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本书,我们无法称它为游记,虽然它有着大幅的图片与介绍。陈侗承认他对法国的考察被限制在一个已知的范围内。他们属于一个文化艺术阶层。这种视角是属于陈侗个人,是局限也是他想突出的特点。他在开篇的**页,就写下了这样的话:“写这本书的人喜欢用‘我’,这表明他相当主观。一本旅游读物不能这样写。” 不过,总的来说,希望对法国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以此为线索,慢慢探究法国独特的人文气质。但是,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因为,陈侗根本无意讲述太多历史文化知识。他仅仅想讲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生活模仿了艺术”的见证。至于其中包含的更多野心和隐含,他需要有心的人自己寻找。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包括:午夜出版社、旅行开始、平静的生活、底层与真实、艺术在户外、在法国的中国艺术家等内容。 在《自己的世界》的扉页上,作者下了卡夫卡的一句话:“我们比较容易从生活中制造出许多许多书。而从书中则引不出多少生活。”这句话完全反映了作者试图在书中描述的方向。书的副题为《法国的生活与艺术》。显然,这是一本讲述法国的书,而书里的法国形象却是早有了。作者借书评家皮埃尔的话道出了法国的*初形象:“人们可以在德瓦诺德照片中捕捉到50年代,在戈达尔的影片中捕捉到60年代,在沃尔霍尔的画作中捕捉住70年代。对于80年代而言,则是艾什诺兹和他的两本书……这几年当中,男人和女人,风景、物品甚至动物,都曾与让·艾什诺兹的句子相似。”当作者来到法国,眼前的一切不过是那些照片、画、电影与小说的印照。他一再回味其中的细节,与眼前景致对比,从而取得一个更实际的形象。他说:“我依然能够找到这些记忆,因为它们真正进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本人形象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