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政治、经济、价值体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引入,儒家思想和传统曾经遭到严重的冲击和摧毁。 到20世纪,随着政治、经济的强大,中国社会强烈需要强大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来支撑,近年来,读经大讨论,孔子学院、国学院的建立,全国逐渐掀起一股“国学热”。学术界也纷纷投入儒家思想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他们在传统的学术层面的研究之外,还致力于儒学的制度、政治、社会功能的探索。在这一情况下,儒家复兴不断被提出,并成为探讨的主要议题。 那么,儒家能否复兴?又该如何复兴?本书当置于儒家复兴的现代处境,立论于中国的经学传统,讨论中国的“王道政治”问题,提出了“王道政治”与世界秩序的通约,在此基础上探索儒家(政治传统)复兴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复兴,复兴什么。作者以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材料,严谨的论述,尖锐的语言回答:中国回归王道政治的若干选择。 作者简介: 干春松 哲学博士。哲学系宗教学系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现代化与文化选择》、《神仙传》、《中国人百年》。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哲学和儒家思想研究。 目录: 导言:全球化与王道政治 一:儒家的王道政治 1.为政以德:王道政治的儒家基础 2.圣王与王道 3.王道对霸道的拨乱反正:从孟子到董仲舒 4.王道与天理:王道的内在化 二:王道与天下 1.何为“天下”? 2.天下与王道 3.“王者无外”与“万物一体” 三:被否定的理想: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对王道天下的解构 1.被重新定义的“中国”——民族国家概念下的中国 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之惑 3.民族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的“混搭” 四:不绝如线:现代儒家的王道观导言:全球化与王道政治 一:儒家的王道政治 1.为政以德:王道政治的儒家基础 2.圣王与王道 3.王道对霸道的拨乱反正:从孟子到董仲舒 4.王道与天理:王道的内在化 二:王道与天下 1.何为“天下”? 2.天下与王道 3.“王者无外”与“万物一体” 三:被否定的理想: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对王道天下的解构 1.被重新定义的“中国”——民族国家概念下的中国 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之惑 3.民族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的“混搭” 四:不绝如线:现代儒家的王道观 1.对世界秩序的构想: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2.现代新儒家和当下中国的王道政治理念构想 五:民族国家体系与王道政治的退隐 1.民族国家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冲突 2.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 六:观念与制度:王道政治的未来 1.寻求世界正义:观念上的改进与突破 2.儒家王道秩序现代转化的可能性 3.王道秩序的中转站:超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 4.王道与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 后记全球化与王道政治 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进程,其起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公元1500年。不过,从20世纪末的最后20年开始,全球化进入了一个突变期,人类的相互联系与在此之前的状况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差异,这个突变引发了人类对于地理空间和历史的进程的认识的巨大转变,并进一步延伸到许多领域。 首先,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框架,使人类的活动不断地超越以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之间的界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全球化压缩了时空”。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发展出“地方的”和“全球的”两个终端,而“民族的”和“区域的”成为空间连续体的中间部分。 其次,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冲动之下,企业和市场在不断进行重组和协调,这些活动往往跨越了传统的“国家”范畴。“在经济领域之外,全球化体现为非政府组织这类行动单元的重要性的不断上升。这些组织的活动涉及‘整体利益’问题,如人权或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水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它们关注的问题过去还被认为属于政府的专门职权范围。” 再者,全球化不仅改变了物质与客观生活层面,也必然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全球化也意味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间的相互依存日益明显,社会互动迅猛发展。他们认识到地理界限和距离的重要性已日渐消退,从而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成为全球整体的一部分。” 人们对于全球化的后果有着截然不同的评判。乐观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可以使人类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最大限度地享受物质和文化上的进步。而悲观论者则看到全球化客观上加剧了业已存在的贫富差距,从而完成了对于落后地区的最后一次剥夺。这个看似矛盾结果主要来自于越来越明显的超国家联系和依旧存在的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冲突。也就是说,虽然经济行为和人类活动方式越来跨越了民族国家的体系,但是最后的账目结算和政治目的依然归结于主权至上的民族国家体系之中。这样的冲突在现在的“世界帝国”--美国的外交辞令中上得到最明显的表达。他们总会以全人类利益的角度来对世界上的事情指手画脚;但与之相伴随的表述必然是:这符合美国的利益。 因此,日益加深的全球化趋势要求我们重思民族国家体系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和未来。 有些人一度轻率地用“历史的终结”来描述我们这个时代。冷战的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使他们坚信人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即: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将带来繁荣与和平,历史的发展从此便确立起唯一的模式。毫无疑问,这样的结论虽有一定的历史敏感但过于表面化,他们看到的不是转折而是旧的模式的定型化。 所以,就未来“世界”的秩序而言,我们需要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进行思考和设计。因为,以民族国家为特点的机构建制和关系模式,已然不能适应这个转折的时代。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视野来看待我们的空间观念,建构起一种有预见性的人类未来秩序。赵汀阳曾经说过,“思考世界”与“从世界去思考”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曾经支配世界的英国和正在支配世界的美国从来都只有国家理念,因此无法为这个正在形成的世界提供合法性和正当性。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托古改制”式的“天下体系”构想,认为“天下理念可以说是一个考虑到最大尺度空间的最大时间尺度利益的概念。只有把世界理解为一个不可分的先验单位,才有可能看到并定义属于世界的长久利益、价值和责任。”因此,他把“天下”看作是一个“伟大的预言与制度设计”,应该说赵汀阳的讨论很大程度将儒家政治理念中的终极向度做了梳理,不过如果我们继续要追究是什么构成天下制度的内在精神,在儒家的方面来说,就是王道。王道是由现实的政治实践通向乌托邦式的天下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连接处。 面对民族国家体系和全球社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我们要把我们的视野交集于何种价值体系中呢?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正所谓同归而殊途,而本文则要将思考的重点聚焦于儒家的王道政治观念和实践,这个在中国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完善并定型的儒家政治秩序观念,似乎能让我们对应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丛林”世界。 在古典的儒家思想中,“王道”是作为对于霸道的对抗和反思,也就是对于建立在利益和私欲基础上的政治秩序的批判,并构建基于善意、美德基础上的理想社会,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映照出“利益政治”的弊端,因而构成对于现有政治秩序中矛盾的化解之道。 对于古代的王道政治的“回想”,并非是说那些具体的政治设计能够搬运到现代政治的架构中,更重要的是出于对王道政治原理的肯认。这实质上是一个“古典”与“现代”互释的过程,它会使思想的发展植根在漫长的人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之上。这样的过程有时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黑格尔的“合题”中对于“正”、“反”两方面的综合。在貌似否定之否定的回归中,发展出解决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也因为如此,在面对人类所不曾经历过的全球性的状态时,那些产生于地理相对分隔的古典时期所产生的地理区域及其相互关系的理念何以能够成为我们处理超越国家体系的思想源头呢?即这些古典智慧何以转化为我们当下的思考助力呢?而这个正是本书所要讨论的“王道”问题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