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尼采


作者:埃里克斯坦哈特,朱晖     整理日期:2014-02-24 11:43:22

本书首先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导读性的概括,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从“宗教”、“知识”、“权利意识”以及“群体和个体”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尼采的相关思想,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世界,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作者简介:
  朱晖,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
  
  目录:
  尼采的著作
1导论
作为世界之镜的心灵
作为心灵之镜的心灵
从内部看世界
世界:空间?时间和可能性
自我反映和自我毁灭
西方思想的自欺
自欺和自我堕落
从自我否定到客观性
从客观性到自我肯定
2宗教
超自然主义
道德超自然主义
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尼采的著作
1导论
作为世界之镜的心灵
作为心灵之镜的心灵
从内部看世界
世界:空间?时间和可能性
自我反映和自我毁灭
西方思想的自欺
自欺和自我堕落
从自我否定到客观性
从客观性到自我肯定
2宗教
超自然主义
道德超自然主义
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宗教的超自然主义和禁欲主义
反对基督教
基督与基督教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哲学的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
科学的超自然主义
基督教上帝之死
虚无主义
佛教
反对虚无主义的宗教
禁欲主义的超自然主义的替代
绝对的肯定
3知识
认知的进化
真理VS实用
保存生命的谬见
对同一性和同等性的虚构
思想的自我解释
自我和意志的投射
实体的虚构
因果关系的虚构
自然的规则和规律
数学
知识的良性循环
快乐的智慧
自觉的科学
重新理解自身和意志
4权力意志
可能性的连续流动
不存在同等的事物
关系的世界
为支配一切事物的权力而奋斗
超越局限性的奋斗
奋斗着的可能者
“不”:没有什么可能比之更强大
掷骰子游戏
这个世界及其宇宙们
自由和宿命
“是”:没有什么比之更伟大
5群体和个体
人兽
中道与过度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意识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语言
社会习俗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道德
道德的自然历史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作为奴隶道德的基督教道德
在地位同等的公民之中的正义与合作
权力意志和政治机构
贵族品质与奴隶品质
从较低到较高文化的精神进步
自由精神和被束缚的精神
超人
肯定的伦理学和政治学
6永恒回归
发生和回归
回归和不灭
永恒回归的表现
经历所有的组合
游戏中的重复
物理学既不肯定也不驳斥回归
以国际象棋回归为例
回归的单元是整个宇宙
空间和时间的回归
树中之树
过去和未来的自我
结论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北京大学:张世英、赵敦华、陈启伟、陈波、李超杰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
复旦大学:刘清平
武汉大学:郝长墀、何卫平、袁银传
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
中山大学:朱刚
浙江大学:董平
山东大学:谭鑫田、张祥龙、黄启祥
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北京大学:张世英、赵敦华、陈启伟、陈波、李超杰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
  复旦大学:刘清平
  武汉大学:郝长墀、何卫平、袁银传
  北京师范大学:曹卫东
  中山大学:朱刚
  浙江大学:董平
  山东大学:谭鑫田、张祥龙、黄启祥
  中央民族大学:赵士林
  华东师范大学:方旭东、张晓林
  中国政法大学:宫睿
  中国传媒大学:李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胡自信、李中泽
  上海外国语大学:刘中民
  河北师范大学:李素霞、王军
  中国社科院:马寅卯、陈志刚、周伟驰
  名师推荐语: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容易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一扫传统思想家传记晦涩冗长的毛病,而以简明、清晰、直接、具体的文风吸引人,是化繁为简、化厚为薄的最佳例子。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人兽
  尼采生物学地考虑人。他认识到人类是群体动物——像马、羊、蜂、蚁或任何其他社会动物一样。人不是独居的动物。人在社会组织中生活在一起。这些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它们易于被忽略。尼采严肃地对待它们。他用人这种种群的生物学上的事实来发展了他的道德和政治理论。
  在很多方面,尼采的道德和政治理念是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激发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基于最适者的竞争、变化和生存的观念。但尼采不是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知道即使那些生存下来者是最适者,那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最好的。
  中道与过度
  尼采用人的个体来对照人的群体。群体和个体常常作为规则和例外来加以对照,结果是个体成为了例外的人类。考虑这个对照的一个好方法是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出发:群体是人种;个体是变种或新种。
  每一个人皆有两面:他或她的种类和他或她的个体。种类是为我们每一个人和所有其他人类共有的:它是我们人类一般的方面。它是使我们正常或一般者。它是使我们意愿去适应的方面。个体性是越轨或异常。在某些个案中,越轨是功能上的退化:它是邪恶的;在另外一些个案中,越轨则在功能上是杰出的——优秀的运动员、天才和卓越的领导人不是一般,他们高于一般。
  个体从群体当中生长出来。他们从群体那里偏离了正轨,他们是群体的例外的成员。他们也许会弄到反对这个群体的组织的地步,但他们决不逃避它。个体性是群体存在的修正。所有人皆是社会动物。
  尼采在群体和个体之间所作的对比常常和价值关联:群体是中道,个体是过度。群体是中庸的(它是那一般者),个体是极端的。过度者是肯定的或否定的;一般者则是中立的。
  尼采站在个体者一边,因为他认为致使人类文明更杰出和更有生机的生物力量就作用于他们。(HHI:224)他认为他们更易碎,因为他们没有了群体的保护。(BGE268)
  不幸的是,尼采关于群体和个体的理论易于被误解,并且已经被滥用来证明最糟的专制和政治的最堕落的形式的合理性。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意识
  这里有一种测试你是否是人群中的一个成员的方法:你是有意识的吗?你是有自我意识的吗?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功能,是群体动物与生俱来的。
  尼采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意识是存在于个体之中的群体本能。(GS354)他的基本原则是达尔文主义的:意识必定具有某种生物学上的效用,它必定具有某种生存价值。他注意到群体动物是相互依存的。独居动物有能力靠自己生存下来,群体动物则需要彼此之间的协助。为了获得帮助,它们不得不具有交流的本事。为了交流,它们不得不了解它们的需要。为了了解它们的需要,它们不得不认识它们自身。因而,它们不得不是有意识的并且是有自我意识的:
  意识实在只是存在于人之间的一张交流之网;它只是作为交流之网而不得不发展;一个像食肉动物一样生活的人本无须意识……仅仅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人获取自我意识……意识并不真的属于人的个体的存在,而毋宁属于他的社会或群体特性……只要这尚为社会或群体功用所需要,它就微妙地发展。(GS354)
  因此,尼采最终从思想的角度来界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遵从群体标准是最终地屈服于一种风格或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头脑狭窄或头脑封闭。个体的头脑是例外的,因为它能够超出群体思想的局限来思考。个体是具有新思想者,个体创造新价值。你能够注意到尼采把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界定为哲学关系。
  存在于个体之中的作为群体本能的语言
  因为意识最终和交流相联系,所以意识最终和语言相联系。(GS354;BGE268)单词是群体信号。语言的进化是因为:如果一个群体,其成员能够通过交流来协调其行动,那么,这个群体比一个未经协调的群体更有可能存活。尼采认为语言在本质上是出于本能的,语言在群体动物种类之中凭无意识的生物学上的力量而产生:
  语言不是个体们的有意识的作品也不是多数者的有意识作品。所有有意识的思想,仅仅是在语言的帮助下,才是有可能的……语言太过于复杂以致不会是一个单个个体的作品,又太过于统一以致不会是一个群体的作品;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唯一可供选择的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本能的产品,就如在蜜蜂当中发生的情形。
  由于语言是由群体信号组成的,因而对任何独一个别的洞见或思想作语言上的表达是几乎不可能的。任何出现在意识之中的思想已被翻译成为群体信息。语言自身审查个体性。用语言表达的任何思想已经是社会上可接受的了。群体思想环绕思想而放置的狱墙不是用石头而是用语词、语法制造的。
  个体是在思想中找到路的人,但作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作为一个社会动物),他或她亦必须在说话或交流之中找到路。尼采认为艺术家能够做到这点。尼采不是用“艺术家”来意指画家,在他的头脑中有一切的艺术形式:音乐、雕塑、建筑、诗歌,诸如此类。问题是:逃离语言桎梏的艺术能力和需要用来产生持久的观念结构的那种理性,是罕能结合在一起的,但当艺术创作力、科学理性和实践智慧全部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之中时,那个人就能够改变群体。迄今为止,就几乎全部人类历史而论,这样的巧合是随机的。尼采所希望的是:人类群体为着蓄意产生个体将开始组织自己;用这种方式,人的进化能够增进。因为如何增进人类进化的问题是关于思想和语言(因为这些是人的属性)的一个问题,所以,它是一个哲学问题。
  
  
  





上一本:特蕾莎修女的12句幸福箴言 下一本:袁焕仙著述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尼采的作者是埃里克斯坦哈特,朱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