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作者:多识仁波切     整理日期:2014-02-16 10:57:00

本书作者从藏传佛教中观派理论出发,对藏传大乘佛教作了系统的概括、梳理,并对《金刚经》、《般若心经》这两部代表着佛教智慧的广度和深度的经典典籍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从佛学角度针对现代人作生动活泼的阐释,并翻译解读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诗体佛学著作。
  本书为当代人正确认识佛教、学习佛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让佛学的般若智慧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大乘佛教的妙智,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困境和信仰问题。为广大研读、学修佛教哲学,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人士提供了一份最权威系统的珍贵读本。
  本书读者对象:对佛教以及藏传佛教感兴趣的读者。研究、学修藏传佛教的人士。进行宗教及文化研究的学生、学者。
  作者简介:
  多识仁波切,本名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寺第六世朵什活佛,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识仁波切是藏传佛教法流清净、戒脉具足的转世活佛,从小深入甘藏、青藏等学院式、禅院式寺院,侍师如佛地遍学“五部”、“四续”,闻、思、修,显、密全面结合的当代佛学宗师。兼任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等多种社会职务,成立“藏人文化发展促进会”,是我国官方唯一认可的关于民族区域的NGO组织。多识仁波切不但精通佛学,同时也精通藏、汉语言学、传统文化以及佛教哲学等诸多学科,与世界各国藏学家、汉学家、佛教精英交往甚密。多年来专心修持,并从事藏传佛教教学,他用两种文字撰写出版了十多部涉及多学科的著作,以《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书系享誉海内外。
  目录:
  上卷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节绪论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
二、研究佛教的重要性
三、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宗教、解释宗教
第二节正论
一、佛教反对盲目的信仰,主张理信
二、佛教信仰的目的并非为了死后进入天堂
三、佛教彻底否定主宰宇宙万物的造物主的存在
四、佛教的哲学观点不全是唯心主义
五、佛教并非不关心现实问题
六、佛教的道德并不是维护神权的道德
七、佛教不反对科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密义浅释
概述上卷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节绪论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
  二、研究佛教的重要性
  三、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宗教、解释宗教
  第二节正论
  一、佛教反对盲目的信仰,主张理信
  二、佛教信仰的目的并非为了死后进入天堂
  三、佛教彻底否定主宰宇宙万物的造物主的存在
  四、佛教的哲学观点不全是唯心主义
  五、佛教并非不关心现实问题
  六、佛教的道德并不是维护神权的道德
  七、佛教不反对科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密义浅释
  概述
  正文解释
  附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本)【唐】玄奘译
  附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本)【唐】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
  第一节开篇
  第二节金刚经总义
  第三节妙理剖析:正文重点、难点解说
  一、名称含义
  二、说法的情况记载
  三、真如发心三问
  四、舍波罗密多
  五、理性佛无相
  六、事信与理信
  七、事法与理法
  八、佛母般若法
  九、四果性空
  十、理法无得
  十一、二世间本空
  十二、奉持功德
  十三、理法不依言传
  十四、“名”是虚名
  十五、正见稀有
  十六、忍波罗密多
  十七、无二见慧目
  十八、大机胜法
  第四节结语
  附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附二: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
  【唐】义净译
  下卷藏传佛教:人类文明园地中的一束奇葩
  一、藏传佛教全面地接受了佛陀的三乘教义
  二、藏传佛教拥有佛陀教义中的两大精华
  三、藏传佛教代表佛教思想理论发展的高峰
  四、藏传佛教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
  五、藏传佛教具有完整的目标体系和高尚的价值观念
  六、藏传佛教的覆盖面遍布世界各地
  《佛法三根本要义》通俗解说
  第一节佛法总述
  一、四法印——佛法的四条原则
  二、众生生存环境——器世界
  三、生命的流转运动——轮回
  四、因果善恶报应
  五、世间因果和超世因果——四谛
  六、佛的四身和事业
  七、三宝皈依法
  第二节佛法三根本义
  第三节《要义》正文解说
  附:《佛法三根本要义》
  宗喀巴大师著多识仁波切译
  佛教三宝原理奥义解
  导论
  第一节佛法总的概念
  一、知识性
  二、理辩性
  三、情感性
  四、实践性
  第二节皈依法的重要性
  第三节信与解的重要性
  一、“信”为道之本、善之源
  二、智慧为生佛之母、解脱之门
  ……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要义解说
  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上卷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节绪论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H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
  下面引几段赵朴初先生的文章以证明上述观点。
  赵老在1986年《法音》第二期上发表的题为《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文中说:“佛教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深刻的关系。
  “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唐代音乐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伴随佛教而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并测定了子午线,对天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
  ……





上一本:推开哲学的门 下一本:阿弥陀经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的作者是多识仁波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