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主编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秉承“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理念,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景气评价体系”,测算出全国及各地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景气指数,实现了用可比较的文化民生指标评价各地文化发展的实际成效,并体现出目标终极检验的性质。书中对“十二五”期间经济、民生与文化消费需求之间的协调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与文化产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协同目标展开预期测算,并据此探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具体路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历经数年,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王亚楠主编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秉承“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理念,测算全国及各地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景气指数,实现用可比较的文化民生指标评价各地文化发展的实际成效,并体现出目标终极检验的性质。《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基于国颁统计数据演算得出的各类测评结果,包括历年各地横向比较的景气指数先后位次、若干年间各自纵向对比的景气指数升降程度,地区之间和年度之间的演算通约性和数值可比性一目了然,而且可供进行重复验证。 测评演算表明,全国文化消费需求在“十五”期间高速提升,其中城镇文化消费的增长大大高于乡村,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十一五”以来全国文化消费年均增幅明显下降,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更是显著下降,城乡差距加速扩大;“十五”以来九年贯通考察,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全国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总消费增长,尤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的严重挤压;2009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明显回升,景气指数略有提升,扭转了连续三年下滑的态势。 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把文化生产增长置于文化需求提升的终极目标检验之中,以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增进来衡量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应当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首先应当成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前应对之策包括:(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使之进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2)完善社会保障,破解文化需求的“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3)实行转移支付文化消费直补,弥合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