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编著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研究的重心而论,文化史在儒学的复兴及其演进,政治史则在改革活动中所显现的权力结构与运作方式。但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这两个系列的发展根本是交织在一起而不可能清楚分开的;二者统摄在士大夫的整体活动之中。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这是宋代在中国史上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过去的史学界对此也已或隐或显地有所察识。 作者简介: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自序一自序二上篇通论绪说一、“政治文化”释义二、道学、道统与“政治文化”三、古文运动、新学与道学的形成四、道学家“辟佛”与宋代佛教的新动向五、理学与“政治文化”第一章回向“三代”——宋代政治文化的开端第二章宋代“士”的政治地位第三章“同治天下”——政治主体意识的显现第四章君权与相权之间——理想与权力的互动第五章“国是”考上、北宋篇下、南宋篇第六章秩序重建——宋初儒学的特征及其传衍第七章党争与士大夫的分化一、引言二、“国是”法度化下党争的新形态三、朱熹时代的党争四、王淮执政与党争的关系五、余论下篇专论绪说第八章理学家与政治取向一、“内圣”与“外王”之间的紧张二、从“内圣”转出“外王”三、“得君行道”——朱熹与陆九渊四、“得君行道”——张丰式与吕祖谦五、余义第九章权力世界中的理学家一、前言二、陆九渊的被逐三、刘清之“以道学自负”案四、王淮罢政的过程五、周必大与理学家第十章孝宗与理学家一、前言二、孝宗晚年部署之一——周必大,留正、赵汝愚三相附说一:朱熹“立朝四十日”辨附说二:六和塔与浙江亭附说三:灵芝寺与北关三、孝宗晚年部署之二——擢用理学型士大夫四、理学集团的布局——荐士与重整台谏第十一章官僚集团的起源与传承一、前言二、起源:从陈贾“禁伪学”谈起三、官僚集团的传承四、光宗朝的官僚集团五、刘德秀的自叙六、姜特立——官僚集团与皇权七、总结第十二章皇权与皇极一、孝宗的三部曲——“三年之丧”、”太子参决”、“内禅”二、概说:史学与心理分析的交互为用三、从人宫到受禅——孝宗的心路历程四、认同危机与心理挫折五、孝宗“末年之政”的心理向度六、“责善则离”——孝宗与光宗的心理冲突七、环绕“皇极”的争论八、代总结:三点观察附录朱熹挽孝宗诗笺释附论三篇附论一“抽离”、“回转”与“内圣外王”——答刘述先先生附论二我摧毁了朱熹的价值世界吗?——答杨儒宾先生附论三试说儒家的整体规划——刘述先先生《回应》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