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言学,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如何正确地、合理地看待西方的语言理论。毋庸讳言,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语言理论一直是汉语研究的“方向标”。20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就呼吁:“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语言理论框架来“套”汉语事实,以至于“削足适履”而无法展示汉语的真面貌。21世纪以来,汉语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在前辈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汉语的个性化特征,一直是汉语研究的主流。 汉语言学新视界编委会编著的《汉语言学新视界(2018)》遴选、收录了近两年(2016—2017)汉语研究中部分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专业论文,展示了近两年来汉语研究的态势和动向。总体来看,这两年的汉语研究呈现出一个鲜明特点:汉语学界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各显神通,殊途同归,共同探索汉语的个性化特征,并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展现了汉语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