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上海乡村空间历史图记


作者: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整理日期:2023-04-12 10:34:08

  何以上海
  秀丽江南向繁花都市演进的空间基底
  文化传统与多样意识杂糅的历史基因
  基于六千年地形地貌+水系水利+交通贸易+生产迁徙+乡土民居
  理性解读上海全域空间

  成为上海
  陆+湖+海,空间演替的历史脉络
  人+田+水,空间交互的历史图景
  稻+棉+渔,空间生产的历史画卷
  江南水乡--繁花都市的空间基底
  本书聚焦上海乡村地区空间,汇集地质、地理、农业、水文、水利、航运、文学等领域历史史料,结合实地勘察采样,辅以航拍摄影等技术手段,自空间、时间两个维度解析乡村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历程,建构上海乡村空间系统的认知框架,即地形地貌、水系水利、交通贸易、生产活动、乡土民居五个基础要素层。研究深入分析各个要素层与人类文化活动的交互作用,提炼出八种上海乡村空间单元,即灶港盐田、湖群岛田、塘浦荡田、柘泖积田、塘泾湾田、泾浜高乡、滧港沙岛、沙滧鳞田,以及蕴含的自然、人工的智慧和人文精神,旨在提供一种研究视角、路径和索引,期待启发未来更多的应用和研究,从而全面认知上海乡村空间,尊重和珍惜乡村建成遗产,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和韧性发展基础,建设超大城市美丽乡村,共同助力构筑城市空间新格局和文化软实力,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本书告诉你:
  一座城市的空间是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工交互的融合体。虽然历经沧海桑田、都市演进,但我们仍能循迹发现其中隐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有效保护利用历史遗存,留存活化城市记忆,是赓续"*上海"文脉的必然选择,也是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的关键举措。
  为了传承上海本土的乡村传统文化,延续江南水乡的空间肌理,塑造具备上海典型特征的乡村风貌,从而既留住乡村的"形",也留住乡村的"魂",再造生态文明的新江南田园,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在冈身松江文化圈、淞北平江文化圈、沿海新兴文化圈、沙岛文化圈分类区划的基础上,研究提炼出上海本土的乡村传统建筑元素和符号,组织出版了《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一书,为永续保存上海乡村空间记忆建立标本档案,并为乡村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上海成陆的过程,以古海岸线"冈身"为界,约6000年前冈身以东还处于茫茫大海之中。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约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广富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直至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遗址。6000 余年来,现上海地域内的地理变迁是巨大的,长江出海口渐进,海岸线东移,拓展了近 2/3 陆域面积,太湖通海河流的改道,由初期三江入海演变为吴淞江水系、黄浦江水系,形成上海以"一江一河"为主要特征的地理空间格局。人们邻水而居,在水运交通贸易节点形成一个个小小的聚落,进而形成星罗棋布的城镇,构筑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空间肌理,奠定了蓝绿交织的生态基底,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





上一本:罗布淖尔考古记 下一本:文化研究 第39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上海乡村空间历史图记的作者是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