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鱼的古镇


作者:陈益     整理日期:2014-02-24 11:42:24

《鱼的古镇》收录了作者十多年来有关文化观察的手记及人文情怀的文章。是经由鱼虾透视江南水乡饮食文化的小品结集。第一辑是作者对江南鱼品的感悟,第二辑是以江南人的目光观察各地饮食文化的心得,第三辑则是与鱼以及酒有关的读史手记。
  作者简介:
      陈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散文分会副会长。现任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已著有长篇小说《天吃相》、《收拾起》、《漂移的古镇》,散文集《我的先祖是蚩尤》、《十八双鞋》、《欲望漫思录》、《水巷里的浮雕》、《如花似玉的江南》、《寻梦六百年》等四十六种,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各类评奖中获奖,收人教材和多种作品选集,并在我国台湾、香港及日本出版、译介。
  目录:
  百鱼宴饕餮的诗意鱼与古镇“以乐侑酒”的由来鱼事传奇谁是第一吃蟹人买不起青菜吃甲鱼针在鱼唇剑在虾虾滋味虾脑祖母的虾糟消逝的百鱼宴大闸蟹的“三荤二素一汤”隔年蟹和二秋龄也说“六月黄”蟹和尚、蟹蓑衣、蟹仙人蟹事从大煤蟹到大闸蟹一份阳澄蟹宴菜单蟹八件鳜鱼吃出蟹滋味塘鳢鱼鳑皱鱼碧螺鱼馄饨一条名叫鲃鱼的鱼清寒的美味渔火奥灶面的奥秘吃扛醵故土上的邻桌地球村的饮食尾牙吃扛醵麦芽塌饼芸娘玫瑰每一粒米都有岁月的香气稻花与薯条稻作时代的灶屋蹄髈的真理陶甑与电饭煲蔬菜地理巴伐利亚围裙留学生公寓的餐厅啤酒的狂欢盛典诸神的美食奶油鱼下龙湾美餐新宿的清酒“马来风光”榴莲的魅力荔乡夏日用味蕾亲近湘西西哈努克的菜单朝酒晚舞假奢华·真贫穷灶鸡阳台上的乡村吃的文化和文化地吃在五星级宾馆吃烘山芋饥饿的感觉味何以堪如厕这件事飞鸟盉鱼神崇拜——鱼文化琐谈之一尚四——鱼文化琐谈之二纹饰的含意——鱼文化琐谈之三“与鱼共谋”——鱼文化琐谈之四水馐鱼肴——鱼文化琐谈之五横行将军——鱼文化琐谈之六湖中的生命——鱼文化琐谈之七鱼的性格——鱼文化琐谈之八渔具之什——鱼文化琐谈之九鱼化龙——鱼文化琐谈之十飞鸟岙兴废酒杯中与烟草有关的几个年份后记    饕餮的诗意饕餮,这个颇具象形意味的词,正渐渐地从我们的电脑时代消退。它似乎太老旧太冷僻,完全可以用别的词汇取代了。除了专家,还有谁会去关心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这种凶猛乖张的兽面纹饰呢?在民间传闻中,有一种头戴辟邪面具载歌载舞的活动,那喜欢戴面具的,自称为“饕餮人”,显然是要借助凶悍的兽纹趋吉避邪。可是到了今天,什么事物都变得快捷起来。
      饕餮一词剩下的含义,便只是好吃,能吃,永不满足地吃。
      我曾经在西安、郑州、南京、北京、台北等地参观过很多博物馆,不止一次地注视着镌刻着饕餮纹的青铜器,常常感慨,这些鼎、觚、盘、杯、釜、壶等,由于精美与罕见,在嘉士德拍卖会上足以让全世界的收藏家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原来却只是食具和祭器。它们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盛满香喷喷的肉和酒,供奉先祖或自己享用。谁也不会想到,在若干年以后,它们因身上所凝聚的那段古老历史,竟卖出天价。
      宋代的《宣和博古图》,据说是率先提出“饕餮纹”这个词汇的。在将《吕氏春秋》提及的“饕餮”与商代象形饕餮鼎卜的纹饰联系起来时,有过如下强调:此鼎款识纯古,仿佛饕餮之形。后人观象立名,故取为号。至周监二代,文物大备,凡为鼎者,悉以此为饰。遂使《吕氏春秋》独谓周鼎著饕餮,而不知其愿实启于古也。……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见礼,即礼以示戒者如此。
      然而,作为趋吉避邪之用,充满原始宗教意味的饕餮纹,出现的时间,似乎要比商代青铜器早得多。
      不妨让我们阖目冥想,进入遥远的草莱始开的岁月。
      ……茫茫荒原,覆盖着盘根错节的老树藤蔓,兽类出没,人烟稀少。只在靠近河流的地方,有几片原始稻田,摇曳着稀疏的谷穗。树林里,一群衣不遮体的狩猎者,竭尽全力追逐一头受伤的野猪,好不容易才将它擒获。可是,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回到村边时,却发现稻田已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肇事者并不是人,也不是野兽,而是几只凶残的扬子鳄,它们每年都要来与人们抢夺粮食。此刻,人们能够采取的唯一措施,是大声疾呼,将它们驱赶。同时在心里祈求苍天保佑,让自己有食物果腹,不至于再遭受饥荒。
      于是出现了原始宗教。人们在玉器上镌刻兽面纹饰。
      那形象,是人的粗壮有力的双手扼住挣扎的兽头。巨口大开,重圈环眼的兽面,仔细看去,竟是扬子鳄的变异——良渚文化时期生活在太湖流域的人们,在祭祀所用的玉器上,寄托战胜天敌的理想,张扬着人性。
      及至商周时代,先人们从渔猎渐渐变为定居,生活状态趋向安定。农耕文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吃得较好。
      雄心勃勃的盘庚将都城迁移到了殷,并且在城边建立巨大的作坊,组织数千名奴隶点燃熊熊烈火,熔铸矿石,以锡、铅、铜等不同的原料,制作出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皿,供王侯们使用。当南方良渚玉器上的兽面纹,渐渐衍变为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时,王宫里酒肉飘香、觥筹交错,开始演绎奴隶社会最初的豪华。巫觋是最先分离出的文化人,他们善于在龟甲牛骨刻下卜辞,记录殷商时代的重要事件,也为烹调积累很多经验。当时的厨师们十分注意火候,能做到“时疾时徐”、“九沸九变”。到了东周,贵族的味觉细胞更是锻炼得十分灵敏,常常要求五味俱全。
      “君状亦觥觥,可啖健牛百。”雄健的体魄来源于饕餮,一个善于分辨世间万物,并用胃来消化任何兽类的民族,永远将开拓和征服写在高扬的旗帜上,是决不会一直萎靡不振的。
      但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奢靡。社会的发展,使得那时的人们有一定的食物可享用。然而,殷纣王荒唐地走向了极端。他不仅在王宫内用玉石做门,黄金做柱,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酒池肉林。能够进得王宫的人,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在又深又广甚至能行船的酒池里舀到美酒,在旁边林立的木柱上拿取烤熟的肉类。这样的欢宴,实在是太豪奢,太能让人享受到主宰一切的尊严。每一个客人便都放浪形骸。
      殷纣王走向极端的另一标志,是全然听信了宠妃妲己的话,采取“炮烙”的刑罚对付别人。他命令那些看不顺眼的人,往烧热的铜柱上爬,要是谁坚持不了掉下去,迎接他的将是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比干——他的叔叔和智囊人物,好心劝他不要因拼命喝酒而败坏了祖先留下的美德,使大臣们做出偷窃奸邪的事来,居然也被殷纣王剖开胸膛,取出心肝,像一道美食似地欣赏。
      殷纣王是一个丧心病狂的饕餮者。在他的思维定势中,世上的一切都被视作可以烧制的食物,一切都能用来烹调。
      而他的祖先还有一个“割烹为相”的故事。
      伊尹从小就很喜欢烹调,练就了一套高超的本领。但他很快发现烹调不足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才能,于是设法请人引见商朝的国君汤。进宫时,他背负着玉鼎、砧板,竭尽全力烹饪出美菜佳肴,贡献给了汤。随即,又以鉴赏烹饪之术,来比拟治国之道,让汤听得津津有味。汤发现伊尹这个人很有意思,不仅使人食之有味,还能使人从中悟出许多道理来,便高兴地将伊尹封为相。
      将烹饪引入政治的层面,自伊尹始。
      但我始终觉得,饕餮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符号。
      且慢说各民族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形成了五彩纷呈的传统菜系,仅是一个地区的烹饪技艺,在数千年流变中,也以丰富的积淀,既顽强地透现着自己的文化特征,又影响着其他地域的饮食文化。P3-6





上一本:鞋履正传 下一本:大观茶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鱼的古镇的作者是陈益,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