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鞋履正传


作者:陈琦     整理日期:2014-02-24 11:42:31

本系列丛书侧重把西方时尚文化中的各个热点放在历史进程中作出展现和探讨。时尚发展史系列以时尚发展历史、演变进程为基点,注重时尚与文化历史的交融,以此向读者展现不一样的时尚文化。时尚不只是简单的服装或配饰,时尚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文化积淀,是历史、艺术、人文的大综合。透过此系列读者可以最直观地了解时尚细节,同时,发现更深层的时尚内涵。本系列丛书的目标人群为对时尚具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研究者,或者想探索时尚背后的故事的时尚人士。每个主题的内容注重发展历史和当下细节的交错,图文并茂,成书精致,可读性强,具有功能性与参考性相结合的特点。《鞋履正传》一书从鞋子的起源说起,带你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鞋履发展。尤其是被作为主流文化的西方时尚中,鞋子的形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而另一方面,在世界各地,有趣的地域文化造就了截然不同的鞋文化,从非洲到北极圈,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如今社会越来越时尚化,不少经典鞋款值得人们慢慢解读回味。人为什么要穿鞋?它是如何关乎身份地位的?高跟鞋是怎么来的?扑朔迷离的各种猜测中到底哪个更可信?为什么日本有木屐而中国有花盆底鞋?BeatleBoots跟披头士又有何关联?本书会带着读者一起去了解那些关于时装鞋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作者简介:
  陈琦,法律专业出身,热爱时尚文化。曾经在国内时尚杂志社《Femina伊周》担任编辑,并为多家时尚杂志撰稿。著有《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等书。现定居英国,专职复古买手,兼职写稿。
  目录:
  序
Part1
以鞋之名
最早的鞋子
鞋的蜕变
鞋与身份地位
鞋中密语
时装名义下的鞋
Part2
时代变更中的西方鞋履
古希腊神话年代的鞋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7世纪华丽鞋履时代的到来
18世纪高跟鞋盛放的年代
19世纪从巴黎到美国,鞋跟姿态的放低序
  Part1
  以鞋之名
  最早的鞋子
  鞋的蜕变
  鞋与身份地位
  鞋中密语
  时装名义下的鞋
  Part2
  时代变更中的西方鞋履
  古希腊神话年代的鞋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7世纪华丽鞋履时代的到来
  18世纪高跟鞋盛放的年代
  19世纪从巴黎到美国,鞋跟姿态的放低
  20世纪百花齐放,各自精彩
  Part3
  世界鞋履博览
  中国
  日本
  非洲
  印度
  拉美
  北极
  中东
  Part4
  制鞋世家
  SalvatoreFerragamo量身定做的精品鞋履
  RogerVivier低调的贵族鞋履
  SergioRossi灵魂的工匠师
  ChristianLouboutin足下最耀眼的那抹红
  ManoloBlahnik行走在爱欲之上的鞋履
  TimmyChoo鞋是他的命运
  TOD'S意大利的品位
  Dr.Martens文化冲击潮流
  Part5
  经典鞋履文化词典A-Z
  AlexanderMcQueen's亚历山大?麦昆2010春夏绝唱
  Brogue布洛克牛津鞋
  CendrillionBalletShoes灰姑娘芭蕾舞鞋
  Dorothy'sRubySlippers多萝西的红宝石舞鞋
  Eight-EyeletBoot马丁八孔靴
  Feather-TrimmedShoes羽毛鞋
  Gladiatorssandals角斗士鞋
  HeellessBoots无跟鞋
  italy-MadeinItaly意大利制造
  TohnnyMoke强尼?默克
  Knee-HighBoots及膝塑料长靴
  LondonLondon60's摇摆伦敦
  MyGoverness我的女管家
  NinaRicci莲娜丽姿
  OssieClark奥西尔?克拉克
  PlatformShoes松糕鞋
  QueenQualityShoes女王品质
  RedorDead红色或死亡
  Stiletto高跟鞋
  TerryDeHavilland特里?哈维兰德
  UGGBoots雪地靴
  VivienneWestwood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WinHepickers尖头鞋
  Zabot扎博特
  后记序言
  由于一直以来从事时尚相关的工作,并且对于鞋子有一种狂热的兴趣,想写一本关于鞋履时尚发展文化的书,念头可谓是由来已久。
  有人说,在女人从上到下的一身装束里,鞋子和内衣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两项,这话真是一点儿也不错。内衣贴身穿在里面,如果不是为了搞点情趣之类的,恐怕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其他人会看到;鞋子穿在脚底,也通常是人们最后一个注意的对象。但就是这两样往往被人忽视的单品,却决定了女人一天状态的好坏:穿错了内衣,不但浑身不舒服,而且容易影响胸形,即使隔着几层衣服,怕是也看上去不美观;穿错了鞋子,那可就更要命,试问哪个姑娘没有磨得一脚水泡或是一个不小心扭一跤的郁闷经历——千万别说没有,看看超模纳奥米?坎贝尔(NaomiCampbell)那一年在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秀场的“经典时刻”吧:踩着“恨天高”自信满满出场的她,冷不丁地摔了个狗吃屎,虽然我们的纳奥米小姐好不容易努力地爬起来,面带甜美的微笑来解窘,但硬邦邦的T台可不会说谎,重重一声“砰”就是最好的说明,有多痛?看过的人都能想象。还有一个“经典”时刻则属于大红大紫的嘎嘎小姐(LadyGaGa),一向以奇装异服出现在公众眼前的“雷帝”,有一次穿着一双跟高20厘米的连裤靴,气宇轩昂地出现在伦敦机场,正当狗仔们纷纷感叹她又有雷人新造型出炉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嘎嘎小姐走得太春风得意了,竟然摔了个“大马趴”,而最悲剧的在于这双20厘米的鞋子根本让她无从站起来,最后只能向狗仔们求助。
  当然,如今这些展示在时尚舞台的鞋子,只是庞大的鞋文化发展史中一个很细小的枝节,女人们因为这些光鲜亮丽的时尚鞋履而疯狂,却不知由此可推敲出更多更有趣的文化背景。而我想写的,正是这些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鞋履发展。
  本书对于鞋子的介绍,我不敢说百分之百包含了你想了解的所有鞋履知识,但我可以保证,在中国,这是第一本系统地介绍鞋文化、鞋历史、鞋时尚的书籍,所以,称之为《鞋履正传》也不为过。从古希腊神话年代的鞋,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制鞋大国意大利;从17、18世纪的时尚潮流王国法兰西的宫廷美鞋,到19世纪异军突起的美国鞋履;从欧洲之外的那些鞋履博览,到欧美最著名的几大制鞋世家……一一囊括,却并非只是点到为止。几乎所有资料都是本人亲历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其中曲折的过程无须多说,但这份难忘的经历却着实是一种最难能可贵的回忆。最后当然也不忘附上一份从A-Z的鞋履词典,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梳理脉络。
  特别要感谢一下本书的手绘——湖北美术学院的袁韵雨,我们曾多次合作,在我之前出版编辑的多本书稿中,均邀请了他来创作水彩手绘,而这次全书139张手绘图,都是由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完成,他的手绘图稿美轮美奂,如实地还原了这些历史上著名的鞋履,比起他的作品,我的文字实在是相形见绌了。如果有缘能阅读到此书,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份美好的阅读享受。
  陈琦
  2013年1月26日于英国
  后记
  不知从何处下笔写后记,那么不妨就谈谈我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吧。
  几年前,我来到英国定居,很多英国的朋友知道我从事时尚撰稿工作,纷纷向我推荐这里最有名的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这座位于伦敦、以时尚展览而出名的博物馆,在中国人的印象里,也许比不上大英博物馆那么闻名世界,然而它却是我在伦敦的最爱场所,成了之后我去伦敦的必到之处。除了常规的珠宝展、服饰展、1950年代以来的晚礼服展等,诸如好莱坞戏服展这种视觉高科技的展览真正是叫我看得目瞪口呆,时尚文化的世界实在太美好。
  1950年代以来的晚礼服展上,有不少制鞋大师罗杰?维威耶为克里斯汀?迪奥设计的高跟鞋,那些高贵的丝绸鞋面上缀满了美得让人无法直视的珠宝,优雅而咄咄逼人,可以想象那个年代的女子在舞会上穿着它们翩翩起舞的姿态有多美。就在那一瞬间,
  写一本关于鞋履文化的书的念头诞生了。后来,我又去看了不少展览。好莱坞戏服展可谓是我至今以来,看到的最叹为观止的一场展览,若非身临其境,很难相信一场服饰的展览能将高科技结合得如此完美,灯光、音乐、投影、氛围,每一项都值得120分的至高评价。高科技光影在椅背打造出罗伯特?德尼罗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投影对话形象,两位演技派的明星仿佛正在面对面地交流,而成列在周围的,则是那些经典好莱坞电影中的服饰。叫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双红色的缀满宝石的舞鞋——多萝西的红宝石舞鞋,来自于电影《绿野仙踪))。我曾无数次的在电影里、在照片上看到这双红舞鞋,曾无数次在杂志上用语言来描绘它,但当亲眼看到的那一刻,触动依旧,震撼依旧,所有的词汇都难以描绘它的闪耀,在灯光的映照下,那红色的宝石闪闪夺目,时间的痕迹仿佛不曾在它的身上留下印记,经典永远是经典,70多年后,愈发显得价值连城。
  游历了欧洲,来到意大利,这个制鞋王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着他们的鞋履文化,我有幸在佛罗伦萨参观了几家鞋履博物馆,意大利的制鞋世家如此之多,这也是本书大篇幅聚焦在意大利鞋履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可研究的东西太多,也太迷人。
  然而现代的大师固然值得尊敬,中世纪开始的那些鞋履文化却更值得探讨,我留意到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目,而英语资料关于这些的也着实很少,于是在意大利,我托朋友将相关资料翻译成英语,然后再由我将这些英语资料细细咀嚼,加上亲自在当地的采访、采风和观赏,花了大量时间,终于写成了本书中的意大利篇章。
  写书就像育儿,十月怀胎也好,十月写书也罢,其中的幸福和辛酸只有自己知晓。只希望阅读至此,本书都能带给你一点小小的收获,如此这般,也就值得。
  文摘
  本节主要介绍的是古希腊的鞋文化。也许你会问,古希腊人原来也穿鞋?这样的疑惑再平常不过,因为就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希腊雕像或相关绘画里,男人和女人往往都是赤身裸体的,甭说鞋子了,就连衣服也不常看到,这种艺术创作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生活在古希腊时期的人们是不穿鞋子的。但事实上,古希腊人不但有鞋穿,而且无论男人女人,出门还是在家,都穿鞋。根据古希腊文学记载,在当时的雅典,如果人们不穿鞋去公众场所,只有两种情况——家境贫穷或者出于苦行主义。古希腊人在家常穿的拖鞋有木底、皮底或软木底,并且用花边绳与脚捆绑在一起。这种鞋子从古埃及时代起流传开来,是最普遍和最普通的鞋子,用麦秆、植物纤维和纸莎草编制而成,甚至在鞋面上还有装饰。这种拖鞋后来被欧洲人穿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中世纪以前,它都被称为“家庭中的鞋子”、“大众鞋具”。鞋子的流行吸引了古希腊学者的注意,柏拉图把鞋匠与农民、纺织工以及建筑工人一起列为当时为人们的基础生活需求提供必不可少资源的重要人群。这表明了鞋子之所以能成为古希腊人生活中重要的象征元素,是因为它是人们文明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有意思的是,日常制造业为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形而下的灵感,他用诸如“拖鞋、金属工人、鞋匠和制革工人”这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来修饰他的哲学理论。
  在古希腊,虽然鞋子并不能作为一个人地位高低的重要象征,但依然还是可以从中窥视出一点差异。有些凉鞋,外形比较高端,拥有高雅的剪纸图案,配上多层的鞋底,偶尔点缀镀金带,看起来很有价值。而另外一些鞋子就没有那么出众的外观了,粗糙的廓形和补丁,毫无疑问暗示出穿着者贫寒的家境和地位。不过,与古埃及不同,彼时的古希腊鞋子并不能完全代表地位高低。在雅典,有些人穿破鞋,是为了宣言其政治立场,比如穿上未经加工的薄底鞋把自己塑造成斯巴达人的形象,以反抗民主政治。大多数的雅典男人,在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自然会选择质量好的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热爱花哨的鞋子,炫富在那个时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会被看作与民主政治背道而驰。很多雅典男人在服装上受到斯巴达人朴素风格的影响,即使有钱人也把自己打扮得和普通人无异,而奴隶们也有鞋可穿。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古希腊的鞋子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神话中的鞋
  在希腊艺术中,神灵凭借自己特有的服装或配件,从而区别于人类。以赫尔墨斯为例,这位行路者的守护神拥有高系带的凉鞋和靴子,鞋子上还有一双翅膀。英雄珀尔修斯也有相类似的带翅膀的凉鞋,使他能够飞到地球的东部边缘,对抗可怕的蛇发女怪美杜莎。鞋子在另一位古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的人生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忒修斯由他的母亲埃特拉抚养长大,到了16岁,他已经力大无穷,有一次他徒手推开一块巨石,发现了死去的父亲埃勾斯国王留下的宝剑和几双凉鞋。这些信物激发了他远征雅典的决心,穿着父亲的凉鞋,舞着宝剑,最终夺回了父亲的王位。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鞋子作为载体和动力,改变了这位英雄一生的命运。
  《荷马史诗》中,诸神通常会在飞离奥林匹斯山去处理俗世纠纷之前,“在他们的脚上绑上漂亮的凉鞋”。而凡人,如古希腊军队统帅阿伽门农,当他在特洛伊战役中为明天的征战做准备的时候,通常会在肩上披上斗篷,手握兵器,系紧他“闪耀的足下”那双美丽的凉鞋带。当特洛伊战役结束他凯旋而归的时候,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早已做好了准备“恭迎”他的归来,她用红色的地毯铺满宫殿的门槛。一开始,阿伽门农拒绝在进门的时候脱鞋,但经不住妻子的诱劝,终于在第一步迈进大殿之前脱去了他的鞋子。对阿伽门农来说,这一步是一生中最致命的一步,当他走进家中,跨过那条分割着他丰功伟业和私人生活的门槛的时刻,他的妻子不计后果地谋杀了他。穿鞋和脱鞋,似乎总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某些大事件发生的前兆。





上一本:周易的智慧 下一本:鱼的古镇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鞋履正传的作者是陈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