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千字文》都是中国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蒙学著作,而《孝经》则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专门阐述“孝道”的一部著作。在当今中西文化全面交汇的时代大势下,由王应麟、周兴嗣著,孟凡君、彭发胜、顾丹柯注译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汉英对照)(精)/大中华文库》站在华夏文化语境的角度对这三本著作进行更为准确的解读与传译,是一项既必要又极有意义的任务。 由王应麟、周兴嗣著,孟凡君、彭发胜、顾丹柯注译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汉英对照)(精)/大中华文库》收录了《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三部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蒙学著作。 《三字经》堪称是在中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蒙学著作,其作者一般认为是南宋硕儒王应麟(1223——1296)。《三字经》问世之后即风靡华夏,成为宋代以后中国广为采用的蒙学读本,可以说,时至今日,未读过《三字经》的汉家蒙童恐怕寥寥无几。 《千字文》是距今约1500年前,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间编成的,编者为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据史书记载,梁武帝为了教子读书,令人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又命周兴嗣将这些字组织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自此以后,《千字文》就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童蒙识字读本。 《孝经》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中的一种,是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关于《孝经》作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于《孝经》的成书年代,据有的学者研究,《吕览》中有多处引用《孝经》,因此认为比较确切的说法是先于《吕览》,成书于先秦。《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