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如何放下


作者:本性禅师     整理日期:2014-03-08 13:58:22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命运的问题,探究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因缘,探究人的欲望与牵挂。人如何可以心无挂碍地坦然面对。满遭损,谦受益,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大道理。本性禅师在这一册中,举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一些禅学大道理。
  
  作者简介:
  本性禅师:
1965年出生于福建霞浦县
1985年出家于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悉明上人
1988年受戒于广东韶关南华寺,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
1988—1996年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嗣法圆瑛大师的入室弟子明旸长老,为中国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1998年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0年任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作为中国大陆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瞻礼
2003年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作为中国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瞻礼本性禅师:
  1965年出生于福建霞浦县
  1985年出家于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悉明上人
  1988年受戒于广东韶关南华寺,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
  1988—1996年先后毕业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北京中国佛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6年嗣法圆瑛大师的入室弟子明旸长老,为中国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1998年任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0年任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作为中国大陆佛指舍利赴台湾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瞻礼
  2003年任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作为中国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瞻礼
  2004年任福州开元寺方丈
  2005年作为中国佛指舍利赴韩国供奉恭迎团成员,赴韩国恭迎在韩国供奉的中国佛指舍利圆满回归
  2006年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
  2007年发起、策划、组织“慈航菩萨圣像回归祖庭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祈福大法会”系列活动,同年创办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任所长
  2008年兼任泰宁庆云寺住持
  2009年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同年当选为全国政协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并应美国洛杉矶十二家寺院联合邀请,赴美国作系列禅学讲座
  2012年参加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同年于斯里兰卡总统府获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亲自颁发的斯里兰卡总统佛教贡献奖,并应中国国务院侨办之邀,作为“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人,主讲“中国禅”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2013年应邀参加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于泰国曼谷召开的环保论坛
  出版专著:
  禅思录:《如何安心》、《如何放下》、《如何自在》、《如何淡定》、《如何解脱》;行脚记:《孤僧万里行》、《踏破芒鞋》、《莲开一路》;译著(中译英):《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论文集:《佛教的基本观点》;等。
  
  
  目录:
  一、自己的命运自己算
二、六根的妙用
三、自在与牵挂
四、忙与闲
五、禅在生活中
六、古月之死
七、走访“三院一馆”有感
八、杂念的去除方法
九、韦陀小将的故事
十、修证、教育、文化、慈善
十一、信仰与道德应是终身的教育
十二、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
十三、悟性的敏钝决定修法的顿渐
十四、路,倔强延伸
十五、信仰、事业、职业一、自己的命运自己算
  二、六根的妙用
  三、自在与牵挂
  四、忙与闲
  五、禅在生活中
  六、古月之死
  七、走访“三院一馆”有感
  八、杂念的去除方法
  九、韦陀小将的故事
  十、修证、教育、文化、慈善
  十一、信仰与道德应是终身的教育
  十二、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
  十三、悟性的敏钝决定修法的顿渐
  十四、路,倔强延伸
  十五、信仰、事业、职业
  十六、人各有其用
  十七、人生与工作时间有多长
  十八、朝圣普陀山
  十九、我们的传承
  二十、过客旅途
  二十一、修身与修心
  二十二、僧尼于佛化婚礼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二十三、学佛要从学吃饭开始
  二十四、人病人药治
  二十五、内与外
  二十六、宗教: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二十七、劳作通禅
  二十八、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二十九、莫向外求
  三十、易舍能舍
  三十一、信教与传教
  三十二、佛教的信仰层次
  三十三、伽蓝菩萨的昨天与今天
  三十四、参禅境界
  三十五、转身
  三十六、信人如信己
  三十七、烦恼与菩提
  三十八、活着没有意思吗
  三十九、有修有证才是真
  四十、奢华与质朴
  四十一、雕像
  四十二、相信
  四十三、为何活着
  四十四、省思梦想
  四十五、死亡体验与思考
  四十六、忍耐
  四十七、故乡
  四十八、忏悔,从我做起
  四十九、一位信徒女儿的故事
  五十、教化之道
  五十一、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五十二、铁链岂能锁虚空
  五十三、尊贵的树
  五十四、至道嫌拣择
  五十五、端午节,屈原皈依佛教
  五十六、放下与担取
  五十七、修证是学佛与传教的根本
  五十八、恐惧什么
  五十九、避天灾与绝人祸
  六十、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信仰危机
  六十一、自古知兵非好战
  六十二、雨后清溪
  六十三、梦与梦中事
  六十四、福从俭中来
  六十五、单掌之声
  六十六、方圆哲学
  六十七、没时间辛苦
  六十八、每日三问
  六十九、我是禅花一朵
  一、自己的命运自己算
  中国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据此,一切有命,当听天由命。
  但是,中国人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契合于上面的第二种说法。
  佛教核心理念是因缘说,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讲的就是:命运,其上下沉浮,取决于因与缘,取决于因与缘的好坏优劣。好因好缘,一结合,果就好就优,命运就浮就上。
  这也说明:命运不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创造的。当新的因与缘被创造了,其命运就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改变。
  那么,旧的因与缘靠谁改变?新的因与缘又靠谁创造?当然,答案是:内力——我们自己的努力;还有,外力——他们的加持。
  由此推之:我们与他们才是命运的创造者,才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命运本身。命运,不是我们与他们的主人,我们与他们更非命运的奴隶。命运,只垂青于不服命运的人。
  基于此,佛陀不赞同,甚至反对算命。
  虽然历朝历代不乏高僧名僧算命,但只是以此作为方便法门而已。
  佛陀的遗教就提醒我们:占卜吉凶,仰观星宿……皆所不应。在戒律本中,算命被认为是邪说之一种。
  曾经,有太白山人,说自己识天识地、知天文知地理,还擅长算命。
  有次,慧忠国师就问他:“请问山人,你住的太白山是雄山还是雌山呢?”
  对此,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个“一”字,问之:“这是什么字?”
  太白山人答:“‘一’字。”
  慧忠国师说:“土上加‘一’,应该是‘王’字。”
  国师又问:“三七共多少?”
  太白山人说:“二十一。”
  慧忠国师道:“是十,为何非是二十一不可呢?”
  太白山人一时哑口无言,从此不敢自夸长于算命。
  当时,唐代宗在旁。代宗因此高兴地说:“朕有国位,不足为宝,朕有国师,国师是宝。”
  因缘千变万化,造何因缘得何果。当我们不断地在创造着新的因缘的时候,未来果永远是个不定数。如果一生命运早已注定,那我们努力何用?我们为善何用?我们修证何用?而我们的努力、为善、修证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为此,无须算命。算过去,已无意义,因为过去已经过去。算未来,未来也算不准,因为我们每时每刻的身口意作为都不断地影响着未来的走向。好好把握此刻,好好做好当下,才最重要。实在要算,自己算算自己的命,自己最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将做什么。
  别被命运拖着走,要把命运牵着走。……
  





上一本:儒家生态思想通论 下一本: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如何放下的作者是本性禅师,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