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儒家生态思想通论


作者:乔清举     整理日期:2014-03-08 13:58:25

该书全面吸收、消化了西方生态学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参考坐标,系统地、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生态理论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书中收集引用了大量儒家古代文献,特别是很少被人引用的六经和史书类的相关资料,为说明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内容翔实,论证细密,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就其深度、广度而言,是国内研究儒家生态思想的一部少有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联络委员会主任。博士论文《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著有《盐铁论》(全文注释本)、《中国哲学史简明教程》、《河流的文化生命》、《金岳霖新儒学体系研究》
  目录:
  
  目录:
  
前言新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7
一、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7
二、危机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和对自然的斗争8
三、生态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10
第一章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儒家的态度13
第一节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13
一、环境13目 录
  前言 新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7
  一、人类面临空前的生态危机7
  二、危机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和对自然的斗争8
  三、生态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10
  第一章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儒家的态度13
  第一节 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13
  一、环境13
  二、生态14
  三、自然15
  四、"生生":儒家哲学的态度16
  第二节 道德共同体17
  一、道德共同体及其扩大17
  二、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范围19
  三、天人一体:从道德共同体到形上的和价值的共同体19
  四、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20
  第三节人类中心主义22
  一、强人类中心主义22
  二、弱人类中心主义24
  三、同于大道:儒家的态度24
  第四节价值26
  一、价值简论26
  二、价值的三重含义和"是"与"应该"统一26
  三、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儒家哲学的态度31
  第五节生命32
  一、通行的生命定义32
  二、对通行生命定义的反思33
  三、新生命观的提出35
  第六节 权利38
  一、传统权利概念及其向自然界的扩展38
  二、儒家哲学的态度:自然的普遍权利39
  第二章 "恩至禽兽"--道德共同体中的动物41
  第一节 "德及禽兽"--动物之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42
  第二节 动物的使用价值--对动物的日常使用中的生态因素44
  一、动物作为动力、商品、礼品等45
  二、动物作为食品46
  第三节 人工养育动物47
  第四节 关于狩猎及其限制49
  第五节 祭祀、动物作为祭品与对动物的祭祀53
  一、通论祭祀53
  二、动物作为祭品57
  三、对于动物的祭祀58
  四、祭祀的生态意义58
  第六节 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59
  第七节 动物保护的政令与法律62
  一、《礼记》63
  二、《秦律十八种》64
  三、汉代相关政令64
  第三章 "泽及草木"--道德共同体中的植物66
  第一节 "泽及草木"--植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66
  一、植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66
  二、"有事于山林"--对森林的生态作用的认识和森林保护70
  三、植树72
  第二节神秘的植物74
  一、五行中的木74
  二、移情与瑞应75
  三、社稷之木76
  四、树木之精怪77
  五、祭祀山林78
  第三节 草木与生活--植物的使用价值79
  一、"刳木为舟"--林木的开发和使用79
  二、伐木、焚草为田80
  三、"播种百谷"--关于农业与农作物82
  第四节 林木保护的机构与措施85
  一、山虞、泽虞、林衡、大司徒--林木管理保护机构85
  二、草木保护的政令87
  三、林木保护的法律89
  第四章 "恩及于土"--道德共同体中的土地91
  第一节 土、地、壤、田的辨析与土地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91
  一、土、地、壤、田的辨析91
  二、土地的生态作用及土地作为道德共同体成员93
  三、土地的财富标尺意义94
  第二节对土地的种类、性能的认识和生态性维护使用95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机构及政令98
  一、土地的生态性管理的机构及政令98
  二、"相地而衰征"--贡赋的生态意义100
  第四节 "报本反始",立社祭土--对土地的祭祀及其生态意义100
  第五章 "国主山川"--山川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102
  第一节 山脉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102
  第二节 水与河流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103
  一、儒家文化对水与河流的认识103
  二、"水曰润下":水的生态意义105
  三、"川,气之导也"与"河竭国亡"的生态意义106
  第三节 与水相处的智慧和对于河流与水的保护108
  一、大禹治水108
  二、环境友好型的水资源利用109
  三、舟梁、沟洫、河渠、井与运河109
  四、水与河流管理的机构与法令112
  第四节 祭祀山川113
  一、祭祀山川的理由113
  二、水旱之祭116
  第六章 气、通、和、生、时、道:儒家生态哲学范畴论118
  第一节气、阴阳、五行与世界的五行化118
  一、阴阳、五行、气118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124
  三、世界的"五行化"124
  第二节气的"通"129
  一、"通气":"行"的意义129
  二、"宣气"、"助气"130
  三、社的"通气"意义132
  第三节气的运动的"和"132
  一、"和"与气的"通"132
  二、阴阳运行的失"和"与乖戾135
  第四节 乐与"和"136
  一、声、音、乐:儒家关于音乐的一般认识136
  二、乐的规定中的生态意义137
  三、"象天"、"敦和"--乐的促进生态和谐的作用140
  四、乐与政治对应中的生态意义142
  五、关于上古帝王之乐的生态性解释143
  六、十二律吕的生态意义143
  第五节"天地之大德曰生"--气的运行的"生"与"生生"145
  一、当代生态科学理论的发展145
  二、"天地之大德曰生":宇宙的"合目的"的"生生"过程147
  二、"生生"的内在机制153
  三、死亡--生生过程的内在否定性158
  第六节 时、时序与天道163
  一、天道及其性质种种163
  二、时与时序169
  三、儒家天道观的有机性特点172
  四、自然的规律性及自然规律向生态规律的转化173
  第七章 天人合一与仁:儒家生态哲学的功夫论与境界论174
  第一节 "因"与"无为":天人合一的前提174
  一、"因"的思维方式174
  二、"无为"176
  第二节天人合一论177
  一、物理意义177
  二、价值意义179
  三、本体意义180
  四、功夫意义181
  五、境界意义183
  六、知识意义185
  第三节 惟人为贵:人与万物的差异性186
  一、"惟人为贵":人、物之异187
  二、人与人之异190
  第四节仁的生态功夫与境界191
  一、"仁,爱人以及物"191
  二、仁者"生意"192
  三、"仁包四德"194
  四、仁为人的"天地生物之心"195
  五、仁即感、通197
  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199
  第五节 人应该做什么?再探群己权界202
  一、"尽性"与"参赞化育"202
  二、爱有差等:道德共同体的范围204
  人名索引209
  概念索引214
  主要参考书目220
  一、古人220
  二、今人古典研究221
  三、生态哲学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研究著作/论文222
  四、汉译外国著作/论文223
  五、外文著作/论文224
  后记226
  
  





上一本:冷头脑:非常走向的智慧世界 下一本:如何放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儒家生态思想通论的作者是乔清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