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金刚经》中非常直白地教导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字面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别想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地方可呆。所以,如果非要想安住在某一个地方,或者说是想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的话,那么这个地方就在不停地“折腾”中。都市快节奏的高效率生活方式让很多人身心疲惫,近乎窒息,而我们又陷入“走不开,回不去”的尴尬境遇中,何处是家乡?本书告诉你“此心安住是吾乡”。明一法师有感弟子中众多白领的这一困境,坚持数年在网络禅堂、都市茶馆、公司会所等各种场合演讲开示,解答人生困惑,带领大家修行。内容风趣幽默、结合现实、着眼当下。让许多人在点滴间身心获益。明一和尚很直接地告诉你:你像一只蜗牛一样背着重重的壳想在这楼山厦海间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出路?告诉你,没门。出路就在这个折腾中,认识清楚折腾本身,就能安心安住。
作者简介: 明一法师,字崇守。禅门巨匠净慧长老得法弟子,临济宗45代传人,河南法眼寺方丈。
目录: 为什么要安住在折腾中 无常特征“如”字现 命中注定无常改 无常未来不确定 认识佛教从“觉”始 众生与佛由“觉”说 佛教“业”字科学说 基因与业定将来为什么要安住在折腾中
无常特征“如”字现
命中注定无常改
无常未来不确定
认识佛教从“觉”始
众生与佛由“觉”说
佛教“业”字科学说
基因与业定将来
随顺世缘识业报
物质精神双产品
精神财富带得走
如何安住在折腾中
身口意三业显功夫
忏悔业障作功夫
如何忏悔业障
正确忏悔免新业
业识茫然应知返
玩游戏多造恶业
拜经忏悔有来由
拜经忏悔非迷信
舍恶性人是魔业
吃亏勋章莫忽视
用“忙”助修进步快
不懂不会不知道
“忙”起来了少捡择
目的不同方法一
智慧生活不分别
智慧生活靠勤奋
思维分别净为秽
顺逆在于一念间
枯燥乏味好用功
没有信心问题多
生活禅开遍地香
折腾才是硬道理
《与祖师同行》看生死
不幸建立于幸福
掉进陷阱新天地
智慧生活免思考
禅意人生四锄头
菩萨十种得智慧
《宝王三昧论》如意
摩尼宝珠别卖了
模拟信息数字化
道交感应粗功夫
新浪开通佛学频道
每一个人都做事
平常心面对外境
身体健康有原因
行医需要有执照
天寒地冻过大年
今年春天迟到了
罕见冬雨降山中
都摄六根来打七
拜经拜忏有科学
拜经拜忏有道理
专注禅修一切法
佛教修行可量化
佛教修行要量化
我的折腾经——折腾法眼寺
奉师命初探法眼
匆忙再上法眼寺
单身初宿法眼寺
筹办法眼寺禅堂
在法眼寺起禅七
青山环抱法眼寺
魔障重重打禅七
千日禅七再动心
炉鞴强开法眼寺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活动
忏悔论坛今建立
万圣书店做讲座
忙忙碌碌又一春
爇顶行脚白云洞
到东方寺采香椿
潍坊四十八小时
探路行脚白云洞
雪抱黄梅观不足
药师茶供黄梅茶
参加佛教用品展
今赴杭州做活动
网络禅堂第一课
拜经共修今开始
今天带人去放生
广州佛教用品展
“不作为”的真作为
相敬如宾箱庭禅
我的折腾经——腾于各种讲座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一讲——禅修的先决条件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二讲禅修入门调五事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三讲——禅修中的第一个困难腿子疼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四讲——如何克服腿子疼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五讲——忏悔铺平禅修路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六讲——《易筋经》指导禅修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七讲——用功方式的技巧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八讲——禅修与守戒
安住在折腾中
这几天一直在给周边的人灌输无住的概念,告诉人家《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安住在折腾中。尽管自己不喜欢“折腾”这两个字,觉的太粗俗,但是大家却非常受用,只好随顺众生了。搞笑的是跟着他们回北京的时候,他们邀请自己去做个讲座,题目就叫安住在折腾中。而且很郁闷的是自己把这话题告诉身边的人的时候,他们强烈要求用这个题目出本书。《安住在折腾中》就这么给折腾出来了。
佛教认为一切是无常的,所谓佛教的无常观;科学认为一切是不定的,有薛定谔的猫之说;儒家的孔子讲世界是迁流不住的,逝者如斯夫;伟人毛泽东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如此等等,所以圣贤们的观点一致指向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变化无常的,这就是真理,是我们所处世界的自然规律,应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指导。
在佛教的《金刚经》中非常直白地教导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字面上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别想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地方可呆。所以,如果非要想安住在某一个地方,或者说是想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的话,那么这个地方就在不停地“折腾”中。
这个道理就是佛教的最终道理,是一切开悟的基础,是一切经典的指向,是所谓讲不出来“大歇场”,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是……因为一切是变化无常的,因为有了变化无常我们可以从凡夫而修行成圣贤乃至成佛。因为有了变化无常我们可能由圣贤而堕落凡夫乃至恶魔。安住在这一切的变化之中,在需要当凡夫的时候当好凡夫,在需要当圣贤的时候当好圣贤,在需要当好佛的时候当好佛,在需要当好魔的时候当好魔就解脱了,就成了真正的佛。所以,佛是平等的,无凡夫圣贤之分的,无好坏之别的,无……
这个变化不定的道理在儒家、政党乃至自然科学里面也适应。因为有了变化不定,我们有了可以向往的明天,因为有了变化不定,我们会担心未来,因为变化不定……。这一切的原因来自我们所处的世界基础是变化不定的,这是自然的规律,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世界是由粒子组成的。而粒子在分到最小单位——夸克的时候就表现出无常的不稳定性来了。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的组成基础是变化无常的,这个变化无常的基础又造就了我们的一切是变化无常的。在这样一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面,我们想找一个不变的地方安身立命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所以,一切的安定是相对的,是不长久的,而变化则是永恒的,是绝对的。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使得我们总是想找到一个永久安定的地方,所谓的“大歇场”。从科学来说,我们总是想找到一个永恒,结果我们一无所获。所以,佛教教导我们不要想着能安住在什么地方,如果非要想安住在一个地方的话,那就安住在“折腾”中。如果你认命于“折腾”了,你就解脱了,或者说是放下了,这便是一切修行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慧能大师就是因之而开悟放下的。这句话同样开悟了许许多多的佛弟子。
从祖师们给我们留下的语录里面,就经常发现安住在无常变化之中的例子。比如百丈怀海禅师说的:“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这很明显就是告诫我们,真正的安闲处就是像白云清风一样地变化不定,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
同样祖师们在告诫后来人的时候也是要求他们不要想着有个地方可安住。比如四祖道信禅师在告诫他的弟子牛头法融的时候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因为我们修行人总想不住三界,事实上不住三界就是不执着住于三界的某一个地方(安闲的地方)。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叫出了三界了。
对于自己来说,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觉得人生烦愁事太多,苦恼不断,以为只要出了家就不会再有烦恼。哪知真正出了家,穿上袈裟,烦恼依旧难断,忧愁之事反而更多。所以自己的师父说自己是“未着袈裟嫌事多,着了袈裟事更多”,要求自己安住在事多中,放下在事多中。经过修行自己开始接受了事多的事实,认命于事多的环境,放下了事多的劳累,安住于“折腾”之中。
《安住于折腾》这本书中的内容就是记载了自己不断折腾的例子,不断折腾的经验,不断折腾内容……。也就是自己认命于折腾的过程,安住于折腾的地方,实现着所折腾的理想,幻想着要折腾的新天地……希望这些折腾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借鉴,有所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