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通锵的《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这次出版以尊重原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观点为前提,从两个方面展开修订: (一)增补徐先生去世前完成的批注。徐先生去世前根据读者的反馈在原书中留下了许多批注。整理后一共有47条,分为两类:(1)错别字。如原书中“程相清”当为“程湘清”,“冯志韦”当为“冯志伟”,“李作丰”当为“李佐丰”,“Hostorical”当为“Historical”。(2)表述不明确。如原书第47页倒数第4~5行“实现的办法是t比类取象”’,徐先生改为:“实现的办法,是根据理据性的直觉来‘比类取象”’;原书第365页倒数7~8行“核心字就是一个字所可能组成的字组中居于中心地位的那个字”,徐先生改为:“核心字就是语言社团借以与其他现实现象建立起联想关系,从而与表示这一现象的字相结合来组成字组去表达一个新概念的那个字”。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系徐通锵先生20世纪90年代末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以“语言世界观”为哲学基础,力图摆脱“印欧语的眼光”,初步提炼出“结构关联”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语言与文字、历时与共时、例外与规则、理论与应用的有机互动,以“中西对比”的方法,从音韵、构辞、句法三个角度系统揭示出汉语特有的“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深层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