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马棚六百人殒命 “快活谷”给人们带米的其实并不都是欢乐,不要说场场必彳丁的赌输“霉气”,造成数百人死亡的“火烧马棚惨案”,更是令人胆战心惊。 火烧惨案发生在191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六。当天举行的正是“周年大赛”。由于正值农历过年期间,民众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看热闹的好机会,成千上万的当地民众涌到黄泥涌“看番鬼佬跑马”。一些小商贩也抓住大好商机,赶到马场周围做生意,卖各种小玩意儿。挑担、摆摊卖小吃的更多。馄饨面、皮蛋粥、鱼蛋粉等等,应有尽有。人群加火炉,遍布快活谷。 当时的看台,都是用竹木搭架子,上覆葵叶。日久天长,竹木、葵叶都干透了,看台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大柴火堆!由于观众太多,看比赛时大家又都是全神贯注,情绪随赛情起伏,给看台造成了瞬间的极大压力。在加油、喝彩、拥挤之际,惨剧终于发生了。在第五场比赛正激烈之际,棚架终于禁不住喝彩、加油的震动突然倒塌下米!棚架小仪压住了成百上千的观众,而且压到了许多看台底层和周边的小吃摊!火炉倾覆,引燃了干燥的竹木、葵叶,刹那间快活谷变成了火焰山。当时的救火设备和手段都非常落后,面对冲天大火,儿乎足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多人在火海里挣扎。结果,当场被烧死的达6l4人(另一说是至少烧死687人)! 在清理现场中,仪一堆尸骨就查出72人的残骸。还有不少全家葬身火海的。例如,香港公利洋行‘位姓麦的买办,在这次灾难中,就有14名家人遇难;同为该洋行代司理的罗沙一家也有8人全部罹难。据说,当时广东省督军府一一位李姓官员的10名亲属专程到港看赛马,事后一·直未见归踪,估计也同遭不测。众多死难者的金银首饰,竟清理出了一大堆,仪金戒指、宝石戒指就有500多个。钥匙竟有8公斤! 4年后,香港专门为在这次惨案中的罹难者修建了“戊午年马棚遇难中西士女之墓”。 由于当时英国人与华人的看台是分设的,在20多分钟人火中丧生的,外国人极少,绝大部分是华人。那座“遇难中西士女公墓”中,真正的“两人”寥寥无几。 在那次惨案之后,跑马地马场的看台告别竹木时代,先是建了三合士的看台;1950年,首座双层的永久性楼式看台落成。 四、从军人专利到全民赛马 香港的赛马活动,zui初是由临时组成的赛马委员会组织的。因为起初参加赛马活动的主要是英国军人,而他们是经常调防的,骑师也随之频繁变动,所以赛马委员会年年得重新组织。一年一度“换新人”的方式,一直维持到l884年。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赛马活动的规模也同步扩大。十九世纪下半叶,各国商人竞相“登陆”后,香港还没有汽车,交通工具主要是马和马车。各个洋行儿乎都自己买马、养马,连同过去英军、港府官员的马,香港马匹的数量不断增多,民用马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这些平时代步的马中,以军政要员和豪商臣贾的马品质zui佳。因此,赛马初期,多是这些香港名流的马拔得头筹。据有关记载,1850年,当时港督般含的一匹名为“诱惑”的马,夺得冠军。1853年,鸦片战争中那个臭名昭著的大烟贩子颠地的马——“金手指”夺得多项锦标赛的diyi。怡和汗行老板罗拔渣甸的马——“锡克”则连续儿年蝉联“妇女银袋”赛冠军。 马增多,赛马爱好者也增多,其中非军界人士逐渐成了多数。相比流动性大的军人,他们要稳定得多,于是建立常设赛马组织机构就有了基础。 1884年,负责组织赛马活动的常设机构——香港赛马会应运而生。由于当时香港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这个机构甫一诞生,就带着鲜明的殖民丰义的胎记:只接纳“洋人”会员,不准华人参加。这一带有歧视色彩的规定,直到赛马会成立30多年后才被打破。而这一突破,与一个“分庭抗礼”的华人马会密切相关。 受殖民丰义影响,直到_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会会员都还是清一色的“洋人”。而居港华人渐多,有钱养马、有兴趣参与赛马的华商、洋行买办也逐年增加。1920年,一些华商、买办发起组织华人赛马会,并筹划在香港岛南部的香港仔地区买地,兴建马场,准备与洋人的香港赛马会分庭抗礼。 1925年省港大罢工的爆发,中断了华人马场的建设计划。1927年大罢工结束后,当时的港督金文泰采取了怀柔政策,示意香港赛马会向华人开庙大门,吸收华人入会。赛马会尽管不十分情愿,但还是听从了港督的意见,开始象征性地吸纳华人加入马会。第批成为香港赛马会会员的华人只有两名——何甘棠、容显龙,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买办。赛马场看台华人与“洋人”分设的状况,也从此结束。 尔后,马会不断壮大,华人会员也越来越多。现在,香港赛马会共有两万多名会员,绝大部分为香港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士,当然华人也占了绝大多数。 与建立初期一样,直到现在,马会吸收新会员还是非常严格的。申请加入马会的新人,必须山一位遴选会员提名,并获得另一位遴选会员附议,再列举二位准备支持其加入此会申请的马会会员,才可能被接纳。 在香港赛马史上,也有英国人完全被排斥的时期,返就是1941年底至[945年8月的日本军占领香港时期。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英两国已成交战国,日军占领香港后,就把英国人全部赶出了赛马会。直到二战结束,英国人才恢复了对马会的统治地位。 马会会员分为三种:200名左右的遴选会员是由董事局选出的,其余为全费会员和赛马会员。全费会员可以在所有时间使用马会的服务设施;赛马会员则只限于赛马日使用相关设施。目前,全费会员每月都要交1000元会费,初入会时还要交一笔数目可观的会费,上多年前是几万元,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现在已经升至25万元了。 五、赛马与赌马并非孪生 在今天的香港,赛马与赌马,几乎是同义词;fR在100多年前,“赛”与“赌”可是两码事儿。 就是在英国,初期的赛马也纯属娱乐活动,没有任何赌博色彩。但是zui先寓“赌”于“赛”的,也是英国人。初期的“赌”,只在骑师与骑师、马主与马主之间进行。 据说在十九世纪初,英国的赛马活动已相当盛行。有两位爵士,一位叫打吡,位叫奥克斯。在饧雌雄马混合赛前,这二人提出打赌。“赌”的方法是:他们各选定一匹自己看好的马。比赛后,谁选的马得diyi,今后的周年大赛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结果,打吡爵士选的马胜出了,丁是就诞生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打吡赛”。此后,每年英国都举行一次雌雄混合的“打吡赛”,直到现在。香港也原样照搬,每年搞一次“打吡赛”。这就是zui初的“赌马”,但赌的不足钱,而是“名”。 慢慢的,“赌”从“名”延伸到“物”,但还是在骑师、马丰之间进行,“赌”的“筹码”是一瓶香槟酒或是顿饭。“小赌怡情”而已。这种“赌”法延续了几十年。 直到香港成立了常设的赛马组织——香港赛马会(简称马会)之后6年,也就是1891年,香港才开始正式举办赛马博彩活动。从此这项娱乐活动且有了完整的赌博意义,“赛马”也就丌始与“赌马”成为同义词。但由于当时赛马的社会性不强,基本属于卜流的“小圈子”活动,下赌注的金额不可能大,组织赌马是赔本牛意。除去支付中奖彩金,所剩根本小够应付开支。怎么办?马会想出了转嫁“包袱”的办法。他们采取“外包”的方式招标承办赛马。满以为能大赚的承办人一接手,就发现“上当了”,硬挺一段之后,实在支撑小住,只好提出退办。马会就再行招标,满怀希单而来的承办者,依然没有回天妙法,只好再退办……这样反反复复,一卣惨淡维持到1931年,马会收回自办,来丁个“制度创新”——建立_了办房制度之后,香港的赛马博彩才算稳定下来。从起步到初步走上“正轨”,香港赛马博彩业整整走了4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