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三字经英译课堂


作者:赵彦春,林玉娟,刘昊博     整理日期:2021-12-16 14:49:54


  《三字经》英译,为译事之至难,被评论家视为“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因此,译者突破禁区的描述以及多译本的对比分析将会全面揭示翻译的本质、机制、规律和技巧。本课程基于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中的译文和翻译的心路历程选取了两个英译本进行平行文本分析。这三个译本各自具有凸显的语篇特征:一为翟理斯的阐释性的散体译本;二为赵彦春的三词格偶韵体译本;三为王宝童的诗行词数不定的韵体译本。三个译本的系统分析,展示了同一原文在译语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以此透视翻译的本体以及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种种因素,尤其是成败得失可能给予的学理启迪。
  本课程设定了形式和内容的评价指标:形式上设定译文与原文可类比的关系,即“三字”是否体现或者如何体现以及译文是否是韵体这两个指标;内容上设定语法、语义、语用、语篇、诗学以及修辞诸层次是否准确和得体等指标。
  译本分析表明:散体译本不顾形式之美,其释义也未必就能圆满;为押韵而错乱织综或丧失要旨则译犹不译;保守原作的形意张力和意义潜势、与原作等值且自主、自足的译作才是理想的文本。《三字经》被誉为国学中的“袖里通鉴纲目”。如果译文因其悖谬而遮蔽中华文化的魅力,乃至误导西方读者,乃译者之罪,因此,为达成译文的理想状态或者梁启超所说的“圆满调和”之境,译者除掌握翻译学的本体知识之外,还须具备贯通中西古今的文化史知识,尤其需要哲学、逻辑和语言学方面的素养。
  赵彦春、林玉娟、刘昊博著的《三字经英译课堂》对《三字经》平行译本的分析揭示了以诗译诗、再铸经典的运作机制,可以给客观的译文评析提供案例;同时探讨诸多翻译学的棘手话题:译文形神兼备为何可能?翻译中不易与易的辩证关系如何?在保留文化信息上如何解决音译和理据丧失的矛盾?翻译在构词、句法、语义、语用、文体诸方面有何体现?译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语言学、哲学、逻辑、文学等知识在翻译中起什么作用?凡此种种,本课程皆予以详尽深入的解答。





上一本:福建翻译史论 下一本:中西文化心理比较讲演录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三字经英译课堂的作者是赵彦春,林玉娟,刘昊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