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民风质朴,风俗多彩,文化多元,底蕴深厚,是商居的福地,“金不换”的故乡。 杨光荣、马隽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捡拾砚山文化的碎片,试图通过《文化文山(砚山)》穿成一串珍珠,让你走进它时能锃亮你的眼睛,梦里会牵住你的手。 砚山因附近一山“山势颇挺秀,其形如砚”而得名,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单凭一个砚字,就知道这里文化气息浓厚,是激扬文字的天然良港。清代的江那里,就文风极盛,出身贫寒农家的杨必昌曾留下了“林阴蓊蓊,山往还霞被若裳云围,似带月夜而起”这样洋洋洒洒的文字。 翻阅《文化文山》系列丛书,你会看到:被誉为“植物大熊猫”、“植物活化石”的华盖木,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的牙化石,5000年前人类文明光辉的“狮子山崖画”,东南亚zui大的珍稀木兰园;你会看到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戴爱莲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花倮“葫芦笙舞”,为传唱海内外的壮族童谣《水母鸡》狂想;感受到北回归线直穿西畴县城横贯全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奇特的喀斯特风光和天然的生态园林。 走进西畴,你就会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和创造人类奇迹的地方。解放初期,毛泽东主席批示树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一一炭西村,西畴人民铸造的闻名省内外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探索出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一一江龙之路,打造出平安“西畴现象”……使昔日被澳大利亚岩溶专家称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变成一个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喀斯特绿洲。
|