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


作者:汪丁丁     整理日期:2014-03-20 09:59:10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是汪丁丁从知识经济的视角,根据“有知的无知,即有限理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精英意识与精英身份的矛盾冲突”这三个层面论述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包括对未来知识、教育与学术的发展的深刻思考。因此,本书的侧重点是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年代,知识精英如何应对思想和哲学的匮乏。
  
  作者简介:
  汪丁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深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经济学博士。研究与教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出版《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的视角》等数十部书籍。曾在《读书》《财经》等重要媒体就“中国问题”“人生问题”不断发言,近年身体力行主持“跨学科教育”实验,知行合一,直面“教育问题”。长期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倡导批判性思维,尤其关心青年人的思想成长,与读者互动的搜狐博客被誉为网上的“柏拉图学园”。
  
  目录:
  序言经济、知识、制度
第一篇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
文字的代价
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读品2007》序
通才如何炼成
我会将自己的著作版权送予谷歌数字图书馆
我关于汪晖事件的评论文章
为什么维护学术规范比不维护更好
中国需要何种学术规范
从影响因子引发的联想——谈谈中国学术状况与出路
第二篇有知的无知
时间持存理性——兼评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
谎言与知识
“卢卡斯批判”,以及批判的批判
男性与启蒙序言经济、知识、制度
  第一篇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
  文字的代价
  知识的私有化及其超越——《读品2007》序
  通才如何炼成
  我会将自己的著作版权送予谷歌数字图书馆
  我关于汪晖事件的评论文章
  为什么维护学术规范比不维护更好
  中国需要何种学术规范
  从影响因子引发的联想——谈谈中国学术状况与出路
  第二篇有知的无知
  时间持存理性——兼评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
  谎言与知识
  “卢卡斯批判”,以及批判的批判
  男性与启蒙
  重要的都是具体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为周其仁《改革的逻辑》跋
  第三篇主义与科学
  “主义”与“科学”
  挑战全体科学主义者和非历史主义者一个平凡的问题
  报忧远比报喜重要
  演化——不确定性与创造
  复杂秩序涌现过程的案例——评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锁入效应与“英雄史观”——从“信息的故事”得到的断想
  第四篇专业视角看新闻
  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
  严肃新闻的社会条件——丁丁《财经》“边缘”文章
  转型期新闻的风格
  中国新闻的三重身份:真相、批判、公共空间
  何谓“新闻敏感性”
  第五篇其人其事
  纪念杨小凯文章
  逝者:赫希曼——穿越边界的思想者
  逝者:布坎南——要政治家,不要政客
  逝者:艾智仁——来自亚美尼亚的亚当?斯密
  逝者:于光远——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变奏
  信孚与我的教育生涯
  与民间力量一起成长
  丁丁和我们:胡舒立一席谈
  《经纬》发刊词
  编后记
  汪丁丁:找回灵魂的任务
  写这一主题,最好的开篇是引用我写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一位研究生的信:
  ……你在西方的学习,年轻时,脑内的神经元网络有极强能力建立各类知识在细节之间的神经元连接。所以,首先当然是勤奋,其次是广泛。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就称为“博闻强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注重各类知识的细节。例如,罗素在庞加莱那本书的英译序言里特别指出,博闻强记的学者很多(因为这是“学者”的定义),但庞加莱的特点是博闻强记并且注重细节(熟悉细节,这是“专家”的定义)。难得的就是同时熟悉细节和广泛的知识。我出国时已经32岁,记忆力远不如年轻时那样“过目不忘”,但仍比现在强许多倍。我反省自己记忆力的演变过程,总的趋势是由具体的场景演变为抽象的关系。我指的,是“场景记忆”,随着岁数增加,这部分可读取的记忆在全部可读取的记忆里占有的比重很可能越来越小。各类知识之间的抽象关系,随着岁数的增加,越来越清晰。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我意识到,细节特别关键。如果在最初(年轻时)不很熟悉各类知识内部的细节,那么,抽象关系就停留在“抽象”层面,不能(如在中年或晚年)获得直观呈现。
  读了这段文字,我相信,一些读者已全然明白我下面要展开的思路,不必继续读这篇文章。恰好我主持的跨学科教育实验,在期末考试时出现了一些困惑。学生们的这些困惑是否可以缓解,与他们能否理解我这篇文章有密切的关系。毕竟,跨学科教育的主旨之一是“贯通各类知识”,它的另一主旨是“培养有灵魂的专家”。
  人类知识原本是贯通一体的,中西皆然。贯通一体的知识裂为百科,流布天下,成为相互分离的专业知识,在西方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在中国则更晚,是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于是,现在的大学知识,只能陈列为一系列课程。也是追随西方反思,中国教育界近年试着讲授“通识”课程。不过,以我的观察,目前流行的通识教育远远不是跨学科教育。因为,那些通识课程仍是分离的知识而非贯通的知识,甚至也不表现出试图贯通人类知识的倾向。
  我们即将或已经进入的时代,被称为“知识时代”。这一时代的劳动者,德鲁克称为“知识劳动者”(knowledgeworker)。知识劳动者的主要技能不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协调不同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根据教育界领袖们的建议,21世纪各国教育的主旨正在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由于专业化的局限性,知识劳动者怎样可以判断他专业之外的任何一项知识是“新的”呢?所以要有跨学科教育,成为对专业教育至关重要的补充。
   ......
  





上一本: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 下一本: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的作者是汪丁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