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浩编著的《韩国汉文古文献异形字研究》主要针对韩国汉文古文献中的异形字的形异度展开分析,通过宏观面貌与具体字形、演绎规律与个别特异的分析,呈现汉字的传播与接受规律。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异形字的时代属性与断代问题,如一些异形字在某个时代的特定写法。与此同时,书稿对同形字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将汉字手写体字形差别较小、不具有笔意差别的归并为同一字样。在理论上,对构件、构件变体、准构件、异写与异构等问题都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吕浩编著的《韩国汉文古文献异形字研究》讲述了:異形字是與主形字相對的概念,主形字的確立對於異形字的調查研究至關重要。《韩国汉文古文献异形字研究》在研究中重新定義了主形字的指稱(即現代中國通行的楷書繁體系統内的正字),使主形字的身份固定下來,從而在異形字統計處理中得到現實的可操作性。另外,還對韓國漢文古文獻異形字字樣做了選擇和歸併,把漢字手寫體字形差别較小、不具有筆意差别的歸併為同一字樣(主要是指筆畫長短、屈伸等的差異)。在理論上,構件、構件變體、准構件、異寫與異構等問題都得到闡述。 異形字的形異度分析、時代性與斷代問題是本書討論的重要内容。異形字的時代性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些異形字字形是某個時代的特定寫法,這樣的字形在歷史文獻斷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魏晉南北朝石刻及《敦煌俗字典》皆未見“武”字“正”的寫法。但該寫法在新羅、高麗時代的文獻中習見,朝鮮時代也未見“正”的寫法。當然,在考察異形字的時代性時,同形字也須給予充分考慮。如“石”字,表示重量的“石”與石頭的“石”屬於同形字。二者在韓國漢文古文獻中的字形表現大有不同。表示重量的“石”字形作“白”,而石頭的“石”作“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