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曲界的代名词,尤其是在晚清和民国,“梨园”从来都是一个发生各种故事的所在。正所谓“人易老,幽韵清标似旧”,挖掘近现代梨园行中的旧实掌故,将这一艺术行当背后的世相人情做淋漓尽致的展现,是本书编选的目的。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9篇,内分四辑。分别侧重舞台表演、学艺创艺、伶人生活和感情人生。这样的故事,以著名戏曲演员舞台内外的艺术生涯为中心,“涵容了徽班进京以来二百年的戏曲史,反映社会、人生的诸多方面,涉及七行八作,皇帝、太后、总统、军阀、文人雅士、地痞大佬……济济一堂,妙趣横生,是近现代历史的侧影”。品梨园、况幽韵、看人生,各种人的各种滋味,就在这黑白文字之间时隐时现。《梨园幽韵》的作者是杨存昌、苏海坡。 目录: 小引 辑一台上 余三胜智唱《四郎探母》 刘赶三讥讽权贵 谭鑫培俞菊笙唱对台戏 杨小楼“智夺”金少山 “小小余三胜”逼走“麒麟童” 余叔岩中南海“打棍出箱” 梅兰芳孟小冬“游龙戏凤” 南麒北马同登台 张君秋孟小冬快板对啃 李万春李少春斗法 言慧珠童芷苓上海滩打对台 魏喜奎走红津门 辑二台下小引 辑一台上 余三胜智唱《四郎探母》 刘赶三讥讽权贵 谭鑫培俞菊笙唱对台戏 杨小楼“智夺”金少山 “小小余三胜”逼走“麒麟童” 余叔岩中南海“打棍出箱” 梅兰芳孟小冬“游龙戏凤” 南麒北马同登台 张君秋孟小冬快板对啃 李万春李少春斗法 言慧珠童芷苓上海滩打对台 魏喜奎走红津门 辑二台下 回忆先师程继仙先生 盖叫天创制霸王装 梅兰芳师从王瑶卿 齐如老与梅兰芳对台排新戏 余叔岩与孟小冬的师徒之谊 苟慧生卖身学艺 我为程砚秋写《锁麟囊》 袁世海导演《霸王别姬》 喜彩莲创造内高底鞋 梦中得腔,《三上轿》一句一彩 常香玉拜师学武功 跟冯子和先生学戏 辑三世相 程长庚穆府被锁 “辫帅”张勋智激孙菊仙 杨月楼“诱拐”案风波 郝寿臣早年在烟台 金少山梅兰芳“霸王别姬” 天蟾舞台炸弹事件 言菊朋“举刀自刎” 叶盛章智赚日伪军 陈伯华乡下躲祸 张君秋“二进宫” 常香玉化妆脱险 辑四人生 程长庚进京 孙菊仙和汪桂芬 德瑁如弃爵从艺 汪笑侬唱戏丢官 京城“龙票”载涛 杜月笙粉墨登台 金少山装病全节 梅兰芳与他的两位夫人 周信芳与裘丽琳的生死情缘 张恨水票戏 张伯驹的《空城计》 蒋方良演《苏三起解》 五次票戏记 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丑》,演的是京剧界早期的丑角演员刘赶三的生平事迹。刘赶三(1817—1890),名宝山,字韵卿,号芝轩,天津人,工丑行。有一次,他连白天带夜戏,一天赶了三个班,同行讥讽他“赶三场”,而他索性以“赶三”为艺名了。刘赶三本是票友,学的是余(三胜)派老生;后正式下海,演老生,私淑张二奎;其王帽戏颇有张二奎神韵,不知何故改唱丑角。当时,京剧中的丑行在戏班里地位极不明显,专工丑行者甚少。刘赶三在台上唱丑角戏,为丑行在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到了晚清,刘赶三的丑角戏名声大噪,尤其是婆子戏,深得听戏人欢迎,而他尤以演丑婆子著称。“同光十三绝”中,他扮演的是《探亲家》的亲家母,堪称一绝;而真驴上台与他合作默契,实为空前之举。其他婆子如《普球山》的金头蜈蚣窦氏、《玉玲珑》之鸨儿、《金玉坠》的店婆等,经刘赶三扮演,诙谐而不俗,逗哏不厌,妙趣横生,满台生辉。因此,慈禧特准他在演《探亲家》时,可带真驴进宫上台。刘赶三的丑角戏,可称杰作,多为后世之典范;他的不少表演技巧沿袭至今。可以这样说:鉴于刘赶三在婆子戏上取得的艺术成就,称之为一代丑行之开山祖,实不为过。刘赶三在梨园界之所以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继承发扬了中国喜剧艺术警世讥恶的优良传统。他为人仗义、疾恶如仇,在舞台上借题发挥,嘲讽贵胄权要,抨击时弊恶习,做到了“借艺传谏、寓讽于戏”。在这方面,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趣闻。刘赶三在《富春院》中饰鸨儿,在喊堂时,他看见台下坐着有五王爷和六王爷,便站在台口冲后台高喊:“老五、老六,见客啊!”后台的人员一听,吓得不敢出声,你瞧我、我瞧你,用眼神往前台领,直抖下颏。台下的两位王爷,心里这个恶心,当时发作吧,有老佛爷在场,你多有理,搅了她的兴趣,照样翻车;不说几句吧,真憋火儿。两位王爷旁边有一位官儿,很识相,悄悄和老六说:“千万别发火,给他个耳朵就得!您要是真的闹起来,不就等于您默认了吗?”老六一听,心想也对,便恨恨地说:刘赶三,你等着!有你好看的那天!有位军队的要员,借生日办了一场堂会,听戏是次要的,收礼是真的。来看戏的大多是武官。时值三伏,各位老爷坐轿而来,碍于当时的场面,天虽热也没有人好意思宽衣解带,身上的袍服、珠挂、翎帽俱全,如同上朝站班,端坐听戏。下房的轿夫可不论这个,无所顾忌,不拘礼节,一个个脱了罩衣,拿把大蒲扇呼哒呼哒地扇了起来。台上正是刘赶三的《老黄请医》,一共两个演员:一个老黄,一个刘赶三扮的刘高手。上场之前,刘赶三把这老爷们和轿夫看了个清清楚楚,就和老黄说:“我说,待会儿在场上,你抓个空儿问我一句‘这三伏天,您就不热’就齐啦。”老黄请出刘高手,二人圆场,边走边聊,正商量着走哪条道。老黄说:“要是走那大空场,就这三伏天,您热不热呀?”刘高手说:“谁说不热呀?哎!我问你:这三伏天抬轿的热得大蒲扇呼哒呼哒地扇着,可也奇怪,这听戏的老爷们为什么穿着整齐?他们为什么不宽了袍子凉快凉快呀?”老黄说:“要我说老爷们知情达礼。这大庭广众之下,脱了官衣,可有失体统不是?”刘高手说:“你说得不对。”老黄说:“怎么不对呀?你说是为什么不热?”刘高手说:“要我说呀,那几位老爷为什么都不觉着热呀,那是老爷都吃冰啦!你明白啦?”老黄说:“原来如此,吃着冰还不凉快!”台下的几位老爷一听,“吃着冰”,都面面相觑,那脸子呱嗒一下就沉下来了,一声没吭,可心里跟明镜似的——刘赶三在台上明明地骂我们都吃着“兵”呢!那不是吃空额、报虚饷吗?几位交头接耳,吃了哑巴苦子,还跟他争不得。其实,老爷们吃空额,已不是秘密的事啦!可刘赶三,你一个戏子,敢在台上大声喊我们吃“兵”啦,这还了得!要是真跟刘赶三叫板,那不就越描越黑啦!他指不定又撩出什么来呢!刘赶三一生最恨那贪心不足的赃官,得空就烧一把火,也别管他官有多大,就是皇亲他也敢碰。他说的都是大实话,公开挖苦他们,他们不敢较真儿。慈禧横不横?刘赶三也曾不软不硬地拽过闲话。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对光绪恨之人骨,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除这个不称心的皇上,可这心里头憋得她火烧火燎的,于是便找一切机会从精神上折磨光绪,让他一天也不得安生,闹得这位一国之君惶恐不安,心神不定。这天慈禧要听戏,就让光绪当着众人的面站在一边,如同仆役。戏码有一出《八十八扯》,刘赶三扮戏迷哥哥。这出戏是丑、小旦的唱工闹戏,也没有什么剧情,任意性很强,兄妹二人各唱各的。这可要了演员的真功夫,要使出浑身的解数——就是唱,哥一段,妹一段,而且要反串几个行当,什么一赶三的《二进宫》、两花脸的《白良关》、生旦对唱的《四郎探母》等等。轮到刘赶三唱,他向打鼓的要了“导板”,唱《大登殿》的薛平贵:“龙风阁内把衣换。”接着唱原板:“……马达江海把旨传,你就说孤王我驾坐在银安……”唱到这儿,本应当归里场椅坐下,可刘赶三打住了,说:“妹子,你瞧,我这个假皇上还有个座儿;你再瞧,那真皇上可还站着呢!”后台人一听:“赶三哎,你还要命不要命啊!完喽,要了命啦!”听戏的官员大惊不已,有人小声说:“今儿可要出大娄子!好你个刘赶三,你还想活着出去!”刘赶三这话可真是正戳着慈禧的心窝子上。P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