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心映山峦


作者:王纯信     整理日期:2021-12-16 14:49:48


  在短短几天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地被他那不张扬且谦虚的精神所感动了。他是由衷地、情感真挚地与女儿携手,忘我地带动着一群同路者耕耘着,不断去发现新的视野,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当今,在中国研究民间美术的队伍中,王纯信教授无疑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学者,他的工作填补了研究满族民间艺术的空白。
  ——杨先让
  此书内容一部分是父亲在田野考察期间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父亲在病床上所写的。这些手稿从整理到付梓整整酝酿了五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中,我一直在忙碌父亲未尽的非遗工作,这本书多次拿出来要出版,却都因手头事情太多而放下了。我很珍视这些手稿,竭尽所能地去做该书出版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过程让我实现了与父亲的再次对话。
  ——王纪
  王纯信是我的父亲,他是开启我事业的领航者,在常人眼里他是师长、是伯乐、是学者,在我的眼里他更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他做事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此书内容一部分是父亲在田野考察期间形成,还有一部分是父亲在病床上所写。这些手稿从整理到付梓整整酝酿了五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中,我一直在忙碌父亲未尽的非遗工作,这本书多次拿出来要出版,却都因手头事情太多而放下了。我很珍视这些手稿,竭尽所能地去做该书出版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过程让我实现了与父亲的再次对话。
  2017年,无形之间一切被启动了,那段时间身体不是很好,却让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开始思考书稿的出版工作。父亲生活的老房子依然保留着,那里存放着他的手稿、书籍、绘画、照片等,出版工作从整理开始,睹物思人,记忆之门被重新开启。父亲是一个文化人类学家,也是一个美术工作者,他深知图像的重要,常常跟我说:“如今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一张好的图像可以解决文字难以说清的很多问题,平时一定要注重对图像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因此,本书中大量采用的图像信息,并非文字的花边,而是运用影像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的史料补充。
  书中内容一部分是我经历的熟悉的人和事,另一部分是父亲早年的工作业绩。前者的影像资料除了多年的积累外,要感谢于志学先生和鲁平女士、远在海外的满族剪纸艺术家侯玉梅、孤顶子村的李云勤和李小刚父子、山核桃拼贴技艺的优秀传承人刘玉斌先生、民俗收藏界的黑马庄鹏先生、用满族剪纸为母亲晚年带来快乐的汤龙娇女士,他们精心保存着与父亲交往的照片及父亲当年为其撰文的稿件或出版物。同时感谢周繇老师无偿提供的长白山魅力风光影像资料。对于后者,有些事情因年少不知情,只能在父亲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寻,此时,也许是缘分,让我结识了父亲当年的老友、通化县民俗摄影家王国霖,他为本书提供了多年积攒的珍贵资料。同时要感谢父亲的老朋友葛家友和陶天普先生,他们和父亲一样兢兢业业地做事,善于收集保管资料,他们为本书提供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珍贵的实物及文献资料。
  本书能够出版要感谢王光老师,她和父亲是同时代开始调查研究满族民间剪纸的老一辈民俗学专家,她也从事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调查和保护工作,并出版了该领域权威的学术著作。王光老师十分关心父亲手稿的出版工作,为我推荐了知识产权出版社,并由此结识了从事民俗学的专业编辑王颖超博士。在此,也真诚感谢王博士对此书耐心细致的编辑工作和付出的辛勤汗水。
  感谢孙盟先生,他十分散重父亲对长白山文化所作出的贡献,身居海外期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为该书命名,并对封面设计、版式安排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建议。
  感谢朱俊义校长倡导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库系列丛书和对父亲系列丛书出版计划的关注和支持。感谢杨先让、曹保明前辈为本书作序。杨先让先生适逢妻子生病住院,他边照顾妻子边抽空执笔在医院完成序言。曹保明老师得知要出版父亲手稿,打来电话,说在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有为父亲写点什么的愿望。身在杭州出差的他,用三个晚上的时间,含着眼泪为本书撰写了序言,深刻剖析了父亲是如何由一名艺术家转变成为一位文化人类学者,又是如何为长白山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宣传作出贡献的。
  感谢副主编张玉东、王全、王宏硕、胡春达老师,是他们多年与父亲一道行走在白山黑水沟叉问,从事大量辛苦的田野工作,并为该书出版整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像信息。
  没有以上专家、学者、师长、朋友、亲人的共同努力,便不会有这本《心映山峦》的问世。相信已将身心融入这块黑土地的父亲,一定能够感受到这一切!
  王纪
  2018年4月5日晨





上一本: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 下一本:汉字的奥秘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心映山峦的作者是王纯信,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