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遗规》是清人陈宏谋先生所辑录的《五种遗规》中的第一篇。 清陈宏谋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5种,即《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其中《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养性、修身、儿童及青少年启蒙教育、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虽时过境迁,但是《养正遗规》中的教诲以及对小孩子的童蒙教育,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有着重大意义。它可以更准确地教给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这样重要的一部典籍,由于种种的原因现代知道的人很少。鉴于《养正遗规》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更直接的了解从小教育孩子读书、修身的方法,编者对《养正遗规》进行了译注工作,对其中的艰深字词做了详尽注释,并对每篇文章都做了浅显易懂的翻译,以便今人更好的学习和阅读此书! 作者简介: 陈宏谋,原名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改为宏谋。他是雍正元年(1723)进士,清代广西桂林籍官员中,官位最高(宰相),任官时间最长(48年),任官历经省份最多(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止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30多年,历12省,政绩卓著),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名臣。在多年的任职经历中,陈宏谋对各地民情风俗的得失利弊进行了研究,分明兴革,逐条钩考,加之勤奋学习,遂成为学识渊博、编著甚丰的学者。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 目录: 养正遗规序 卷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朱子《童蒙须知》有序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陈北溪《小学诗礼》 真西山《教子斋规》 方正学《幼仪杂箴》 高提学《洞学十戒》 卷下 颜氏家训——勉学篇 朱子读书法 朱子治家格言 吕近溪《小儿语》并序养正遗规序 卷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朱子《童蒙须知》有序 朱子论定《程董学则》 陈北溪《小学诗礼》 真西山《教子斋规》 方正学《幼仪杂箴》 高提学《洞学十戒》 卷下 颜氏家训——勉学篇 朱子读书法 朱子治家格言 吕近溪《小儿语》并序 吕新吾《续小儿语》有序 陆桴亭《论小学》 补编 养正遗规补编序 诸儒论小学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陈定宇示子帖 王文成公训蒙教约 附歌诗 屠提学童子礼 吕新吾社学要略 张杨园学规 陆清献公示子弟帖 张清恪公读养正编要言 唐翼修父师善诱法★《五种遗规》,四弟须日日循之,句句学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种遗规》”。四弟信此三语,便是爱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语,便是弁髦老兄。 ——《曾文正公全集》 ★有一本书叫《五种遗规》,也要看看!古今中外名人的嘉言录,都是宝贵的经验累积下来的。未来的时代,你们要开创事业都要注意,衣冠、仪态啊!连同走路都要学。现在的教育从小就教坏了,所以这一辈的年轻人,连话都不会讲,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训练。常常看到现代青年人的穿着,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东一块,西一块,就像什么印象派的图画一样,莫明其妙。办公地点也一样,桌上乱堆,堆得一塌糊涂,都是懒啊!懒得整理啊!一个公司看看办公室干不干净,已经看出一半了,从小看大,看它没有生气,就没有发展啊!我看人很多,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有他自己一套格调的,而且都很严肃,生活上有他常常严谨的一面,这点值得大家多多注意。 ——南怀瑾★《五种遗规》,四弟须日日循之,句句学之。我所望于四弟者,惟此而已!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种遗规》”。四弟信此三语,便是爱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语,便是弁髦老兄。 ——《曾文正公全集》 ★有一本书叫《五种遗规》,也要看看!古今中外名人的嘉言录,都是宝贵的经验累积下来的。未来的时代,你们要开创事业都要注意,衣冠、仪态啊!连同走路都要学。现在的教育从小就教坏了,所以这一辈的年轻人,连话都不会讲,古代的教育先从洒扫、应对、谈吐、待人接物上训练。常常看到现代青年人的穿着,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东一块,西一块,就像什么印象派的图画一样,莫明其妙。办公地点也一样,桌上乱堆,堆得一塌糊涂,都是懒啊!懒得整理啊!一个公司看看办公室干不干净,已经看出一半了,从小看大,看它没有生气,就没有发展啊!我看人很多,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有他自己一套格调的,而且都很严肃,生活上有他常常严谨的一面,这点值得大家多多注意。 ——南怀瑾 ★清朝初期陈宏谋编的《五种遗规》,这是一部好书。那是一个有心人。陈弘谋是乾隆时候湖广总督,是个读书人,书念得很好,他将中国古圣先贤,对于社会教导的宝贵教训,搜集起来,集中起来编成一大册。他第一部分就是教小学的——《养正遗规》;第二部分——《训俗遗规》,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教育,这两部分很重要。后面有一些是讲到政治教育,也就是说如何从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这些东西对于现代社会非常有用处,值得大力提倡。 —— 净空法师养正遗规序 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①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②,义至深矣。余每见当世所称材子弟,大者夸记诵,诩③词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鲜过而问焉。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繄④岂泉之咎哉。汨⑤泥扬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宏谋公余考昔贤养正遗规,择其简要可通行者,厘⑥为二卷,篇帙⑦无多,本末略备,用以流布乡塾。俾⑧父兄师长,以是教其子弟,毋轻小节,毋骛⑨速成,循循⑩规矩。虽蒙养之事,而凡所以笃伦理砥躬行兴道艺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于大学之涂?庶几?源洁流清,于世教不无少助乎?钦惟圣天子昌明理学,文治日新,备员圻辅?,分路扬镳?,循行风俗,与有人材之责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训蒙士,为郡邑先。其或以是为迂为固为琐屑而慭置?焉,余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 【注释】 ①闾巷:里巷;乡里。 ②圣功:谓至圣之功。《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③诩:夸耀,说大话。 ④繄(yī):惟;只。 ⑤汨(mì):汨罗江,屈原沉水之江,。~泥扬波,随波逐流的意思。 ⑥厘(lí):整理的意思。 ⑦帙:量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 ⑧俾(bǐ):使。 ⑨骛:本义指纵横奔驰。引为追求,强求。 ⑩循循:遵循规矩貌。 ?涂:通途。 ?庶几:希望,但愿。 ?圻辅(qífǔ):又作“畿(jī)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 ?镳(biāo):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进。 ?慭置:闲置,搁置。慭,音(yìn),古同“慭”。 【译文】 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才会有真正的人才。教法的起点要从乡里街巷开始,人才的培养,则要从儿童开始。易经上说,给孩子启蒙和泉水从山脚下涌出是一样的道理。高尚的人所以有德行操守并且能知行合一,就是这个原因吧。因此给孩子启蒙,是像圣人一般的功德,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我常见到现在那些所谓才子的孩子,不过是以会背诵一些经史典章、做些诗词文章自诩,却在道德品行这些根本的方面,很少学习和实践。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出山以后就污浊了,难道只是山泉的过错吗?随波逐流,首先是父亲和兄长教育的失职,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谨造成的。于是我在公务之余,推究古圣先贤给孩子启蒙养正的规范和方法,并从中选出了简明扼要、便于实行的内容,整理成两卷,篇幅虽然不算多,但也大致上本末完备。目的是给地方各个学校的家长和老师,用它来教儿童,不要轻视细枝末节,不要急于求成,严格遵循古人总结出来的教育方法施行。虽然是给小孩子启蒙和养正的,还是要按照忠实于伦理、落实于行动、传道授业这些方面,全面引发教育。这样按照大学之道,希望能够做到正本清源,从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正确的教育,不知能否对现在的教育有所裨益?皇上亲自提倡发展文史哲学,文教事业日见起色,在京都培养的大批教师,让他们分别下到地方,用正确的教育去影响社会和百姓,负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虽然我愚钝,但愿殚精竭虑勤勉热忱,准备培训启蒙老师,为各地方所效法。有的人认为这是迂腐的、过时的、琐屑的,故而闲置起来,我为此感到心痛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陈宏谋题于津门官舍 卷上 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谥曰文,配祀十哲) 宏谋按: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天下无伦外之人,故自无伦外之学。朱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学之本指,而因及为学之序,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之要。则学之大纲毕举,彻上彻下,更无余事矣。宏谋辑《养正规》,特编此为开宗第一义,使为父兄者共明乎此,则教子弟得所向方。自孩提以来,就其所知爱亲敬长,告以此为人之始,即为学之基。切勿以世俗读书取科名之说,汩乱①其良知,庶②耳所习闻,儿时亦晓然所学为何事。 【注释】 ①汩乱:扰乱。 ②庶:但愿,希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 【译文】 宏谋按:所谓学,就是学习做人之道。天下没有伦常之外的人,所以没有伦常以外的学问。朱子首次列出五伦之教,是来揭示学问本来的目的,而因此涉及做学问的次第、自我修养以至处世接物的关键。这样做学问的大纲就确定了,通上达下,没有多余的事了。宏某辑《养正规》,特意编辑此篇为开篇第一要义,使做父兄的于此达成共识,那么教育子弟就得到了方向,自孩童时期,就让他们懂得爱护亲人、尊敬师长,告诉他们这是做人的开始,就是做学问的基石。切不要以世俗读书为考取功名的说辞,扰乱他们的良知,但愿他们通过学习与听闻,从儿时就懂得所学是为何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译文】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忠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以上是五伦的科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译文】 尧舜任用契为司徒,恭敬施行五伦之教,就是指这个。学者只要学习这个而已。而他们如何学习的次第,也有五种,其分别如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译文】 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去施行。以上是做学问的次第。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①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下。 【注释】 ①穷理:穷究事物之理。 【译文】 学、问、思、辨,这四个方面,是用来穷究事物之理的。如果“笃行”于事,则从自我修身以至于处世接物,也各有要点,其分别如下: 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译文】 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严肃。压抑自己的怒气,控制自己的欲望。向善,改过。以上为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译文】 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都是为了明辨真理而不是为了一己的功名。以上为处世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译文】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接受。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反省自己。以上为接物处世应注意的要点。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①,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②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③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上,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④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为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注释】 ①记览:记诵阅览。 ②禁防:谓禁止防范。 ③持循:犹遵循。 ④戒谨:犹戒慎。小心谨慎。 【译文】 我观察古代圣贤所教人为学的意图,无不是使教学能明了义理,以此来修身,然后推及他人。并非仅仅为记诵阅览、做诗词文章,用来钓取功名利禄而已。今天的人做学问,则已经本末倒置了。然而圣贤用来教人的方法,都存于经文里,有志气的人,原本应熟练阅读、深入思察而后审问和辨明。如果懂得了圣贤的道理,学人就自觉地要求自己去修身了,哪里还需要别人设置规矩来约束自己,而后才去遵循呢?近代对于做学问有一整套的办法,但等到学习的人真正去力行的时候就显得很肤浅了。而且他们做学问的方法,又未必遵照古人的本意。所以今天不再在此课堂采纳他们这些做法,而特地采取古今一切圣贤所用来教人做学问的大要,列举于上,悬挂在门楣上。诸位可以相互阐明遵守,并且要身体力行。则在思、虑、说、做之际,那些能戒慎而诚惶诚恐的人,必然会比那些只懂得做学问而不能身体力行的人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可能将历代古圣先贤所抛弃的,但却近代一些学者所推崇、取法的东西,错误地照搬过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略啊。想必诸位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