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


作者:赵立彬     整理日期:2021-12-16 14:50:34


  赵立彬编著的这本《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内容分别如下:绪论“从学科史透视思想史”,主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学术史、基本思路和主要资料;第一章“‘文化’的‘译’与‘释’:一个元概念的生成”,主要讨论作为“文化学”最基础概念的“文化”术语在中国传人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第二章“自西徂东:‘文化学’学科概念与理论的输入”,主要讨论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学”学科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学说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学人产生吸引和启示,从而使这一学科概念自1920年代起在中国植根;第三章“思潮与学理:文化问题与‘文化学’的本土需求”,主要讨论1930年代“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与民国思想界文化论争的关系;第四章“执著者的建构:‘文化学’的系统理论著述”,主要讨论“文化学”系统理论著述在中国的出现;第五章“寻求体制:走向讲堂与学术共同体的‘文化学’”,主要讨论了“文化学”建构者使这一学科进入课程体系、建立学会等组织的种种努力,以期在学术体制上提升“文化学”的地位;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加以总结。
  赵立彬编著的这本《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阐述了: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上一本:美国对外文化事务机构的历史变迁 下一本:中国-加拿大民族与文化多元性比较研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的作者是赵立彬,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