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 ◆这是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读懂了阳明心学,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 ◆“阳明心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生命和心灵的潜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道一体化。阳明心学是净化心灵的工具,与真善美相契合。 ◆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目录: 第一辑修炼内心,强大心灵百毒不侵 认识内心的巨大力量 心主宰你的生命活动 保持童心,你的世界才真实 让心回到最初的澄澈 做自己的心神的主宰者 不被身处的环境所束缚 一定要做一个“富心人” 平常心能走出五浊恶世 心清净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第二辑审视心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和自知是大智慧 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人不能没有自知之明 自省是提升自己的途径第一辑修炼内心,强大心灵百毒不侵 认识内心的巨大力量 心主宰你的生命活动 保持童心,你的世界才真实 让心回到最初的澄澈 做自己的心神的主宰者 不被身处的环境所束缚 一定要做一个“富心人” 平常心能走出五浊恶世 心清净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第二辑审视心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和自知是大智慧 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人不能没有自知之明 自省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检点不足才会得人喜欢 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 迷信圣人不如反省自己 差异都是人所定 第三辑用心修学,修行长进根本在心 拿什么培养自己的素养 不要阻塞知识的通道 识得本心,才能开悟 “博学之”才能“知” 让学问贯通于心 要有消化知识的能力 有一种智慧叫“心上学” 给自己注入一份信心 学会让心安静下来 摆脱修行的羁绊 第四辑成事在心,心之所向终能抵达 没有目标的人将一事无成 先为人生找到方向 坚持自己的心“心想” 确立志向不能好高鹜远 确立志向一定要“正” 历经磨难才能修成正果 立命之本是把握当下 生命需要坚强和韧性 在千难万苦前挺住 成功要经得住磨练 第五辑品行端正,良知在心可做圣人 品德是修心的最大追求 不为行善而行善 始终保持慎独之心 凡夫也能做圣贤 君子当养浩然正气 真诚地做人,诚信立德 修名不如去修德 德为导向,才是基础 君子好德如好色 待己待人拿出真诚 施舍别人就是在做功德 第六辑心胸宽阔,忍耐包容没有敌手 烦恼都是自找的 退一步会走得更远 宽忍会给带来无量功德 选择宽恕,就选择了宽心 成就事业需要博大心胸 小事不忍难成大谋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人懂得克制自己108 忍是一门最让人受益的工夫 第七辑知足寡欲,看淡看轻从不动心 没有贪念,才不会招魔 贪欲似尘埃,不扫误人生 做人不为名利所累 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 拒绝沉溺于声色货利 让名利得失如清风过耳 修得“不动心”的境界 第八辑心怀孝心,以孝安家以敬立人 孝顺父母就在当下 让父母无忧是大孝 孝顺不是简单的供养 孝行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以仁爱之心立世 行孝需要真诚的孝心 讲孝道的家庭才和睦 第九辑从容淡定,处变不惊逍遥一生 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生活总可以浪漫一些 顺其自然,不生忿懥 会看清生死,活出淡定 淡看和别人的差异 在生活中笑看人生起伏 淡定是人生的另一种强大 直面现实泰然自若 守住生活中的孤独心 第十辑知行合一,戒除臆想赢在实践 知行合一,圣人工夫 空谈误事,实干兴业 懒惰人生最要不得 处理事情要“因病而药”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致良知要和事实结合 让小事情成就大事业 王阳明小传 心是什么?王阳明说:“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他的意思是说心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从生理的角度看,心是思想的主宰,人的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心的指挥。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这样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信徒听后,欢喜地作礼,并且感激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是啊,热闹场中亦可作道场;只要自己丢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妄念不除,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行。王阳明用一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心”左右一切。做好事来源于内心,做坏事也来源于内心。心中所想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正如王阳明所说:“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意思是说,人的心体上不能存留一丝杂念,就像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一点沙子没有多少,却使人满眼昏天黑地,看不清世界、这一念头不仅仅是指那些恶的私念,就是好的念头也不能存留。王阳明以此劝诫人们时时保持自己的良知,不让它被物欲所沾染。王阳明在传习录说到自己的思想变化,他说:“大家都说格物要按照朱熹的说法去做,但什么时候把按照朱熹的说法去做?我是实实在在地照着去做的。早年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个姓钱的朋友一起讨论如何做圣贤,要格尽天下之物,到如今再也没有这么大的精神气了?因此我们两个人看到亭子里有竹子,我们两个就去亭中的竹子上去格物。我那姓钱的朋友早上和晚上都去对着亭子中竹子去格物,要弄清楚竹子的道理,用尽了心思,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最后因为过度伤神和疲劳而生病了。我当时说他这个是因为他的精力不足,我就亲自上阵,自己去格,从早上到晚上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到了第七天,我也因为精力耗尽而生病了。所以和朋友一起感叹圣贤是做不了的,也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格物了。后来我在贵州少数民族的地方生活了三年,也明白了这个意思,天下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可以格的。实际上格物的功夫,只在身体和心灵上做,就非常肯定圣人人人都可以做到,便有小功夫的地方了。”可见,王阳明非常关注内心的修养,这或许也是他能成为一代圣哲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让世俗的虚名侵占自己的心灵,失去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