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作者王玉新从“冷”着眼,背对热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重新解读。可能,这既令人意外,也叫人不解;不过,跳到圈外却能出新。至少,这另外的视野、另外的世界,也会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悟性和喜悦。而且,《冷眼光(异常走向的思维视野)》里说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哲理,哲理总能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悦人的魅力。 作者简介: 王玉新,原在航天工业总公司党校和华北航天工业学院任教,主讲领导科学和哲学,现已退休。1968年北京广播学院编采专业毕业,经过部队锻炼,先后到农村教书,到县广播站、县委、县政府、银行、党校、大学工作。出版过十几本著作,《给领导者的100个思路》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目录: 第一部分好思路在常规之外——财富在别处 第一章机会在冷处 ——冷是开始,热是结束 一、潮流里没有自由 二、潮流越汹涌,牺牲越惨重 三、热点里多有悲剧 四、热点越聚焦,众人越盲目 五、要自由,走小路 六、要机会,去冷处 第二章创造在异处 ——共同的东西没有新意 一、越了解的事,有时越陌生 二、越适应的人,有时越无能 三、创新从不合理开始 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第一部分 好思路在常规之外——财富在别处 第一章 机会在冷处 ——冷是开始,热是结束 一、潮流里没有自由 二、潮流越汹涌,牺牲越惨重 三、热点里多有悲剧 四、热点越聚焦,众人越盲目 五、要自由,走小路 六、要机会,去冷处 第二章 创造在异处 ——共同的东西没有新意 一、越了解的事,有时越陌生 二、越适应的人,有时越无能 三、创新从不合理开始 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 五、走近边缘才好突破 六、改变方向才能突围 七、关注异常才有创意 八、学习为是,创造为非 第三章 成功在无处 ——果在眼前,根在土里 一、外在的是结果,内里的是价值 二、起点不是学校,是天性和家庭 三、往好想往坏想——决定人的命运 四、敢想不敢想——决定人的前程 五、敢做不敢做——决定人的成败 六、相不相信自己——决定喜剧还是悲剧 七、品质左右每一次选择 八、人性是人终生的护佑神 第四章 失误在定处 ——确定的头脑缺少智力 一、人最相信自己,可人总是跟随别人 二、人最希望成功,可成功后家庭也会不幸 三、谁都希望避开风险,可风险比顺畅值钱 四、谁都担心失败,可失败比成功合算 五、人人追求知识,可知识越多人可能越笨 六、人人相信理论,可理论越专人可能越呆 七、社会需要信仰,可信仰也会使人迷信 八、社会崇尚名人,可人一成名就变形 第二部分 好角度在常理之外——真知在反处 第五章 人生总是反走 ——一切正果都由反因得到 一、往往,受压的人容易出成果 二、常常,不看好的人反而出成绩 三、犯傻的人多有智慧 四、矛盾的人多有作为 五、感情重了,人可能发呆 六、道理多了,人可能无情 七、太聪明了,人可能变坏 八、太热心了,人可能做蠢事 九、才气出来,大气往往被挤走 第六章 正确来自错误 ——一切正确都由错误开道 一、正确需要错误探路 二、真理需要谬误突破 三、成功的秘密是由错误开辟道路 四、成长的秘密是由错误更新自己 五、趁年轻,赶快犯错误 六、避免出错是人生的死棋 七、别把正确看得那么神圣 八、有时错误远比正确有力 第七章 知识缺少力量 ——一切真知都经悟性取舍 一、借助感觉大脑才能思考 二、通过意会思想才能传送 三、有了直觉才有判断和行动 四、有了悟性才能看得出,抓得住 五、不能只重知识,那会耽误一生 六、不能只重推理,那会误人陷阱 七、靠专家策划工作,那会南辕北辙 八、现实教育,大多脱离实际 九、当今观念,理性隔断悟性 第八章 阅历胜过学历 ——一切才能都从经验获得 一、经过,知识才能落实 二、自学,学问才能到手 三、经验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知识 四、阅历不同的人寻求不同途径 五、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六、百姓多有智慧 七、常识更有哲理 第三部分 好思想在常识之外——真相在背处 第九章 人才站在边上 ——主流没有创意 一、成功人士多有大短 二、天才人物时处病态 三、家庭的不幸常是一生的动力 四、早期的挫折触发后期的反弹 五、社会总是下层更有蕴力 六、事物总是边缘变成主体 七、丢了天真会被主流淹没 八、安于正常会一无成就 九、有成就的人大多没有太高天分 第十章 少数支配多数 ——多数缺少主意 一、多数人追求利益,少数人创造财富 二、多数人选择稳定,少数人选择成功 三、大众需要生活,不可能深刻 四、集群一形成,事情就过头 五、思想一流行,道理就走形 六、没人带领,民众就是散兵游勇 七、改革不能由多数决定 八、伟大不能由公众评说 九、多数人只能追随跟从 第十一章 社会也有黑洞 ——负能量才是最大威胁 一、市场没有文明,只有交易 二、市场不讲真实,只讲实际 三、市场没有主人,只有工具 四、市场满足你百般需要,不会给你心灵安宁 五、极端是新闻的天性,造势是新闻的生命 六、热点一出现,舆论就出假 七、舆论一形成,事情就走形 八、法律越具体,人越没位置 九、一切依法,政治在哪? 十、高考压缩个性,不能只谈公平 第十二章 真相藏在背后——隐力量才是真的忧虑 一、得到机会,人会肆意妄为 二、为了利益,人会在所不惜 三、没有偶像,精神到处流浪 四、没有所求,灵魂四处游走 五、社会重视公平,挤压公正 六、人人想要财富,可很难享受富有 后记 朗道是当年苏联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具有很高的世界声望,是196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思维敏捷,喜爱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常常提出很有创见性的意见,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但是,朗道却自以为是。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粒子空穴概念,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他却给了两个字的评价:“废话。 ”他对自己不喜欢的理论也统统称之为“病态”。苏联科学家沙皮罗通过对介子衰变的研究,否定了人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宇称守恒定律”,得出了介子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的结论。沙皮罗写成论文,把论文交给朗道的时候,朗道冷冷一笑,就把论文扔到了一边。而这之后,李政道和杨振宁却发表了具有相同结论的论文,并由此获得诺贝尔奖,朗道的做法使苏联的科学家失去了一次获奖的机会。 在科学史上,或者说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杰出科学家也常常以自己的理论否定别人的创新。岂不知,任何一个正确理论的提出,都是以“不合理”的否定开始的。如果一切都是合理的,人类的认识就止步不前了。正如美国科学家雅·布伦诺斯基在他的《科学进化史》中所讲:“在一项研究中,几乎是孩子气的一个问题,关于进入这些简单的分子结构的重量问题(由道尔顿提出),却引出了现代的原子理论。这就是科学的本质:提出一个不太合适的问题,人就踏上了拿出合适答案的道路。”理论如此,技术也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火箭技术刚刚起步。一次火箭实验,射程达不到要求,专家们考虑往燃料箱里添加燃料,但因燃料箱有限,实验不得不停在那儿。那时刚刚毕业不久、只有中尉军衔的王永志提出:“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在场的专家们不相信他的办法,一个人反问:“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这是否也是个孩子气的问题?王永志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就会变化,泄出600公斤燃料,火箭就会正常运行。他去找坐镇发射场的总指挥钱学森。钱学森听了眼前一亮,分咐道:“马上把火箭总设计师请来!”他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三发火箭连中目标。 就在我国试制第二代导弹时,钱学森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后来,他又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不辱使命,成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根支柱,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如果要推进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就必须把它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因为方向已明,基础已立。但是,要创造、创新一项工作、一项研究,那么“合理”就只能让事物处于原有状态,止步不前。因为既定的方向和基础不可能打破自身,也就不可能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新的方向上,甚至要采取更新的思想。自然,这里所说“不合理”,并不是真的不合理,而是不合既在的理,要由新的合理取代。 尼采说:“科学问题不能在科学基础上去认识。 ”这话说得极端,却能给人启示。 四、创造以不理智开路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你们是否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这一代爱因斯坦说出了关于空间最卓识、最深刻的东西?因为一切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他都没学过。”这话有些令人吃惊。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竟然从陌生开始?法国作家让·科克托说:“真理裸露得太多,她就不能燃起人们的热情。”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学习和积累都要适可而止,因为太多的理性也会扼杀人的热情。如果一切都很清晰,热情早就溜之大吉。 创造也不可能沿用已有的结论,不能在已知的结论上推理。开辟新的途径,要允许一定的盲目,也只有大胆的盲目性才可能为勇敢开辟道路。 泰勒是杨振宁的博士生导师,被称为美国氢弹之父。杨振宁说:“泰勒是个热情洋溢的人,他早上到学校里来,走到走廊里立刻抓住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说昨晚他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于是就把想法讲出来。过去一个钟头,他碰上另外一个人,他就讲另外一套理论。 所以我说泰勒教授一天大概有10个新想法,其中有9个半是错的。可是你想想,假如一个人每天有半个正确的想法,他的成就就会不得了。”杨振宁在另外的场合也说过,泰勒在讲课时10个想法,有9个是错的。 自然,这种盲目一定是有方向、有悟性的,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无此,创造就不着边际了。爱因斯坦虽然没学过相关的空间和时间的哲学和数学,但他一定有另外的时间和空间的哲学和数学理论,否则,他什么也看不见。 其实,世界上的许多创造都来自所谓外行,就像爱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外行。外行的优势就是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没有既定的框子,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构想。 另外,创造建立在简单的基础上,简单性是创造的灵魂。因为任何本质都是简单的,从简单出发往往能找到简单的本质。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就说:“科学的发展往往是通过一连串大胆的越轨行为来实现的,这些越轨行为包括从一些比较不充分的数据和一些本身并不怎么精确的测量结果中发现一条简单的定律。”问题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一个从没有过的简单假设一定是谬想。就像是泰勒,如果在中国,人们一定会认为他是半疯。然而,正是这些所谓不理智的简单想法和思想造就了人类的进步。P1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