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里的“地下斗争” 英宗的抉择 未开放陵区中目前仍在修缮的裕陵,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魂归之所。此刻,这里脚架林立,工人进进出出,比之气势恢宏的长陵,似乎少了几分霸气。 关于英宗驾崩前后的事,《明史》所记甚详。我们不妨跟着史料,把目光拉回到天顺八年,也就是公元1464年的正月,那时的北京紫禁城,正被一种肃杀的气氛所笼罩。 朱祁镇卧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感受过“土木堡之变”中沦为俘虏的屈辱,品尝过“夺门之变”后顺利复位的风光——这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男人,现在正平静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后宫之中,几位年轻的妃嫔,脸色惨白。看来,她们已经知道了皇帝的病情,也猜到了即将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厄运……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曾为他侍寝的四十余名妃嫔全部殉葬于南京孝陵。明成祖朱棣驾崩,则有妃嫔三十多人(一说十六人)殉葬于昌平天寿山脚下的长陵。此后,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分别有五名、十名妃嫔殉葬。 按照这个惯例,英宗的不少妃嫔,特别是没有生育过孩子的,注定难逃一死。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那场悲剧。七月,明成祖驾崩。八月,仁宗继位。年底,成祖的棺椁葬入长陵之前,仁宗向即将殉葬的三十多位嫔妃道别。来自朝鲜的丽妃,眼含热泪,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向仁宗请求说,乳母年事已高,自己死后,请允许她回到祖国。仁宗应允。 那天傍晚,仁宗听见了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 丽妃和其他三十多位妃嫔,在宦官的导引下,来到了一间小偏殿。一排小木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面;屋子的横梁上,悬着一条条粗粗的绳圈,与小凳一一相对。突然,哭声停住了,在那死一般的寂静中,妃嫔们依次站上小凳,宦官则将绳圈一一套到她们细长的脖颈上。 一个老妇人,歪在门口,早已哭成了泪人。她,便是丽妃的乳母。 突然,丽妃用尽全身的力气,向乳母喊道:“娘,吾去!娘,吾去!……”话没说完,“哐”的一声,她脚下的小木凳已被宦官撤去。 转瞬之间,三十多条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地终止了。 这段秘史,后因丽妃的乳母回到朝鲜,而被朝鲜史官载入了《李朝实录》。难道,现在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 没人知道,这个垂危的天子在病榻上想起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病魔虽然摧挎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吞噬他的理智。英宗召唤皇太子以及太监牛玉等人近前,用颤抖的声音,做出了临终的抉择:“殉葬非古礼,忍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于是,妃嫔们逃过一劫。而英宗,也孤零零地葬入裕陵。 英宗终结了明代血腥的“妃嫔殉葬”,然而,他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新麻烦的开始:裕陵合葬皇后的人选,竟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让他在死后也不得安宁。更有甚者,这一争端,开启了日后更为残酷的宫廷斗争。 目录: 《2013年第二期:发酵王国的美味专辑》 《2013年第三期:汉墓风云自行车的中国奇观中国式清真式》 《2013年第四期:失败的中国联邦制唐家湾:珠海的近代标本》 《2013年第五期:看不见的十三陵备战备战夫人外交》 《2013年第六期:巩义的皇室遗梦1972大革命惊变》 《2013年第七期:那些年我们怎样去留学绥远抗战佛光寺》 《2013年第八期:跟着古人去旅行六百年前的中朝「联合反恐」》 《2013年第九期:中国人怎样居住鼓浪屿阎锡山满洲映画》 《2013年第十期:老物件里的青春记忆大辽公言的宝藏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2013年第十一期:最中国的家族专辑(上)》 《2013年第十二期:最中国的家族专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