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静静著的《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研究》以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呈现土族青苗会的成长空间、生命历程、组织结构与行动,分析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中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并对转型期组织面临的困境、变迁实践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展现富有整体观的传统民间组织的全貌,进而对该组织独特运行机制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本土性、内源性机制进行探讨。 一是分析河湟地区土族青苗会的成长空间和历史演变。再现青苗会在河湟地区的生成情境,梳理其复杂的成长空间、历史发展脉络和形态类型(民和“牌会”、互助“青苗会”),进而分析该组织在传统时期对这一地域村落的影响以及在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背景下的发展状况。 二是关注土族青苗会的组织结构与权威建构。从组织的外部边界、内部结构层次到会首选举与权力分配,再到组织运行资源的汲取与分配,来全面展示青苗会的运行过程与土族乡村社会关系。 三是土族青苗会行动场域与仪式实践的研究。围绕该组织以村庙为“圆心”的行动空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契合的行动时间,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地点带动起来的不同个人与群体,进而重点分析“纳顿”“背经转山”等仪式,包括仪式中的象征符号、日期选择、过程展演和仪式里的社会等内容,并探究仪式对多元互动网络的构筑。 四是分析青苗会在日常情境中农田管理与纠纷调解的行为。深入考察该组织在社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职责与作用,理解青苗会的权威如何确立与巩固,如何运用自己的“小传统”进行农田管理、调节社区内部及社区之间的关系,进而来分析该组织对内生性秩序的建构与维护。 五是厘清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中其他组织的关系。通过青苗会与青苗会之间、青苗会与嘛呢会之间以及青苗会与村“两委”之间三个层面,来考察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中各种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探讨该组织与土族乡村社会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互动情况、互动模式与规律等。 六是探析土族青苗会当代变迁与发展趋势。青苗会传统框架在土族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了诸多非适应性,考察该组织如何进行积极、主动地现代调适,进而分析当今社会中传统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图景。 钟静静,女,1985年生于河北献县。先后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民间组织与民间。文化等。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