如何修身、平天下
  第三节考核和公正无私课堂的建立
  一 相对评分制
  二 公正无私的课堂
  三 关于串写能力
  四 关于阅读书目第一章 马克思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第一节 中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
  一 中国崛起的精神领袖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和中国哲学的超越
  三 共家学派的倡立
  第二节是什么让人变得伟大?
  一 马克思17岁时的抱负
  二 清华精神是什么?
  第三节 马克思的人民情结
  一 为什么他会钟爱自由和平等?
  二 为什么他会同情人民?
  三 怎么他会有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志向?
  四 为什么他是一个特级愤青?
  第四节 马克思的本事是怎样炼成的?
  一 组织能力的展现
  二 串写能力的形成
  三 想象力的开发
  四 学以致用的方法
  五 严谨的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五节 马克思的理论何以能够在中国扎根?
  一 辩证法——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一只脚
  二 无神论——踏上中国领土的第二只脚
  第六节 马克思这个共产主义者的诞生
  一 关注经济问题
  二 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三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四 永久的爱恋
  五 对资本主义的失望
  六 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
  七 与过去决裂
  八 组建共产党的必要性
  九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一块整钢
  一 《资本论》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二 唯物史观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实现
  三 自然辩证法证明了唯物史观的正确性
  四 物质第一性的证明维护了科学的权威
  五 教科书的
  目录:
  解析
  第八节 哲学的特殊学习方法
  一 从简单到复杂的论证方法
  二 在坐标系中解决现实问题
  三 立场决定观念
  四 学文史哲为什么容易学成高级小人?第二章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节 谁来找寻社会秩序?
  一 大哲学家都谈社会秩序
  二 逃离自然界的奴役
  三 发展生产力的需求
  四 建立社会秩序的需求
  第二节 哲学不一定是真的
  一 成为意识形态的哲学
  二 传播的载体不一定是真的
  第三节 中西方的“天人合一”观
  一 对于权威的需求
  二 天的权威性
  第四节 安装社会秩序观的不同方式
  一 寓教于乐
  二 中国主要用哲学安装秩序
  三 西方人主要用基督教安装秩序
  四 用马克思主义安装秩序时的困境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科学性?
  一 教科书绪论的结构
  二 以前的哲学为什么要说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三 马克思主义靠科学建立权威
  四 马克思主义是一张真实的世界地图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继承性
  一 时代怎么具体地影响了马克思?
  二 空前绝后的理论一定没有生命力第三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到底在讲什么?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宗教
  一 哲学基本问题在西方的现实意义
  二 中国人学习哲学基本问题的用途
  第二节 老师接触基督教的经历
  一 对死亡的恐惧
  二 美国的道德教育
  三 功利性选择与自愿性选择
  第三节 康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一 康德的“道德神论”
  二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阶段论
  第四节 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证明
  一 自然界和人类是怎么来的
  二 世界为什么是运动的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有什么用?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概述
  一 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二 主静和主动的哲学
  三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二节 三大客观规律
  一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观点/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唯物史观的视角/辩证逻辑的视角/在矛盾群中抓主要矛盾/“和而不同”
  二 质量互变规律
  生死对决/在类特性上努力/乱量变产生不了质变/把握住关节点/如何飞起来/富裕不一定先进
  三 否定之否定规律
  解决一个矛盾的三个环节/公与私的矛盾的解决/反复现象的出现/为什么不能完全否定历史?/终生学习的必要性
  第三节 概念和范畴体系
  一 相对与绝对:不一定与肯定如此
  二 运动与静止:现实中没有完美
  三 时间与空间:爬楼梯和搭梯子的晋升
  四 内容与形式:西医补内容中医调结构
  五 现象与本质:人通过说谎来造假象
  六 共性与个性: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
  七 一般与特殊:世界真的是怪怪的吗?
  八 原因与结果:人会无缘无故地难受吗?
  九 偶然与必然:脱离现实的不一定脱离必然性
  十 现有与应有:为什么要有理想?
  十一 可能性与现实:准备好的人才能获得机会第五章 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谈认识论?
  一 不可知论到底要干什么?
  二 什么是能动的反映论?
  第二节 人怎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一 价值观:我们选择什么去认识?
  二 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什么?
  三 如何利用思维工具?
  感性认识:你的世界里鲜花在盛开吗?/理性认识:你能用有限的生命认识无限吗?/形式逻辑:怎么才能确定是与不是呢?/辩证逻辑:只要正反面都说到了就辩证了吗?/数理逻辑:怎么才能只思考时空?/直觉能力:专家为什么一眼就能看穿现象?/认识真理:真相不一定代表真理/改造世界:偷懒的人怎么会产生好的创意呢?
  第三节 怎么知道我们认识的是对的呢?
  一 为什么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 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是可靠的?第六章 为什么我们无法选择想要的社会?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为什么是有规律的?
  一 社会存在:人为什么不能像神一样地活着?
  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古人为什么要讨好大自然?
  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再富有也不能买军队?
  四 社会意识:为什么工作了想法会有变化?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越纯粹,越容易管理
  一 原始社会存在等级吗?
  二 中西方原始社会解体方式的差异
  三 各个阶级为什么具有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对历史的贡献
  一 人民群众怎么对历史作出贡献?
  二 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第七章 用《资本论》解析当代美国社会结构
  第一节 《资本论》能够解释当代美国社会吗?
  第二节 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一 美国文明是欧洲文明的继续
  二 谁是真正的统治者?
  三 “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初含义
  四 金钱的高度代表着权力的高度
  第三节 美国当代的社会结构分析
  一 非生产性劳动者:服务业创造价值吗?
  公务员:总统是谁的仆人?/经管人员:职业经理人是资本家吗?/律师、教师、医生:什么人选择文史哲专业?/高科技人才:为什么给他们提供奖学金?/艺术家:高雅艺术家为什么常落魄?/非熟练技工和熟练技工:打零工为什么不丟脸?/非生产性劳动者的生活特征:他们为什么怕失业?
  二 特殊人群
  黑工等:大赦是干什么用的?/多种有快乐无幸福的人:为什么流浪?/慈善和社会保障:为什么工人们会放低底线竞争?
  三 生产性劳动者:美国的生产性劳动者在什么地方?
  第四节 美国在搞多极化还是单极化?
  一 围棋原理与霸权布局
  二 英、美霸权的类似之处
  第五节 美国对于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和缺失第八章 《资本论》的严整逻辑
  第一节 学习《资本论》的目的
  第二节 商品和市场
  一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三 供求关系
  四 市场中不产生新的价值
  五 商人不一定是资本家
  第三节 资本的产生
  一 第一桶金的来源
  二 资本的用途
  三 工资的来源
  四 慈善和保障系统的功用
  五 什么挣钱就生产什么
  六 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七 资本家为什么节俭?
  八 为什么提倡消费主义?
  第四节 资本中存在的分工
  一 借贷资本和利息
  二 产业资本及产业利润
  三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四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五 知识经济是不是改变了价值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大结局
  一 经济危机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三 资本主义的死寂
  四 工人阶级的力量第九章 人所追求的一切最终都与他的幸福相关——共产主义的诞生
  第一节 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 人不再为生存的需求而受人剥削
  三 劳动真正成为人的幸福的来源
  四 人的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
  五 怎么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六 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吗?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符合马克思主义吗?
  一 计划经济的历史功绩
  二 采用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三 国有企业的发展前途
  四 腐败等社会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够解决?
  五 坚持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六 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性历史使命——在全球范围内捍卫共产主义信仰
  第一节 氏族伦理的传承差异说
  一 人性善恶的不同
  二 堆与单子的不同生活方式
  三 家族长生与个人长生的不同
  四 上帝与圣王的不同
  五 软和平与硬和平的不同
  六 中国还是西方真正具有多元文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后记 相爱的人能够燃烧自己的生命成全对方的梦想序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化
  ——共家学派的倡立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一整套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体系,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要把这套思想体系变成全民族的思想武器,以便团结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自觉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就需要人民对它产生坚定的信念。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人享受着这套理论的实践带来的物质成果,却对这套理论抱以淡漠甚至抵制的态度。那么,如何才能让这套体系深入人心,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呢?
  本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很强大的政治权威,但经验性强,学术权威性也相对较弱。政治权威只能管住人的行为和身体,却管不住人心。通过政治权威可以让人坐到教室里听讲,但是无法让听讲的人思想不开小差,也不能真正让听讲的人信服。你强制他,他就虚伪地在口头上应付你;你用糖衣炮弹引诱他,他就把糖衣吃了,把炮弹给你扔回来。
  要想真正让这套理论深入人心,需要借助学术权威。而这些学术权威需要具有大众既认同又难以企及的真本事。本人认为,中国需要能让全世界真正认同的意识形态学术大师。有了这样的大师,中国的意识形态在世界上的学术影响力才能与中国的崛起相匹配。那么如何来培养这样的意识形态学术大师呢?下面本人将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 共家学派倡立的思路
  本人认为中国应该创立一个称为共家学派的学术团体。所谓共家学派,就是共产主义学派。这个学派,要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的成员。这个学派可以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版。他们不掩饰自己的学术立场,坚定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权威,但又不是在为某一届政府做政策合理性的论证。它从宏观的、长远的角度来研究什么是共产主义,研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论证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当大众具有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的认同,它就可以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落后的标准,而不是像现在有的人把西方社会的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或简单地以GDP作为衡量标准。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的实现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出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什么条件,从而现在就可以为这个社会的实现创造条件。这样就预制了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它可以吸收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构造一个中国的共产主义学派的理论体系。
  本学派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总体的理论框架,以孔子和马克思作为学术上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不能没有孔子,也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孔子,中华民族就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马克思,我们就无法说明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中国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而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两位思想家并驾齐驱地放着,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其实还是只把孔子作为一种摆设。而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存在着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解释马克思的文本问题。德国学者总是认为他们解释马克思的文本比中国学者解释得更权威。西方其他国家的学者,包括日本学者在内都感觉他们对马克思的解释更正宗。这样,我们在这个方面就失去了话语权。如果一个党把自己无法做出权威性解释的文本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显然难以走向世界。
  第二,如果我们以我们的方式来中国化马克思,那马克思同意吗?谁允许我们以我们的方式来中国化马克思呢?这样我们是不是会把不该由马克思享有的荣誉赋予他,这样的荣誉马克思肯要吗?这样是不是也会把不该由马克思承担的过错强加给他,这样做是不是也有点儿对不起他老人家呢?
  中国在世界上要有自己的话语权,就必须具有自己的学术理论标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学派,这就是共家学派。在这个学派中,我们可以说我们用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用了马克思的什么思想,我们发展了什么思想。这种发展的思想是属于共家学派的,不需要别人来评说什么更权威。就像有一次在中国参加宴会,我听到一位西方人在说我们的学生穿西服穿得不对。为什么他到中国来还能指责我们穿西服的方式呢?就因为在穿西服方面,他们感觉他们更正宗,更具有发言权。如果我们穿的是旗袍,是不是就该由我们说了算了呢?
  “共家学派”就是一件把孔子和马克思以及其他伟大思想家的思想融入其中的旗袍,是我们说了算的。“家”字借用了中国传统的说法,与儒家、道家等相匹配,而“共”则说明了这个“家”里最重要的概念,借这个概念可以完成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也能融入马克思和其他中外学者的思想精髓。因为“共家学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就像一盆清水,如果我们把掉在其他争论不休的盆里的珍珠拣出来,放在这盆清水中,更容易整合出一个相对完善和争议较少的体系,而且即便产生了争议,我们也更具有发言权。当初,禅宗对于正宗的佛教就是进行了这样的改造,使得中国人有了自己具备话语权的佛教形态。
  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孔子和马克思这两位思想大师的理论,从而形成一套理论框架。然后再通过这个框架吸纳中外思想家的精髓,最后真正形成一个中外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理论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来不断地将毛泽东思想和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变成学术理论,用强大的学术体系来实现政治理论的学术化。之所以有必要建立这样一个具有统一学术意志的团体,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国家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征服大众,首先要用这套政治理论征服学界,因为大众是要靠学术界来教育的。而学术界是最难用政治权威来征服的。征服学术界人心的只能是学术大师。在学术界,引用政治讲话是不具备学术意义的。如果没有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学术大师,就不可能真正使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出现只是教授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自说自话,学术界并不认同的状况。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组织起来的学派,只是散兵游勇的单打独斗,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征服力。历史上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学派都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是承前启后的。所谓空前绝后的崭新理论,最终都会变成一潭死水而被历史所抛弃。
  第二,中国文化既不能丟,也不能全用。一个国家丢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就相当于丢弃了自己的民族,根本就谈不上民族的复兴。但是中国文化中确实存在精华,也存在糟粕,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而且,如果只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就会被排除在外。中国学习了那么多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自己的文化中不给西方哲学以一定的地位,是相当不厚道的。况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在对方的长处不能为自己全部吸纳,一方无法真正战胜另一方的时候,二者只能在对立中并存。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来看,如果说中国属于正,西方属于反的话,真正能够超越二者的是合。如果中国人首先把握了合的制高点,就能够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性崛起。
  第三,西方文化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如果说共产主义的建立需要整合两个方面,即:人对于人的自由和人对于自然的自由的话,中国文化首先通过儒家思想传承了原始共产主义的以“公”为上的道德观念,更能让人获得人对于人的自由;而西学因为强调了私有制的以“私”为上的观念,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这二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中国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得不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肯定西方文化的贡献。但如果中国照搬西方文化,就等于民族自杀。中国把西方文化做得再好,也只是个赝品,证明的只是西方文化的成功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需要,它需要中国化。纯粹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一种西方理论体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没有把中国文化的主要精髓吸收进去,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限。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需要不断被提升为理论。通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整合中外文化的精髓,从而在合的层次上完成全球文明的融合。虽然文化依然多元,但相互认同的方面都能够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得到体现。而共家学派就应该努力以一种新的学术形式完成这样的整合。
  
  二 共家学派大师的基本素质
  在人类历史上,成为人们真正信服的学术大师的人,通常都追求崇高的理想,能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才兼备的人。他们的人格和学识的深度和高度都让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在中国历来就具有以德为先的传统。当人们否定一个人的德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鄙视他的学识。另外,任何一种太容易得到的学识,都不能成为服众的学识。如果能够达到如下标准,无论观点是否有分歧,人们都会真实地产生由衷的敬佩感:
  第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的存在方式还是民族性的,但共家学派大师的胸怀应该是“天下”性的,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不狭隘、不偏私,其民族性表现在他尊重自己的民族,具有民族自尊心,他应当作为自己的民族的代表而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就像孔子是关注天下苍生的,马克思是为人类谋幸福的。一个人的胸中要能够放得下人类、放得下宇宙,才能称得上大气。练就这种胸怀的方式之一是练习颜体的楷书书法。这种书法中体现着“大气”和“正气”。它古朴、端庄、一丝不苟,在布局上讲究公正分配空间。表面上看是字,但实际上它是气度的不凡、是胸襟的无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照人的品格。因此,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精通颜体书法。精通的目的不在于技艺,而在于修身。
  第二,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是逻辑能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的人,这样的人既能以理服人,又不乏趣味性和幽默感。而同时能够造就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和想象力的很好的办法就是练习写格律诗。有人认为格律限制了人的思维,其实格律诗要求作者把一些杂乱无章的内容合理地放到一定的规范中,这既需要逻辑,又需要精妙的想象力。因为有了格律,才会产生妙趣横生的唐诗宋词。诗言志。诗歌也可以映照人的心灵。美诗无邪。因此,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是精通格律诗的诗人。他们写诗的目的同样不在技艺,而在于陶冶情操。
  第三,大师应该是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他们一定是通过温故而知新的。现在往往一讲创新,就直奔创新而去,常常会把人类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东西当成新东西提出来,贻笑大方。大师不是科学家,他们和科学家的主要区别在于,科学家主要探索的是真理,大师主要探索的是符合一定历史时期发展的社会秩序结构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载体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就像同样是编故事,《圣经》能够成为宗教经典,而一般人编的故事就成不了经典,就是因为《圣经》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认同的价值观念。比如说,《圣经》中说夏娃是亚当的肋骨变成的,而不说亚当是夏娃的肋骨变成的,就表明《圣经》诞生于男权时代。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精通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著作,尤其是哲学著作,这样才可能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的学术成果。
  第四,大师应该是理论家,他们与舆论家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家有超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理论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逻辑方程式。看一篇文章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其前提的设定是否站得住脚,推理过程的逻辑是否严谨。西方哲学高于中国哲学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用范畴、概念、判断、推理体系来写作,说理和论证透彻,容易讲授,不会出现像《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或禅宗第一义的“不可言说”。在西方哲学中,“常道”也是可以言说的。因此,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精通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和高等数学,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能真正看懂西方哲学经典。
  第五,大师应该至少能够用10门外语阅读,其中主要包括古汉语、古希伯来文、古希腊文、拉丁文、梵文、阿拉伯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中常被他国学者用的原版文本难住,从而失去发言权,就更谈不上权威了。借助这10门外语,可以读懂世界文明中主要经典著作的原版。学会一门语言,就等于打开了一扇文明之窗,可以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而且学懂这10门语言,本身说明一个学者是否真的精心于学术,对大众就具有一种说服力,也能因此体悟到更多的文明的价值观。比如说,在每门语言中你能看到一个民族更重视什么,因为最重视的东西总是放在前面的。只要学习方法得当,懂10门语言并不难。每门语言的核心单词就3000字左右。只要坚持每天学8个单词的听说读写,一年就能弄懂一门外语。
  第六,大师应该精读《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英文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大师要“通”,而现在把图书馆里的书都读完是不可能的。而大师要“通”的不是“小术”,而是“大道”。百科全书能把各学科最精粹的东西归纳出来,把握这些信息,就能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通道,对于大师研究经典著作,并从经典著作中阐发新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师要做到“有格局”,能把握“大道”,这样的修炼是事半功倍的。
  第七,大师应该具有写作优美散文的能力。优美的散文能够把说理和丰富的想象融为一体,使得文章既通白晓畅又有阅读美感。这样的文章风格独特,难以互相抄袭。同时,散文往往更能体现出一个学者的品格。共家学派的著作应该用散文体写成。笔端带着感情来表达严谨的逻辑思维,应该是中国文章区别于西方文章的最大特点。好的散文不仅能够通理,而且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阅读时情理交融,更容易产生说服力。共家学派大师的著作不用多,也不用长,每人能写出一本或一篇能传世、深刻、严谨而优美的散文足矣,最后选入《共家学派思想集萃》系列丛书。这对于统一学术思想,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术引证依据,将会产生很大的效用。学生将不会再把杂乱无章和断章取义的各种相互冲突的理论碎片硬塞入自己的论文中,从而炮制出貌似熟悉文献的作品了。
  总之,共家学派的大师应该同时具有这样的基本素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胸怀天下同时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精通颜体书法和格律诗;精通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作品;精通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数理逻辑和高等数学;懂古汉语、古希伯来文、古希腊文、拉丁文、梵文、阿拉伯文、英文、德文、法文、俄文,能够阅读用这些文字写成的经典著作;通读《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英文版《大英百科全书》;会用优美的文字写出富有哲理和思维严谨的散文。
  这些素质分布到很多人身上很容易实现,但一个大师身上要同时具备这些素质就比较难了。大师与科学家不一样,科学家的工作可以带着一个团队协作完成,而大师的思考则是独立的,无法合作进行。虽然学术也需要团体,但他们的思想只能靠交流,每个人都不得不独立地完成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这个角度上看,培养一位大师比培养一位科学家要难得多。培养科学家可以有程序,而培养大师却无章法,需要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上只是说明了大师需要的基本素质,但并不是具有了这样的素质就能成为大师。
  曾经有一个人,他认为犹太人要想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复活已经死亡了两千多年的古希伯来语。他这样努力了,他和他的朋友们最先教他们的孩子说古希腊语,后来得到了犹太民族的普遍支持,最后实现了古希伯来语的奇迹般的复活。据说,有个犹太小女孩,在她心爱的小娃娃被人拿走的时候,她用希伯来语请求那人把娃娃还给她。对方听不懂,她不惜失去自己的小娃娃,还是坚持用希伯来语诉说自己的请求,尽管她会说对方听得懂的语言。
  中国同样需要用一种新的形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系统地复活,并能吸纳世界优秀文明遗产,这也是我们全民族应该来做的一件事情。有了这样的大师,中国的意识形态在世界上的学术影响力就能与中国的崛起相匹配。如果未来有一天,我们民族里的大多数人,都能像那个小女孩一样来捍卫我们的信仰,我们就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大师了。
  尽管共家学派的大师目前在世界上还不存在,但我感觉需要先提出一个设想,才能使得这样的需要练童子功的大师从小就能按这种思路进行培养。这种大师需要从出生开始培养,要经历一生的奋斗才可能造就。每个家庭都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设定这样一个培养目标,即使最后没能把他们培养成这样的大师,他们拥有的素质也足够为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了,而且这样可以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这是在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韦正翔
  2010年9月9日写作
  2011年11月9日修改
  
  (原载韦正翔、张正东主编《有清华学生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上一本:百思不得其解的汉字 下一本:右脑制胜:最强大脑的秘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作者是韦正翔,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