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
作者:365天读经典编委会 整理日期:2014-04-27 09:04:48
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家的专利,每一个经常对自己及与自己有关的事务,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人,都应有自己的哲学。 目录: 中国哲学 阴阳五行的智慧 八卦的奧秘 周易(二则) 制礼作乐的能臣 一代智者的道德修养 必须遵循的准则 《老子》的人生哲学 老子(一则) 万世师表,以德服人 论语(二则) 孝义行天下 《大学》、《中庸》里的生存智慧 大学(一则)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中国哲学 阴阳五行的智慧 八卦的奧秘 周易(二则) 制礼作乐的能臣 一代智者的道德修养 必须遵循的准则 《老子》的人生哲学 老子(一则) 万世师表,以德服人 论语(二则) 孝义行天下 《大学》、《中庸》里的生存智慧 大学(一则)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仁政才是保障 孟子(一则) 平民教父的哲思 用爱拯救世界 墨子(二则) 超越贫困的人生 庖丁解牛 学富五车 白马非马,病人非人 事实胜于雄辩 五德终始说与明堂制度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劝学(节选) 刑过不避大臣 宋人酤酒 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 天亦有道 一个儒者的自白 天人三策(节选) 心在天下 淮南子(二则) 模仿大师 真理是在争论中确立的 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神 万物亦有亦无 天人之际是奇才 放浪形骸皆自然 赠秀才入军(其二) 拥有绝对自由的人 咏怀(节选) 口若悬河的郭象 藏在金丹中的长生不老术 众神的传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 思想界三分天下 人生就如同一树花 神灭论(节选) 多元开放 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 玄奘西行求法 “胡言乱语”得衣钵 净在修心 见性成佛 韩愈谏迎佛骨 师说(节选) 柳宗元统合儒释 小石潭记(节选) 理学的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万物是我的朋友 二程创天理论哲学 圣人当以道心为主 朱熹诗选(两首) 宇宙是吾心,吾心是宇宙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我劝天公重抖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节选) 最完备的政治 病梅馆记(节选) 睁眼看世界 中国哲学阴阳五行的智慧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中蕴涵了中国哲学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它最初是源自古人对自然的探索和总结,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又引申到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皆分阴阳。 古人习惯用阴气和阳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事物的此消彼长。他们认为,蒸发上升的是阳气,沉滞下降的是阴气。阳气的季节,气从大地由内而外,促使万物生长;阴气的季节,气沉滞下降,万物凋零归根。这阳气和阴气是万物的根本,如果能相互平衡协调,则四季风调雨顺,不会偏衰;如果阴阳失衡,便会发生灾难。 这种观点现在来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却解释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就曾以阴阳二气来解释地震的发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也是史料中有关“阴阳”观念使用的最早记载。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认为,阴和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作用,由此才会有此消彼长的现象,这也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史记·天官书》中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认为,阴阳是促使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本,而五行则是构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行,即木、火、水、金、土,这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木代表生长的物质;火代表可以散发热能的物质;土代表自然本身;水代表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金代表坚固的物质。木和火在土的上面,水和金在土的下面,所以木、火属阳,水、金属阴,土是中性。 ……
|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