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凤编著的《汉字结构演变史》以“汉字构形学”为理论指导,对汉字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历时比较研究,即选取目前发现的最早殷周文字与秦代小篆有职能对应关系的1552个字作为古文字阶段汉字结构变化的研究对象: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依据,选取3500个一级汉字与小篆有职能对应关系的2989个字作为今文字阶段汉字结构变化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对这两个阶段的汉字结构及变化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在不同阶段的结构特点、变化规律予以定性归纳,最后从汉字书写、记录职能和社会历史文化三个角度对汉字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 张素凤编著的《汉字结构演变史》选取商周最早字形、小篆和现代楷书三个横断面,对汉字结构变化规律进行了穷尽性的描写与考察,并对引起汉字结构变化的原因从书写、记录职能和社会历史文化三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说明。研究表明,小篆到现代楷书的变化规律与古文字阶段汉字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古文字阶段的规律主要表现为象形构件的比例大大降低,标志构件的比例略有降低,表义构件、示音构件和记号构件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概括为“义化、音化、记号化”;而小篆到现代楷书的今文字阶段,象形构件和标志构件的变化趋势与古文字阶段基本相同,表义构件和示音构件的比例却都有所下降,记号构件的比例有非常大幅度的提高,可以概括为“记号化”。总体来说,汉字形体变化在古文字阶段以繁化为主,而今文字阶段则以简化为主。 《汉字结构演变史》的出版,填补了汉字结构历时比较研究的空白,也为汉字字理教学及现行汉字改革和规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